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达芬奇骗情中国富人 新华网八论达芬奇事件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8月08日16:37
达芬奇骗情中国富人 新华网八论达芬奇事件

   编者按:上海3名消费者已正式起诉达芬奇公司涉嫌欺诈,首批诉讼请求中索赔金额共计近200万元人民币,有律所统计称,目前京沪两地的集体维权消费者已达90余位。针对消费者的维权起诉,达芬奇公司近日发出《致媒体朋友的沟通信》,坚称其所售意 大利家具为原装进口,不接受无问题退货要求。遭到曝光后,“达芬奇”公司不但不反醒自己的错误行径,反而强调自己是无辜的,并发出公开信喊冤,暗示这是行业性问题,难道真把民众当弱智?!达芬奇还要嘴硬到何时?

  上海3名消费者起诉达芬奇家具索赔近200万

  前日,集体诉讼达芬奇公司的第一批3名消费者已将诉状递交至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正式起诉达芬奇公司涉嫌欺诈,首批诉讼请求中索赔金额共计近200万元人民币。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统计称,目前京沪两地的集体维权消费者已达90余位,另据记者了解,广东也有近30名消费者表示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昨日下午,记者又拨通了达芬奇公司的电话,但工作人员面对提问一概回答“不知道”。

  据悉,按照法律规定,法院在收到起诉状后,应当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过,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李仁正表示,考虑到本案的复杂性与社会影响力,法院何时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目前还很难说。

  宋石男:“达芬奇”骗情中国富人

  说起来,达芬奇家具是一个太过简陋的骗局。稍微有点脑子的人,只要用共和国的里脊思考一下,就能明白,意大利人不会给家具起这名字,就像法国人不会给内衣起名叫贞德,美国人不会给冰箱起名叫爱迪生,日本人不会给汽车起名叫山本五十六,只有中国人会给内衣起名叫爱戴,给冰箱起名叫范冰冰,给汽车起名叫红旗。但我们的富人不会这么想。他们对达芬奇是多么熟悉因此也多么热爱啊,从小就知道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稍大点在各种杂志上都看到过《蒙娜丽莎》,再后来还人手一册《达芬奇密码》。能睡在达芬奇大床上,花掉105万元又何妨?能被达芬奇顶灯照耀,花掉188万元又何妨?能打着领结,围上手绢,坐在达芬奇餐桌边痛饮国产拉菲,花掉315万元又何妨?

  直到事发,仍有富人表示,只要达芬奇家具能证明是意大利产,就“可以接受”,而不管它是否有品牌底蕴,产品又是否合格。换句话说,就算被达芬奇家具的树脂材料的气味熏得月经不调,就算刨开它雕花外壳只看到大芯板和密度板,他们也不在乎。

  他们要彰显身份,可是却无身份可言,士农工商,商为其末,现在商人世俗地位虽有所上升,但仍不能居于社会排序的前列。于是他们痛饮国产拉菲,膜拜道长李一,睡达芬奇大床,就读西太平洋大学……要通过这些构建属于自己的“文化资本”,进而登堂入室,封侯拜相。

  达芬奇造假门困扰高端家具行业

  达芬奇的如此姿态不但让消费者感到愤怒,与此同时达芬奇“造假门”风波的延续让也让同行业其他企业感到无奈。同样定位高端的法国罗奇堡家居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罗奇堡从上个月开始搞了一个换季特卖,普遍是6折7折8折。罗奇堡进入北京有5年,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折扣。这两个月应该是家具销售的旺季,但来买的顾客确实不多。达芬奇是家居行业的龙头老大,它出事之后对于整个行业都有很大的影响。

  这场困扰高端家具行业的“造假门”风波何时能够散去,最终还要取决于当事人达芬奇家居的态度。话说态度决定命运,在已经输掉9成后,为了自己的命运,也为行业的命运,达芬奇应该知道需要拿出什么来了吧。

  达芬奇回应消费者索赔等五大质疑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达芬奇家具虽在公开信中说已经开通热线电话,诚意解决消费者问题,但没对退换货物做具体的统一规定,其公司网站上也没有相关退换货物的具体说明。

  同时,达芬奇在公开信中表示,对于没有问题的产品,有顾客提出退货要求的,不能接受。这个“没问题”的产品,“没问题”究竟限定在哪些方面?是不是包括国内生产的无质量问题的产品?

  黄先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达芬奇正在研究退换货物的统一细则。现在把提出要求的顾客都一一登记在册,等有关部门给出最终的核查结果后再处置。至于“没问题“的范围,黄先生没做出正面回应。

  无耻的“达芬奇”还要嘴硬到何时

  这真是咄咄怪事,更是滑天下之大稽。在中央级媒体确凿证实达芬奇家具系“出口转内销”的时下,“达芬奇”公司不但不反醒自己的错误行径,反而强调自己是无辜的,并发出公开信喊冤,暗示这是行业性问题,难道真把民众当弱智?!达芬奇还要嘴硬到何时?莫不成想挑战一下公众的忍受极限?

  让人纳罕的是,在事件的初始阶段,达芬奇公司还是承认其造假行为的,并允诺退款,该事件直接引发了人们对高端家具行业的整体信任危机。但事件演变到今日,达芬奇为何一改过去的认错面目,变得强硬起来?是不甘成为行业问题的“替罪羊”,还是找到了反攻的利器,抑或是有了更为强硬的背景支撑?

  “达芬奇造假事件”固然缘于企业的逐利天性,但也和少部分民众崇洋媚外的心态有很大关系,更有质管部门监管失职的一面,三者合一,再离奇的事件发生都有可能。“达芬奇造假事件”再次告诉我们,贵的未必是好的,洋的未必是真的,在社会道德体系建设滞后、企业诚信意识缺失的宏大叙事背景下,谁都逃脱不掉被蒙蔽、被欺骗的命运。

  新华网评达芬奇:

  一:假“洋货”迷人眼,别让“泪奔”迷人心

  假“洋货”迷人眼,不能让“泪奔”再迷乱人心。因此,在消费者及舆论对达芬奇家具高声喊打的当下,有关监管部门切莫被其女老总的“泪奔”所惑,而应该充分关切消费者的利益诉求,对相关企业涉嫌欺诈的行为一查到底。

  二:“达芬奇家居”藏着哪些密码?

  此次潘庄秀华版“达芬奇密码”曝光,媒体功不可没,政府工商部门适时跟进,对“达芬奇”家居作出涉虚假宣传、部分产品不合格等3大问题的定性,则让消费者看到了“达芬奇”在中国商海沉浮10年之久的“假洋品牌”的最终破灭。

  三:谁让昂贵进口产品成“免检”

  相关人员把责任推给经费不足,肯定是说不过去的。一方面,抽检产品是质检、工商等市场管理部门的核心职责之一,如果这项基本职能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那么其他相关职能就会流于形式,沦为空谈。

  四:行业协会为达芬奇开脱是一种纵容

  但遗憾的是,目前无论是各地监管部门还是行业协会,都在围绕一个人人喊打的达芬奇在做文章,而没有打开视野,延展检查范围,揪出更多“达芬奇”,更没有进行深刻的反思。

  五:奉行“三不主义” 达芬奇诚意何在?

  达芬奇“伪进口”的把戏玩了那么多年,不该挣的钱也挣了不少了,现在发生了这么恶劣的事件,如果还抱着钱袋子不松口,妄图依靠几句有名无实的道歉就应付过去,恐怕不会那么容易。

  六:“达芬奇”,你究竟在等什么?

  其实,无论是潘庄秀华声泪俱下地哭诉,还是官网上“短命”的公开道歉信,达芬奇从来都没有正面回应消费者的质疑。这不由得不让外界觉得,他们所做的就是避重就轻,或者对焦点问题否认、否认、再否认,或者干脆充耳不闻。

  七:彪悍的“达芬奇”不需要解释?

  “达芬奇”出事至今,时常听闻有人暗自庆幸:说好在咱没钱、买不起达芬奇,上当的都是有钱人。其实稍一咂摸,这庆幸就成了很傻很天真:有钱人都捍卫不了私权的市场,穷人果真能幸运地享有公平正义?

  八:评达芬奇:谁给了达芬奇“绝地反击”的底气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不管真相怎样、如何处理,本不该由达芬奇公司自说自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否构成欺诈、是否存在造假行为,应由监管部门作出结论,接下来该退货就得退货,该赔偿就得赔偿,企业不执行就得加重处罚。同样,如果企业果真无辜,监管部门也应该早日还企业一个清白。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仍未得到任何监管部门的确切结论。


()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