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新股发行是否该“缓一缓”?

来源:新京报 作者:吴敏
2011年08月17日05:56

  今年以来,沪指累计下跌6.5%。但不少散户感觉到的损失远超过这一幅度。与A股的下跌同时,A股从2010年开始的万亿融资拉开了融资规模飙升的序幕。不少散户呼吁暂停新股发行。但同时,也有媒体指出,新股停发不足取,市场参与各方应该坚定市场化改革信心,打破对行政干预

的依赖,“要相信尚福林主席,更要相信市场。”

  股民声音

  “应对新股发行进行控制”

  李先生(北京 股票投资资金超过2000万元):

  我觉得新股发行自然是要控制一下。为什么呢?这一两年市场低迷肯定是跟融资过多有关,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我自然希望不要发这么多。

  这个问题是争论很多,但我认为,散户埋怨证监会是有道理的。之前新股暂停不是没做过,说明证监会也不是不能控制新股发行,而是不做。既然证监会实行审批制,就应该对此负起责任。

  “市场化=散户赔钱?”

  曹女士(北京 散户):

  有文章呼吁“要相信尚福林主席,更要相信市场”。

  你信吗?反正我不信。

  整个A股市场是什么状况,这几年下来应该很清楚了,投资者是该继续相信这样的市场?还是要相信这个市场在进行市场化?

  不管相信哪一点,都是需要付出成本的,这样的成本谁来承担,很明显,是我们这些投资者。而相信的后果是什么?很明显就是赔钱。融资者却在圈钱。

  最可怕的是,一边说改革,却不肯在审批制度上做改动,不放权;一边大量放行质量参差不齐的IPO,这样的市场化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

  学者观点

  “证监会围绕IPO开展工作”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

  散户要求暂停或者暂缓IPO,短期来看似乎是有道理的,但长期看并不合适。如果市场低迷,证监会就暂停新股发行,这样会人为干扰这个市场的运行。

  但股民的要求其实又是合理的。中国证券市场并不是一个市场化的市场,证监会的前置审核替投资者做了选择。上市成了特权,过会就有了暴富的机会,但证监会对造假又疏于打击,比如胜景山河。如果实行注册制,挤掉泡沫,可能市场重心会下移,但会有一个良性的市场出现。

  问题是,证监会一直是围绕IPO来开展其工作的,这是一个可以寻租的、别人送上门来的事情,而监管是费力的事情;如果不堵上IPO审批这个口子,证监会就永远没有动力来做正确的事情。

  网友“微”观

  “制度缺陷致股市跌跌不休”

  @红尘过客的记忆:作为一个股民,我认为新股发行可以放开,问题在于制约机制不配套,造成劣币驱逐良币。中国股市须进行系统性的改革,参照美国从严立法,建立集体诉讼制度,完善退出机制,严厉打击内幕交易,只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投资文化,否则只能是缘木求鱼而已。

  @正义之星5188:新股发行制度的缺陷,给上市定位制造高风险的泡沫,这也是中国股票市场跌无可跌还需再跌的罪恶根源。选自新浪微博

  业内观点

  “新股发行应量价平衡”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

  散户认为新股发行过快这个信息,至少是值得监管层重视的。一个市场只有资金供应和筹码供应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市场才会呈现出较好的态势。从筹码供应的情况看,过去两年筹码供应放大了五倍多,如何能在资金供应的速度上跟上是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这是新股发行的量的问题。量的问题需要与之配套的资金供应,来实现市场的平衡。

  还有一个是新股发行的价的问题,价格方面是不是合理,首先要理清楚发行机制是偏向于融资者还是偏向于投资者?过去二十年的资本市场,是明显偏向于融资者的。偏向融资者就会有更高的定价,更容易发行,偏向投资者则反之。我的建议是现在至少先要平衡。

  “目前并非真正市场化”

  《股市动态分析》副主编赵迪:

  过快IPO是市场低迷的其中一个原因,不能认为二者毫无关系。新股发行是应该市场化,但目前并不是真正的市场化,基金询价容易受影响。

  在IPO的浪潮之下,推进企业的IPO已经不再是企业自主行为或者市场选择行为,而是政府主导下的推进。这种方向绝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而是在“贪大求快”的理念主导下的“大跃进”思维。

  我的建议有四点,第一,国际板应当缓行。第二,引导长期机构投资者入市。第三,加强监管,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第四,尽快推出创业板退市制度。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吴敏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