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雨润公告澄而未清 1155万头屠宰产能尚未利用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证券日报 作者:于 南
2011年08月17日07:00

  尽管雨润食品(1068.HK)于8月15日晚间发布了关于“媒体质疑公司‘骗补’”的澄清公告,但坊间就此事的议论却似乎丝毫没有淡化。

  究其原因,一方面,媒体所搜罗的质疑证据并未得到雨润食品澄清公告的正面回答;而另一面,受国内频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影响,市场日积月累的不信感正蔓延至整个产业,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消费者对雨润食品看似“不务正业之举”的指责。

  雨润产能增速

  超全国规模以上总宰猪量

  归纳雨润澄清公告中反驳媒体质疑的理由不外乎有4点,首先,雨润的所有经营与拿地行为均为合法合规;其二,雨润2010年产能利用率为67%,而非媒体所指的不足50%;其三,集团(上市公司)并未从事任何商业地产或物流业务;其四,集团总裁祝义才的若干私人投资与集团无关。

  但事实上,综合近期媒体报道对雨润提出的质疑理由,媒体并未指责雨润的经营与拿地行不合法合规,也未拿出证据证实雨润从事了任何商业地产或物流业务。与之相较,矛头更多地指向了雨润在生猪屠宰产能方面的快速扩张是否合情合理。

  首先,因为“早在2009年雨润就以2555万头的生猪屠宰产能,置身世界首位”,而在“2010年雨润生猪涂在产能达到3500万头。”由此得出结论,短短一年间,雨润生猪屠宰能力由2555万头飙升至3500万头,陡增945万头。

  这一扩张速率理应令人咋舌,要知道依此计算得出“雨润生猪屠宰产能2010年度增速为37%”的结论数据远高于商务部公布的全国“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增速9.24%。”

  如此小儿科的供需计算结果似乎并未得到行业“龙头”——雨润的重视,2010年,雨润甚至豪掷了总额超过2009年年销售额逾百亿元的资金用于投资项目,规模达570亿元。与此同时,不该忘记的是,依照如今雨润每年3500万头的生猪屠宰能力、67%的产能利用率及其2010年2345万头的实际屠宰生猪量计算,集团尚有1155万头产能未能充分利用。

  关于舆论对公司产能增速过快提出的质疑,雨润食品澄清公告以“产能扩充计划一直是集团核心发展战略之一”为由予以回应。

  然而,即便是在管理层颁布的《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所制定的发展目标中却也明确指出了,至2015年,在全国生猪主产区培育一批年屠宰量在100万头以上的大型定点屠宰厂(场),其屠宰量占全国比重“逐步”提升;实行品牌化经营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数量“适度”增长。

  看来,关于“逐步”与“适度”的政策要求,雨润领会的并不透彻。

  生猪自给率与圈地获益相比

  显得“苍白无力”

  此外,总结“瘦肉精事件”的经验教训,大规模肉制品加工企业提升食品安全级别的捷径之一就是不断增加生猪的自给率,那么作为行业龙头的雨润,大规模投资更应主要用于“养猪”而非“屠宰”。

  目前,雨润的生猪源仍采取“养殖+采购”的模式获得,而这对于将自身摆在中国食品标杆位置的雨润而言,或者说对于刚刚因旗下产品菌落总数超标而被要求下架(8月3日,北京市食品办和市工商局责令11种不合格食品全市下架,其中一款在华润万家超市东直门店销售的“雨润”牌老北京烤鸭,标称生产厂家为北京雨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经检测菌落总数超标13倍)急需提升品牌市场信任度的雨润而言,陡增至3500万头的生猪屠宰产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根据相关业内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兴建一个200头规模的养猪场,包括饲料、人工、疫苗等费用在内,总投资约为200万元。”那么,依此推算,雨润2010年570亿元的项目投资如果全部用在“养猪”上,可以为雨润生猪自给率贡献570万头生猪来源。

  当然,“扩大570万头的生猪自给率”与“圈地获得的真金白银”对比,同样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相关业内人士看来,“雨润打着扩产旗号圈地的行为在业内甚至在整个农业领域都不鲜见,因为解决‘三农’问题,为‘三农’提供的首要保障就是土地的优先,作为逐利的企业当然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还好,雨润圈地总比地产开发商去圈地要强的多。”

  事实上,在《证券日报》记者采访过程中了解到,这一“企业迎合地方招商引资需求,便宜买地,再通过政府补贴渠道将利益输回”的“打折”甚至“无偿”拿地模式在很多行业中都已是尽人皆知的秘密。

  虽然其有待商榷,但的确也从某个方面起到了支持了企业发展又带动地方经济的作用,尤其是在养猪这一高风险行业,“养猪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任何一种疫情的发生都有可能造成投资者颗粒无收,也因此银行对养猪业的贷款格外谨慎。”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

  但即便如此,雨润也应清醒地意识到,消费者、媒体是在对“食品安全”的气愤情绪无处宣泄的情况下,才将矛头指向雨润“经营模式”上的。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