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见证通胀》读书会

杨晓维:农产品和劳务价格上涨拉动了物价水平

来源:搜狐财经
2011年08月04日19:35

  首先祝贺吴庆出这本书,刚才肖耿说十年没写出一本书,我一辈子没写出一本书来,所以很惭愧。祝贺你!

  这个书里面涉及的东西很多,中国通胀问题,中国经济发展问题都谈到了。今天我更关心通货膨胀问题。前天和吴庆在一起我说,几年前我在博客说一个过剩经济不可能

有持续的通货膨胀,被网民骂得狗血淋头,我怕捱骂,以后就不再写了。吴庆说文章写得很好,但不会有持续通货膨胀的预测是错误,因为现在大家都看到已经有持续的通货膨胀了。

  下面结合吴庆的这本书来谈一谈我的看法。正如肖先生和谭女士所说,现在这个条件和二十年前不一样了。仍然用二十年前,90年代中期前的眼光来看现在的问题肯定是有问题的。人们普遍认为,钱多了,人们用更多的钱买更多的东西,而东西生产不出来,那就涨价吧,于是就通货膨胀了。我把这种看法称为“朴素的货币数量论”,它支配着中国传媒。

  这个问题首先涉及怎么定义通货膨胀。如果经济体钱多了就叫通货膨胀,那中国肯定存在通货膨胀(但也存在如何定义什么是钱多了,什么是钱少了?)。但现在理论界和实务部门所说的通货膨胀,都不是说是否钱多了,而且是说“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但此次上涨的是“一般物价水平”吗?

  96年底朱镕基宣布“软着陆”后,消费物价水平(CPI)一直稳定,直到06底开始上涨,并持续到金融危机。去年又一轮CPI上涨。但是不知道你们仔细观察没有,上涨的CPI蓝子里,到底什么东西涨了?房租也就去年开始涨,上一轮房租在跌,这一轮房租涨了一些。汽油在中国作为消费品对居民消费影响微乎其微,中国大量的人没车开。也就白领一天到晚开车,闹得厉害。其实涨的东西很少,主要是农产品,加工后的农产品。而农产品或食品在CPI蓝子里权重高,它们上涨很容易拉动CPI指数。统计局公布过,农产品价格上涨对CPI的贡献率约在70-80%多。有人算过,若扣除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品,CPI仅1%点多。上次涨价开始是猪肉,然后植物油。这一轮是蔬菜,什么大蒜,生姜,大白菜,以及农产品加工品。我跟MBA上课,几十人的课堂,他们跟我说什么都在涨。我说你们是否都在公司,都有产品出售?他们说是。我说哪个公司出售的产品涨了,请告诉我?等了半天有两个人举手。我说卖什么?卖矿石,我说把手放下来,不计入CPI。另外一个卖煤还是电,他自己把手放下了。我说你们卖的东西都不涨,怎么买的东西都涨呢?人们很容易有种感觉,什么都涨了,就工资不涨。经常有女士跟我说衣服就涨得很多。我说你现在穿什么衣服,你穿的衣服是品牌衣服。三十年前我穿的中山装,动物园15块钱一件,没涨。我看到的只是农产品及加工后的农产品涨了,劳务价格涨了,如保洁工涨了,服务员涨了。

  由于农产品、劳务价格涨了,它们在统计局的CPI蓝子里权重大,CPI就跟着涨了。但这是消费品价格普遍上涨、或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吗?如果只是看了CPI指数涨,就跟你说通货膨胀,然后直接反过来就推出是货币供给过多,06、07年叫流动性过剩,这一轮叫新增贷款过多。但如果是过多的货币引发的物价水平上涨,不可能是个别商品价格上涨,应是普遍性的、一般性的、或至少大多数商品价格上涨。但只要CPI指数上涨,无论是个别商品拉动指数还是商品普遍上涨都叫通货膨胀,那我也同意中国正在通货膨胀。不过就我个人意见,我不愿说通货膨胀,因为这很容易让人们把物价上涨和过多的货币联系起来。

  我09年说不可能出现持续的通货膨胀,是说不可能出现因货币供应过多引发的一般物价水平、或物价水平普遍上涨。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战争、瘟疫、强烈的天灾人祸,不可能出现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因为条件不一样了。90年代中期前中国经济一直可以用“匮乏”来描述,与之对应,或这枚硬币的另一面就是通货膨胀。但90年代中期后,以宣布“软着陆”为标志吧,中国就开始进入经济过剩,或有效需求不足的经济。但是我们的学者好像一直不谈过剩(可能跟意识形态有关)。近两年终于有人谈了,但称为“产能过剩”。从“匮乏”到“过剩”,这是目前的物价水平上涨和近二十年前物价水平上涨的条件不同之一。

  第二个不一样的条件,是我们有了一个庞大的资产市场。货币并不只是交易媒介,并不都是流通中的货币或“通货”,货币还可以是“资产”,不进入流通。钱多了并不是非要买(CPI蓝子里的)商品,而是作为资产储存着,或准备着今后买,进入资产市场,或用于买CPI蓝子外的东西,如股票、债券、邮票、古玩,买房、买矿。不是说钱多了就必然要买(CPI蓝子里的)商品,买它们还得有其他原因,得有消费意愿。中国目前这两轮“物价上涨”没有看出来大家在抢购什么东西,CPI蓝子里的东西抢什么了?钱多了进入资产市场,而大多资产至少在相当时期供给都是有限的,买得多了,就把资产价格拉上去了。几个月前看电视,讲邮票价格飞涨。过去几年,我们看到所有资产价格都在涨,但资产价格并不进入CPI。

  我再说一下过剩的经济和匮乏的经济的什么不一样。钱多了未必就买(CPI蓝子里的)商品,我们并未观察到居民突发性的消费需求扩张;即使钱多了人们就要买东西(CPI蓝子里的东西),是否它们的价格就涨,还要看它们的供给能否随需求增加而扩大。在匮乏的经济,供给不足,或按古典经济学假定,经济已在充分就业水平运行。因此,居民想买商品,但没有钱买不了,钱多了就会买,商品需求增加;此外,需求增加了,供给不可能相应扩大,或者说生产不出来,只能涨价。于是就有费雪方程式对货币数量论的经典表述:货币供应扩大——商品需求增加——(在供给给定时)一般物价水平上涨。而在一个普遍产能过剩的经济,除了农产品短期内生产不出来,有一个生产周期,进入CPI的东西有什么生产不出来?!我们稍微了解一下经济史,欧洲,北美,前个世纪(19世纪后期)以后,进入到过剩经济,除了战争,出现过持续的通货膨胀吗?

  我不愿意说通货膨胀,更愿说农产品价格、劳务价格上涨拉动了物价水平或CPI。非要把目前部分产品价格上涨定义为通货膨胀,很自然就会跟货币联系起来。于是我们的政策就是紧缩货币,加息,提高准备金率。准备金率现在都高达22%了,物价水平摁住了吗,该涨不还得涨吗?反过来,银行不采取措施是不是就会涨得更厉害,我看未必。

  农产品价格为什么上涨?大量农民工进城去了。只要进城的农民不是刘易斯意义的绝对剩余劳动力,也就是说他们在农村的边际产出大于零(但小于城市务工的边际产出,故会离乡进城),他们进城后就会减少农产品供给,或农业总产出就会相应下降。加上中国政府04年到06年的三个一号文件,农民收入增加了。我的学生从他家里拿来的明白单,他家在安徽滁州,不南不北的江淮地区,中国搞农业试点通常都在那一带。他们家五口人,他在这儿读博士,他哥哥在县城买房子成家,妹妹已经出嫁,也就剩老俩口。通过县政府给他家的补贴就有3800多块钱,他告诉我少收的也大致这么多。对一个三口人的农户来说,一补一少交,一年净收入相当于增加7-8000元,不得了。收入低的时候,农民被迫必须多种粮、多种菜、多养猪,卖给别人,给孩子交学费,应付婚丧嫁娶、人情客往、天灾人祸等意外开支。然而收入大幅度提高后,他们还需要在原低工资水平进城打工吗?还需要拼命从事农业生产,还为城里人养那么多猪吗? 04年出台的富农政策,到年底就开始有效果了。大家都还记得,首先05年到处都出现民工荒,然后到06年秋、冬农产品就跟着涨了。收入高了,农民不养那么多猪了,或者养了猪农民亲自吃了。少种粮了,或种了不卖给你,等待价格上涨。07、08年大量报道说卖粮难,也说农民囤积粮食。除非肉价粮价涨,否则干嘛卖给你。农产品需求稳定增加,但其供给的增长放慢了,农产品就会涨。而且农产品还会涨,肯定涨。我说涨到什么时候为止,大致涨到一个同等劳动力在农村务农和城市工资一样多,就不涨了。但这种上涨不是持续性、而是周期性的:农民收入外生性增加——农产品价格上涨——在更高的价格上农产品供给量会扩大——供求在更高价格达到均衡——新的外生性冲击提高农民收入……

  农产品价格上涨跟周小川没有关系,但他认为有关系。07-08年中国的国际化学者都说流动性过剩,外国热钱流到中国来了,外汇储备引致的货币供给多了,所以中国钱多了,就通货膨胀了。于是08年就紧缩货币,结果先把股市打下去,然后把房价压住,进而把沿海地区中小企业紧缩地垮了。其实到08年国内经济就很困难了,只是后来都赖给了次贷危机。这回学者们换了个说法,不说流动性过剩了,而是09年近十万亿新增贷款使货币供给过度了(我不是很清楚“流动性过剩”和“货币过度供给”有什么区别),这么多钱出来物价怎么能不涨呢?没有货币支持物价肯定不会上涨,但有了货币就肯定上涨吗?过度的货币供给只是物价上涨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即使不扩大货币供给,考虑到沉淀在资产市场的那么多货币,我想农产品涨价所需要的那点儿货币还是没问题的。当然,如果货币供给太多,引发居民对货币贬值的恐慌,像上世纪40年后期那样,仅仅过度的货币供给也会引发普遍的物价水平大幅度上涨。但至少目前并不是这样。

  另一流行的观点是资产价格推高了,必然会传递到商品市场,推起商品价格。如石油、矿产什么这些都涨了,用这些东西生产出来的商品价格就会因成本上升而上涨。钢铁、矿石、煤炭、电力到01年前都卖不出去,煤矿很便宜人家温州商人才买。从02年,这些东西开始涨,此后几年PPI一直很高。但CPI不是06、07年才涨吗?而且,如果CPI上涨是PPI推起的,那该涨的也是使用这些东西的工业品而不应该是农产品啊。但工业品涨了吗?没涨,大多数在跌,当然我说的是同质商品。在普遍供给过剩的经济中,按理说原材料价格不应上涨,但涨了。这个问题更复杂些,我认为是因为建房修路,加上要建更多的钢铁厂,所以钢铁价格上涨,带动矿、煤、电上涨,这里不说这个了。而其他消费品生产成本上涨后,因大量产能过剩,只会导致部分企业因成本上升破产,而不可能是涨价。

  我不接受用利益集团行为来解释所有政策。其实我想无论温家宝,还是周小川肯定还是想经济平稳的发展,这个没问题,但认识有分歧。为什么我不爱用通货膨胀这个词,让人联想到流通中货币膨胀了。这无非就是一个定义的问题。我们目前的CPI上涨不是由于货币供给过多,带来的物价水平普遍上涨,而是由于其他原因,肖耿和和田先生称之于结构性也可以。95年、96年经历了什么都在涨,的确是货币过多,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了。我特别想强调,我们现在面临的CPI上涨,称之为通货膨胀也好,称之为其他也好,不是一个总供给不足的问题,不是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我们现在是总供给远远大于总需求。

  储蓄是什么,没有卖出去的东西;贷款是什么,假定你拿到贷款都投资了,它们也就总供给与总需求。我学生帮我做了一个存贷款余额表,95、96年以前是贷款余额超过了存款余额。95年开始掉过来了,贷款余额小于存款余额,并且这个口子越来越大。当然更复杂的计算要考虑到外汇,考虑到贷款后转存等。但这个很简单,很粗糙的算法至少直观上可以看到中国的过剩,总需求不足。

  脱离这个大背景来谈问题,我想是很难说清问题的。我们讲的物价普遍上涨有一个最基本定义,所有经济学家都会同意: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商品,也就是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货币政策能控制的是什么?控制的是总需求,控制的不是个别产品。如果还是因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控制货币肯定是有效的,朱榕基时代就是这么做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如果CPI的上涨来自部分商品(我说是农产品)供求失衡,而非总量上需求大于供给,控制货币就不会有抑制物价的效果,只能产生其他效应。

(责任编辑:单秀巧)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