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李克难:中小公司突围没有捷径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江沂 方红群
2011年08月15日04:08

  江沂

  曾经两次成功参与基金公司筹办的李克难,如今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三次重大挑战筹办三年多的平安大华基金,终于到了接受市场检验的时刻。15日,公司首只产品平安大华行业领先基金开始发行。作为基金公司的掌舵人,李克难遇到了与上两次完全不同的行业环境和市场氛围基金业经历了2007年的快速发展后进入瓶颈期,行业资产管理规模徘徊不前,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大公司集中。再次起航,李克难坦陈,对于发行的前景保持清醒。在他看来,资产管理业的根本在于业绩,而业绩的根本在于培育一支具有优良文化的投研团队。在与中国证券报记者的交流中,他沉稳的言语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经过三年多的磨砺,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李克难:拥有近10年的基金公司管理经历,在率领团队进行投资研究、产品设计创新、基金渠道销售等方面均具有丰富的经验。2001年负责筹建湘财合丰基金公司(现泰达宏利)并担任首任总经理;2004年筹建汉唐澳银基金公司(现信达澳银)并担任总经理;2008年6月负责平安大华筹备,2011年元月公司成立后任总经理。

  投研团队的

  “狼群”文化

  当前的市场变化波诡云谲,在这个当口发行新基金,尤其是公司第一只产品,需要相当大的底气和勇气,李克难的底气来自两个已经运行一年多的虚拟账户的优异业绩。

  2010年初,在平安集团的支持下,他们开通了两个虚拟账户,通过虚拟账户进行实盘交易,而且严格遵照公募基金的估值和基金会计制度运作,其中一个账户仓位保持在100%,20亿的规模,从2010年初到年末,共取得了9%以上的正收益,跑赢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19.8个百分点。另外一个规模为3亿的虚拟账户则是追求绝对收益,业绩基准为年化10%,从2010年7月份到年底,该账户取得了14%左右的收益,期间净值始终保持在面值以上。设立虚拟账户的初衷是在公司筹办过程中,让投研人员保持与市场的联系。经过这一年多的运行,李克难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公司的投资模式、投资流程已经非常成熟。

  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李克难反复提到“投研文化”四个字,可见他对此非常重视。

  要想在资产管理业脱颖而出,首先靠的是业绩。李克难认为,领先的业绩来源于优良的投研文化。“在我看来,好的投研文化,既有挑战性,也有纪律;既有协作、沟通、交流,也有严酷的竞争。”尽管公司在成立时,就延请了原华夏回报的明星基金经理颜正华,但事实上,李克难并不想单单依靠团队中一个或数个基金经理的明星效应,他更看重整个团队的合力。

  在回答希望基金经理和研究员更像狮子还是更像狼的问题时,李克难说,“我希望他们是狼群。其中必定有一个领头的狼,但整个狼群的威力,并不决定于某一个体独立的力量,而是整体的力量。单个拉出去,每一个的威力也许难以全部发挥,但合到一起,则每一个都有很强大的威力。”据他介绍,平安大华基金目前采取“投研合一”的模式,在对研究员的考核上,不仅要求他们挖出牛股,还要重点考核这些挖掘出来的股票对基金经理实际投资所做的贡献。而对基金经理的考核,不仅要看相对于比较基准的业绩,同样也要考察他们对研究员推荐股票的合理运用程度。

  李克难说:“实际上,一个基金经理的成功,绝不仅仅在个人,一定要依靠整个团队,不仅是研究员,还需要与其他基金经理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够相互促进。”他希望能够在制度上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只有优良的文化建立起来了,才有可能诞生持续的优良业绩。

  背靠“大树”好突围

  平安大华成立的时候,正是中国基金业爬升的“瓶颈期”,2007年基金业管理规模超过3万亿后,近年来出现了持续的净赎回。截至今年6月30日,基金业的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跌至2.4万亿。另一方面,市场的集中度也在逐年提高,新成立的基金公司想要在业内立足,难度越来越大。这是李克难未来几年必须克服的困难。

  “从现在的时点来说,新基金公司面临的困难是更大一些。”李克难承认,“但是背靠平安集团这个平台,还是给了我信心。”李克难说,当时平安集团是通过猎头与他联系的。在接洽中,他主要考虑了两个因素,一个是股东的品牌及实力能否给予基金公司大力支持,另一个则是股东设定的管理模式是否能够适应基金业发展的需要。“在基金行业发展可能面临一些短期困难的时候,这两点对于新公司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平安集团与我自己的理念非常吻合,这给予我很大的信心。”

  在管理架构上,平安大华基金希望能够借助两大股东的合力。据了解,平安大华成立后,负责渠道及销售的副总原为平安北京寿险的总经理。目前这个岗位最重要的任务是加速构建具有平安大华特色的营销模式及营销网络。李克难透露,选择他,是因为他能够很好地把平安系统的特点和基金行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往的背景和他个人的能力,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在平安大华基金公司,还有从大华资产管理公司派来的两位副总经理,一位负责运营及财务,希望在运行、风险控制方面,能够将大华资产管理的一些经验带过来,“这也是确保我们整个运营系统高效运转的因素。”李克难说。而来自大华资产管理的另一位副总则侧重于产品设计、投资流程和投资规则建设,同时也将从宏观、全球的角度来提供投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依托两个大股东,平安大华的投研团队可以定期与平安集团内部资产管理、证券、信托等进行交流,也可定期参加大华资产管理每季度的投资业务报告会。

  平安集团长期以来以强大的执行力著称。外界一直猜测,平安大华如何将平安集团的客户资源“为我所用”。“作为一个保险系的基金公司,未来,我们会在产品设计、客户服务和营销模式方面,在合规的前提下不断地探索、创新。”李克难说。他举例,利用平安车险、寿险平台,可以考虑对现有的基金客户提供道路救援、医疗等增值服务。另外,一旦获得专户资格,平安大华也有可能针对保险的一些特定客户,度身定做一些产品。展望未来,若有关部门允许保险机构代销基金,保险系基金将获得更大的渠道优势,也将印上更多的保险色彩。

  不谋求“弯道”超越

  中小基金公司如何发展,才能摆脱市场份额逐渐向大基金公司集中的宿命?近年来,有基金公司希望通过加大公司在某一领域的强项地位来突围。甚至有人提出,未来可能涌现出一些分别擅长社保、专户、被动投资、绝对收益产品的细分龙头基金公司。李克难认为,分化、演变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当然,从国际经验来看,也有公司在分化的过程中成为大的综合性公募基金公司。

  “在目前的这个市场环境下,作为基金公司,还不太适合过早地就把自己定位在某一个投资领域里面。”李克难说,“因为你的投资风格、投资团队要经过实战的演练,才能展现你真正的强项在哪里。”另外,中国现有证券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没有足够大到可以让一些公司专门做某一项业务。因此,李克难介绍平安大华的产品线策略充分发挥优势,给投资者提供一个完整的产品线,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并向这一方向发展。

  李克难并不认为在中小公司突围战中存在“弯道超越”的空间。“从理财本身来说,我觉得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要给投资者创造财富,一定是要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做好你的投资研究,做好你的风险控制,做好你的服务,这些是完全没有捷径的。”

  近期市场受外围影响,出现持续的大幅调整,近年来基金的赚钱效应也几乎荡然无存,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基金发行难度越来越大。对于行业内新基金发行中“冲规模”,借助帮忙资金完成发行任务的做法,李克难坦陈,他们抱有相当现实的态度。确实,平安集团有这个能力,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大的机构,通过帮忙资金支持完成首发,冲出一个较好的规模,但这些资金来了以后很快就走了,没有意义。“在首只基金上我们很明确,我们不追求帮忙资金,我们希望是真正有理财需求的人来做这个投资。”李克难说。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