8月3日,财政部公告将于8月在香港发行200亿元人民币债券。其中,通过香港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面向机构投资者招标发行150亿元,包括3年期60亿元、5年期50亿元、7年期30亿元、10年期10亿元;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2年期50亿元。
财政部曾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别在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香港发行过两次人民币债券,规模分别为60亿元和80亿元,此次规模一举突破前两次之和,香港财务司司长曾俊华当天即表示欢迎,称这次发债是中央政府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有力证明。
至于此次的发行利率预期,
招商证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温天纳认为,由于投资者对对抗通胀的预期较高,所以今年的收益率利率极有可能比去年高。
财政部2010年在港发行的一期国债,面向机构投资者的部分,20亿元3年期国债,票面利率1%;20亿元5年期,票面利率1.8%;10亿元10年期国债,票面利率2.48%。零售部分30亿元人民币国债期限2年,票面利率为1.6%。
“特别是香港地区银行以前有回流内地获得较高收益的可能,存款利率也比较高,但现在一些渠道被堵,存款利率今年呈现回落趋势,相比而言,投资者更会期待财政部给出的收益率。”温天纳说。
当然,由于今年一些高信用级别的发债主体发行利率也曾低到1%,温天纳表示不排除认购踊跃,利率意外低于预期的可能。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告诉记者,目前香港的人民币债券市场还没有建立起收益率曲线,发行利率的波动也比较大,不利于二级市场的交易及机制的建立。
香港自2007年开始发行人民币债券以来,包括国内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及其附属公司、港资企业、外资机构等先后在香港发行了多期人民币债券,目前待偿余额超过1000亿元。但利率波动较大,今年部分企业发债利率低于1%,但部分无信用评级的发债利率则超过7%。
因此他认为,财政部在香港发行人民币主权债券的规模加大,将有助于香港点心债券市场建立定价基准和收益率曲线。
不过,刘利刚也坦承看到发债消息时比较诧异,他认为此举虽然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但央行近期刚禁止了内地企业向境外银行借款,以控制资本流入对内地货币政策的压力,而财政部在香港发债募集的人民币,调回国内后,事实上又会形成资本流入,加大了央行对冲压力。
“因此长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和控制资本流入,是一对矛盾的因素。”刘认为。
不过,此前有经济学家指出,无论人民币还是美元的资本流入,都是监管层无法主动控制的局面。由于境内外的利差,今年外储激增,甚至香港地区6月的人民币存款出现了罕见新增大幅下降。
刘利刚建议,后期或许可考虑让香港政府自身发行人民币债券,来强化收益率基准。
(责任编辑: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