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中俄天然气谈判陷僵局 中石油称进口1方亏8毛

作者:《能源》杂志
2011年08月08日21:11

  在非常规天然气数量迅速增加和各国减排的巨大压力下,各界对天然气在本世纪扮演的角色越来越乐观。从过渡性能源到主导能源,再到“天然气世纪”,近10多年以来,这种优质碳氢化合物的地位一步步被推高。

  国际能源机构(IEA)不久前发布的预测显示,目前

占全球能源一次消费24%的天然气,将会在2025年超过煤炭,而再过10年的2035年,它将会与石油的消费比重相当。

  在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还不能担当主力、煤炭消费逐步被压制、石油前景存在巨大变数的当下,天然气无疑被赋予了更多的想象。

  全球范围内,能源的气体时代也许会随着上述结构的变化不期而至。

  在中国,天然气的消费量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了63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了21%,全年消费可能超过1300亿方。

  而到“十二五”末的2015年,根据相对中性的预测,我国天然气消费将达到2600亿方,2020年将达到4000亿。由于国内供应相对有限,谁来满足中国未来的天然气需求成了时下热议的话题。

  为了满足未来巨大的天然气供应缺口,中国的进口通道已从海陆两线先后拉开,中国东部沿海已经投产的LNG接收站达到了4座,仅上半年进口量就高达72亿立方米,而2015年LNG接收站的数量将达到16座。

  2010年底开通的中亚天然气管道,今年上半年的进口量与海上进口平分秋色,也达到了69亿立方米,成为了我国西北地区名副其实的能源大动脉。

  在西南方向上,正在建设中的中缅油气管道,2013年投产后将每年输送12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而每年输气量高达680亿方的中俄天然气管道,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谈判之中。

  可以肯定,至少在2020年前,上述“四大通道”满足我国天然气需求不会存在太大变数。未来天然气发展的制约在于国内——管道建设滞后和气价改革停滞不前,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天然气行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与美国国土相当,而我国的天然气管道仅相当于美国的1/10,难怪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江冰如此感慨:“制约未来中国天然气发展的不是气源,而是基础设施。”

  而天然气价改的进展缓慢,也拖了天然气快速发展的后腿。在中俄天然气谈判中,中国230美元/千立方米的出价,比俄罗斯352美元/千立方米的要价足足低了122美元,但即便如此,按照当前国内天然气的零售价,230美元的出价,每立方米也要亏损1元人民币。

  管网的建设能够很大程度上拉动消费,而价格改革能够增加供气积极性,让气源更加充足。解决好这两个问题,中国的“能源气体时代”也许不久就会到来。

  ——编者

  重估天然气

  无论天然气时代会否来临,这种清洁能源的供需弊端正在中国日益显现。首要的问题是,在规模化利用不可逆转之际,如何保障天然气的供应安全?

  文|本刊记者 范姗姗

  6月30日,赶在中共建党90周年的前一天,中石油投资建设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干线全线正式贯通送气,将来自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的天然气,在横穿中国15个省份后,送达珠三角。

  而在一个月之前的5月24日,装载着14.5万方LNG的专用运输船“阿尔雷卡亚”号抵达洋口港,这船来自卡塔尔的液化天然气,是江苏口岸接收的第一仓进口气源,在卸毕、再气化后接入西气东输管道。

  上述装置只是我国天然气进口路径中的一个缩影。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1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为1072亿方,产量约950亿方,净进口为122亿方。

  如果将同样热值的天然气、石油、煤炭进行比较,燃烧后天然气产生的温室气体大约是煤炭的50%,石油的70%。伴随着节能减排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天然气在未来一段时间将被委以重任。正因为此,天然气将迎来属于它的“黄金时代”。如果说20世纪是石油的世纪,那么“21世纪是天然气的世纪”,对此观点,中海油能源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陈卫东非常赞同。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上半年天然气表观消费同比大幅增长21%,达到631亿方。近几年,天然气的消费量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未来五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速将达到25%以上。业内人士预测,“十二五”末,我国天然气消费将达到2600亿方,其中国产气1700亿方,进口气将达到900亿方。面对我国天然“少气”的资源禀赋,如果未来不断加大国产气的开采以及进口气的比重,天然气的供给是否可以“高枕无忧”?

  多元气局

  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目前天然气消费占比仅为4%左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十二分之一。此外,目前世界人均天然气消费量为508方/年,是中国人均消费量的八倍多。

  “十二五”期间,天然气消费占比有望达到一次能源消费的8%以上。4%的增长,对于“少气”的中国而言,进口已成必然选择。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都已经看到,未来保障天然气供给,到海外寻找天然气资源已经势不可挡。

  其实,从2006 年广东大鹏LNG接收站运营开始,中国就开始了大规模进口天然气的时代。在东部沿海,LNG接收站的建设已经如火如荼。

  7月上旬,中海油主导的海南LNG工程项目获发改委正式核准,计划于2014年建成投产。作为最早涉足LNG领域的企业,中海油除了拥有已经投产的广东大鹏、福建莆田和上海洋山LNG项目,其位于广东揭阳、珠海高栏岛、浙江宁波北仑港、秦皇岛、海南洋浦的接收站项目正处于建设阶段,其中宁波和珠海的项目分别计划于2012和2013年投产。

  除了中海油,中石油目前已着手在江苏如东、辽宁大连、深圳大铲湾、河北曹妃甸港建设接收站,前两个于2011年投产。而中石化已投入运营及在建的三大接收站分别位于澳门黄茅岛、青岛胶南董家口和广西北海。预计到2015年前后中国将在东南沿海建成16座LNG接收站,接收能力也将超过4400万吨/年。

  LNG进口实现了天然气市场的全球化,打破天然气产业区域性较强、上下游紧密结合的固有障碍,使形式上分割的大陆市场连接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全球市场。

  中国正在积极构建四大油气战略通道,中亚、中俄、中缅天然气管道进口以及上文提到的海上LNG进口。在国内,天然气产量自2005年突破300亿方后,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目前已形成塔里木、长庆、西南和青海四大天然气产区。

  几名业内人士均向《能源》杂志记者表示,2020年前,上述几种路径可以填补未来天然气需求的缺口,即使中俄天然气谈判在2020年进展不大,也不会对我国天然气供给产生太大的影响。

  从供给端看,到2015年国内天然气产量有望达到1700亿方;进口LNG量将超过2400万吨,折合天然气约为320—400亿方;来自中亚等国家的进口管道气约在400—500亿方;国内可开发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如煤层气、页岩气等大约在100亿方。总体供应能力大约保持在2600亿方左右。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思涵)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