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CPI8月拐点存疑:内忧外困 加息现“新两难”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徐芸茜
2011年08月13日08:58
  “现在的物价还是贵得离谱:猪肉16块一斤,鸡蛋五块四一斤,就连黄瓜也涨到两块五一斤了。”8月10日,家住北京高碑店的刘女士逛完菜市场连称“什么都买不起”。

  就在前一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CPI涨幅同比上涨6.5%,创下37个月以来的新高; 其中食品价格是主力军,上涨14.8%,猪肉以56.7%的涨幅继续领跑。

  之前,市场普遍预测CPI6月份见顶,结果7月创新高,那么8月份会不会乐观呢?事实上,商务部重点监测的农产品价格7月下旬到月底就已出现了回落迹象,如猪肉价格环比下降。

  《华夏时报》记者采访却发现,进入8月份,物价又现抬头趋势。与此正相关的是,市场对加息的猜测日盛。

  局面显然还没这么简单。内忧之下,还有外困。

  近一周来,美国国债评级下调、欧债危机加剧以及英国骚乱等事件,使中国政府在是不是加息的选择上不得不将国际因素考虑进去。

  农业银行总行战略规划部总经理胡新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没有出现欧债危机和美债评级被下调的情况,近期加息的必要性肯定是大幅上升。但是有了外部的冲击,尤其是美国方面的,我们可能会谨慎地、冷静地观察一段时间才会加息。”

  大多数受访专家也表示,下一步加息或许还要看8月份的CPI数据。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向记者预测,8月加息的可能性很大。即便如此,物价整体趋势在第三季度现拐点仍然是市场预计的大概率事件。

  CPI“假摔”?

  “这猪肉价格又上涨了吧?买了两个肘子、半扇排骨就花了150多元。”刚买菜回来的王先生感到疑惑,前几天看新闻不是说猪肉价格下降了吗?

  记者在朝阳路卜蜂莲花超市内看到,天福号的酱肘子已经卖到了64元/斤,与年初相比价格涨了近20%;北京稻香村松仁小肚也由原来的每斤17元,上调到每斤20元。

  超市内北京稻香村负责人高女士告诉记者,“原本是没有涨价计划的,但最近猪肉价格一涨再涨,成本太高已经扛不住了。”

  为控制肉价高企,自7月中旬开始,陕西、浙江、安徽、山东等省份的商务部门陆续向市场投放了储备猪肉,这一举措瞬间起到了“疗效”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7月25日至31日,猪肉批发价格环比回落,已连续第二周出现下降。然而好景不长,进入8月立秋后,猪肉价格又再次上涨。

  采访中,几乎所有的摊主都认定,猪肉价格还在继续上涨。

  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曾表示,从这一轮生猪生产周期来看,在明年春节前,猪肉价格应该是基本稳定或稳中略涨,因为中秋到明年冬至后都是猪肉消费的旺季。

  正所谓按下葫芦浮起瓢,在人们纠结猪肉价格是否下降时,鸡蛋价格也开始上涨。

  在北京新发地市场,来自河北的批发市场商户程贵告诉记者说,近期北京鸡蛋的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最高时批发一箱鸡蛋是210元,相当于每斤鸡蛋4.7元,像这样的高价,他做了3年多的鸡蛋批发还是头一次遇到。

  北京新发地市场部负责人刘通说:“今年前期的时候鸡蛋价格同比涨幅是比较高的,7月份跟去年同期相比,涨幅大概在20%上下。”

  猪肉、鸡蛋、食用油人们渐渐感到,今年食品价格几乎没有不上涨的。

  统计局数据也显示,今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涵盖的八大类商品价格,都有所上涨。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7月份,6.5%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3.3百分点,今年新涨价因素约为3.2个百分点。

  8月才是拐点?

  当熟悉的“新高”一词再次出现时,预期中的拐点也随之落空。

  数据公布之前,机构纷纷预测,7月CPI数据极有可能出现拐点。然而7月CPI持续走高。下一个接着的时点是8月份。

  对此,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CPI何时到达拐点,目前仍很难下定论。从目前来看,如果没有特别因素的影响,CPI将在高位维持一段时间,整个三季度都可能是这样一个趋势。

  在左小蕾看来,7月猪肉价格上涨高达56.7%是正常现象,而高价猪肉将在未来成为常态。“劳动力成本在提高,饲料成本也在提高,猪肉价格怎么就不能提高呢?”左小蕾对记者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也认为,7月份CPI走势大致与预期相符。他分析表示,考虑到全球油价回落、主要经济体增长疲弱、猪肉价格7月底以来的回落趋势,未来CPI有望呈现平稳回落态势,预计到四季度回落到4.5%左右,并将在这个水平持续一段时间。

  专家的观点与政府的表述一致。国家发改委负责人8月10日就当前价格形势答记者问时表示,从30年经济运行的统计结果看,当前CPI上涨与GDP增长仍然处在一个温和可控的范围。

  加息新问题

  先不管加息能不能抑制通胀,CPI一高就弥漫加息传闻的市场再一次高度紧张。

  今年以来,央行大动作都与CPI如影随形,却始终跑在了“猪屁股”后面。三次加息后,加息靴子落了一地,却仍涨声一片。

  事实上,2008年,曾出现过与目前情境相似的一幕通胀保持高位、经济下行、国际经济遭遇重创,当时央行决定加息。不过,事后很多专家分析认为,当时加息过于冲动。前车之鉴,如今经济增长与抗通胀正处于胶着状态,央行对于加息也显得格外谨慎。

  此外,近期海外局势风云变幻,美国国债遭遇评级下调,QE3是否会推出仍不明朗,欧债危机却在加剧,全球股市遭遇过山车行情,全球经济二次探底风险加大等因素,也是中国选择加不加息必须考虑的前提。

  在国际环境如此复杂的情况下,决策层选择了货币政策暂时维持不动,但也不意味着紧缩停止。

  巴曙松认为,考虑到欧美债务危机导致全球动荡、主要经济体呈弱增长格局,预期宏观政策基调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但货币政策不会继续加码。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将进入到一个审慎平衡的操作阶段。华夏时报

  作者:徐芸茜
(责任编辑:克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