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大势
当下,只有在基金管理中注入更多市场化因子并构筑起坚固的“防火墙”,才可能尽快扭转社保资金屡遭通胀吞噬的尴尬。
8月1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保部)发布数据,2010年末,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伤、失业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基金资产总额23886亿元,其中85%为财政专户存款。
显然,在高通胀经济背景下,以银行存款为主的投资方式难以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任务。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目前实行“统账结合”制度,随着各地近年来积极推进做实个人账户工作,社保基金规模日渐扩容。事实上,我国对社保资金的管理思路更倾向于“求稳”,《社会保险法》在正式公布时也将拟议的“个人账户资金可采取市场化运行机制”等内容删除。其实践结果是,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不足2%,远远落后于同期物价的上涨水平。显然,我国亟待寻求社保账户管理的新途径。
从发达国家的操作模式看,欧美国家纷纷打开了养老等社保基金个人账户进入资本市场的大门,且获得了良好的成绩。
例如,在过去15年间,瑞典养老金的年均名义回报率高达11.8%,扣除通胀因素后的实际回报率为8.5%;美国和英国分别达到10.6%和9.2%,实际回报率均为6.1%。在美国推出401k计划后,如今,私人养老基金直接和间接的持股市值已占其股票总市值的三分之一。
不可否认,市场化并非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一本万利。在本轮金融危机以及正在演绎的美债危机中,各国社保账户都不可避免地牵连受损。而在历史上,日本曾规定公共养老保险金余额储备必须用于财政投资计划,但事实证明这也是一项非效率的投资决策。
其实,社保基金中的个人账户,是典型的私人产品,有进行市场化投资的合理诉求,而我国社保资金的相关管理创新工作也一直未有止步。证监会近日就明确提出,应借鉴美国“401k计划”,实现养老金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上周,社保基金已果断携百亿资金抄底入市,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萎靡已久的市场信心。由此,国内社保基金与资本市场交集范围扩大的趋势隐现。
但需要提及的是,社保基金身兼维稳的重任,市场化投资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其基本保障职能的充分兑现,而非普通市场主体的“利润最大化”。故而,在社保基金大规模试水资本市场之前,安全防范制度的构建工作不容忽视。
具体包括,尽快明晰行政部门与账户基金管理者的定位,前者应承担起法律框架突破与市场监督职能;而后者则应是专业的基金管理机构,进行高效率的专业操盘。
另一方面,社保基金市场化运作后,健康的资本市场是其“跑赢CPI”的重要基础。主管部门对于当前广为诟病的内幕交易、老鼠仓等违规行径当给予重拳打击;而新股审核上市等制度也应得到进一步完善。
作为老百姓的救命钱,社保账户资金的安全理应得到全方位呵护。当下,只有在基金管理中注入更多市场化因子并构筑起坚固的“防火墙”,才可能尽快扭转社保资金屡遭通胀吞噬的尴尬。
马红漫(上海 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