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 聚焦三一重工IPO > 三一重工IPO最新动态

三一为何要创办自己的工学院(图)

来源:红网-湖南日报 作者:熊远帆 孙振华 通讯员 熊琦
2011年08月09日17:59

     

 

                                    

;                                     三一工学院教学楼。

  我省已有4所机电类职业技术学院,且在全省70余所高职院校中,70%以上的都开设有机电专业,有些还联手三一集团联合开办了“三一班”;更何况全国机电类高职院校与高职院校开办的机电类专业更是不计其数。应该说,凭着三一集团在海内外的影响与优厚待遇,不愁招不到应用型技术人才。

  然而,三一集团却投资1.93亿元创办了自己的工学院。

  在越来越追求社会化分工的今天,在国企纷纷将学校、医院甚至食堂移交社会的今天,三一集团为何要“反其道而行之”?

  适岗人才紧缺“倒逼”三一办学

  三一集团自己办学,与其说是“主动”,不如说是因适岗人才紧缺“不得已而为之”。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电影《天下无贼》里一句调侃的对白,却在快速成长的三一集团身上得到了形象验证。

  三一集团人力资源总部副总监孟维强介绍,随着企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人才需求量也在急剧膨胀。

  据三一集团提供的资料显示,2006年至2009年,该集团招聘技工人数分别为1955人、4603人、6471人、12199人。技能人才需求快速增长之势一目了然。

  按三一集团发展战略,2012年销售收入要做大到1000亿元,跨入全球企业500强,需要增加几万名员工,每年至少要新增上万个工作岗位。其中,中、高级技能人才需求就在6000人以上,但这些中、高级技能人才,完全通过社会招聘已无法满足。如三一集团旗下的三一重工,2009年为拓展海外市场,分别需要国外工作的泵车操作手和泵车技术人员500名,但三一集团在全国人力资源市场招聘了不足10人。

  三一集团技能人才供需缺口为何会如此之大?

  孟维强认为,近年,全球装备制造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技术创新可谓日新月异。而目前社会上的高职院校因受办学条件与办学理念的制约,还无法真正做到“工”、“学”紧密结合,“理”、“实”高度融合,一些高职院校的教材甚至还是几年以前的,根本无法紧紧跟上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前行脚步。

  “与其招聘员工进企业后再花钱、花时间培训,还不如自己办学。根据企业的人才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从企业研究院、事业部调配师资,利用集团的制造优势,将最新的技术、最先进的工艺传授给学生,让这些学生能够‘零距离’上岗。”孟维强介绍,2006年,三一集团开始中专层次的办学;2009年,申办大专获省政府批准;2010年,三一工学院在教育部备案,正式迈入高职教育行列。目前,已有来自全国10多个省份的3000余名学子在此求学。

  据三一工学院教务部部长李正成介绍,学院的确做到了企业需要什么,就引导学生学习什么。如,三一集团近年产品在大踏步走向国外的同时,在美国、德国、印度、巴西都建立了生产研发基地,国际售后服务工程师等相当紧缺。这些人不但要对产品性能烂熟于心,维修业务精湛,还要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不仅仅是英语,还涉及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7个小语种,唯其如此,在国外开疆拓土才能独当一面。显然,这样全面的人才在社会上不易招到,与其他高职院校联合办学也难以短时间内见效,只有自己办学,按照工程机械售后服务工程师的标准进行培养。

  “为此,三一集团每年要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办学,这种赔本培养人才的方式,就是要培养出完全符合集团发展需求的人才。”李正成说。

  其实,三一集团开办自己的工学院,更着眼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传承。

  目前从社会招聘的员工和其他职院的毕业生进入三一集团后,少数人因难以融入三一文化,加之自身定位不准,往往眼高手低,适应能力差,员工流失在所难免。

  “而三一自己培养的学生,一进校就能直接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通过在校期间几年的洗礼,对企业无不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无疑有利于企业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孟维强说。

  的确,让员工高度认同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对一家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一集团相关负责人坦言,三一集团员工尽管薪酬令人羡慕,但工作并不轻松。三一集团研发与生产基地分布在海内外,产品在全球销售使用,不少员工必须长年坚守他乡;工程机械制造既是技术密集型、也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员工劳动强度并不小;为赶订单加班加点也不可避免……这些,无疑需要员工具备极强的牺牲与奉献精神,爱岗敬业。员工如果不能认同企业文化,势必影响企业发展。

  “三一现在最缺的是最基层的‘官’——班组长,”李正成笑哈哈地向记者解释,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要充满活力,班组长至关重要;而班组长人选首先必须高度认同三一文化,“三一工学院培养的学生,无疑是班组长最理想的人选!”

  三一办学力求与岗位“无缝对接”

  10月下旬,记者来到三一工学院采访。跨进大门,吸引记者眼球的除了漂亮气派的校园,就是布满各类工程机械的大操场。在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中,身着三一蓝色工装的学生正在紧张地忙碌,有的在操作吊车,有的在维修混凝土泵车,有的在拆装混凝土拖泵……如果没人提醒,来访者还真以为进入了三一的工厂。

  “这些设备都是新家伙,一台就要好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呢。这都是企业无偿提供的。”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李正成亮着嗓门大声地告诉记者。“这台用于铁路施工的沥青砂浆车就要4000多万呢!”李正成指着操场边一台庞然大物对记者说,“我们学生使用的都是市场上最先进的设备,仅数控机床三一工学院就有34台。”

  据了解,三一工学院目前已设电气、液压、柴油机、PLC(可编程控制器 )、电机、仿真、机械、镗铣、数控、路机、泵车、拖泵等12个实验实训室。

  显然,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一般高职院校是难以具备的。

  “按订单培养人才”,“办学与市场无缝对接”。在三一工学院,这些办学理念已不仅仅是挂在墙上,说在口头上。

  “学生一入校,三一就已将他们当作企业的一员看待。”李正成说。在教学中,企业需要什么,学院就培养什么。

  三一工学院每年都要组织教师2次深入各事业部、职能单位,进行用人需求调研;然后根据用人需求,确定招生计划,设置专业,开发课程,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未来岗位所需要的全部技能。

  根据企业产业需要,三一工学院自编教材22本,开发工学一体化课程12门。

  “如,就语言类学科,我们就根据集团在海外的发展情况,制定了外语教学实施方案,招聘多名留学归国的优秀教师,开设英语、法语、俄语、葡萄牙语4个语种班级,实行小班制授课,并计划明年增开日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其他语种。在教学中,我们最强调的就是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因为今后在海外发展中需要频繁地与客户沟通交流。”

  记者了解到,不但外语课,连开设的体育课,都体现出强烈的“实用主义”特色——根据各种机械操作需要,开设体育项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锻炼,如耐力(肺活量、意志力),节奏(爆发力、速度),力量(肢体力、躯干力),灵敏度(反应力、协调力)。

  三一工学院思想政治课也很有特色。除教育部要求的开设的必修课外,思想政治课重点是让学生全方位接收三一文化的熏陶。学院聘请22位公司高管兼任班主任,定时来校宣讲企业文化,介绍公司动态,指导学生学习。学生通过上《企业文化》这门课,全面了解三一的历史、理念、文化和制度。

  三一工学院的教学,已打破传统模式,将生产课题转化为教学模块,动态教室与开放实训场有机结合。

  “学生在课堂上课与企业实习,时间基本上是对半分。”三一工学院副院长彭运均介绍。

  三一工学院学生实习采用师带徒方式,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全面熟悉企业的先进技术。学生经过2至3年的学习,能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我们的学生一毕业就能够直接上岗,放到车间很快就能适应岗位,各事业部现在都争着向学院要人。今年,各事业部对学院毕业生岗位需求比为5∶1,焊工专业更是高达20∶1。”彭运均乐哈哈地对记者说。

  “三一工学院的毕业生技能好,一上手就能做事,并且遵守规章制度,能吃苦,体力也好,确实好用!”三一泵送事业部搅拌设备有限公司制造部部长肖湘贤竖起大拇指对记者说。

  涟源籍毕业生刘勇,2006年进学院学习工程机械应用与维修,2008年毕业后进入三一集团从事产品售后服务。他自信地对记者说:“我们与公司招聘进来的本科生、专科生比,根本不处于下风;在实际操作上,他们还比不上我们,用部门领导的话说,我们的‘执行力’很强。”现在,刘勇月薪已能拿到8000元以上,“我的中学同学羡慕得不得了!”刘勇一脸阳光。 (本文来源:湖南在线-湖南日报 )

()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