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房地产

孟晓苏 中国保障房、REITs的“教父”

来源:新京报 作者:袁晓澜 邸晋军
2011年08月19日06:28
他曾是一名官员,曾跟随国务院原副总理、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工作7年多,深入农村调研,见证了农村包产到户的全过程。

  他曾是一名官员,曾跟随国务院原副总理、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工作7年多,深入农村调研,见证了农村包产到户的全过程。

  他又是一名企业家,曾在央企中房集团担任第一把手,是保障房的资深建设者,推动中国房地产双轨制的形成。

  他为国家建言,最早在中国提出房屋抵押按揭贷款、反向抵押贷款、REITs理论。他执著于地产金融创新,力图连通保障房与金融业。他,就是年届62岁仍在奋斗不息中的孟晓苏。

  实践REITs之路

  早在2005年,孟晓苏便在多个场合呼吁将REITs引入内地,并且从未放弃过实践。直到今年在昆明公租房项目上找到了“突破口”

  北京CBD世纪财富中心19层的180度落地窗大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刚从昆明签约回来的汇力投资基金董事长兼总裁孟晓苏。

  对于汇力投资在昆明的40亿元投资,孟晓苏兴奋不已:“这是我们的一个创新。汇力基金被称为‘首只投资保障房的PE基金’,昆明的公租房模式也有可能成为保障房引入REITs作为持有和运行资金的突破口。”

  汇力基金发起的一只规模40亿元的私募股权基金,投入昆明公租房建设土地开发,投资周期1年半到2年,并有望介入二级开发及持有运营环节。

  孟晓苏,一直以敢言敢行的做事风格闻名于地产圈。早在2005年,孟晓苏便在多个场合呼吁将REITs引入内地,并且从未放弃过在内地推行REITs。2007年他首次主张用REITs持有保障房,缓解政府资金压力。

  曾有澳大利亚媒体将他称为“中国的REITs之父”。孟晓苏说,“叫早了”,因为“中国内地还没有REITs”。

  不过,他的保障房金融创新实践一直没有停止过。2006年,孟晓苏在天津发起成立领锐基金,计划试点将工厂物业打包上市发行REITs。此外,上海也有人计划推出商业地产的REITs。但由于种种原因,天津和上海的试点都不了了之。

  总结这段曲折的经历,孟晓苏表示,由于REITs在引入中国时翻译成“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所以在楼市调控收紧信贷、叫停房地产信托融资的背景下,REITs也被误解了,试点更是不可能。

  孟晓苏执著地等待机会。直到在昆明项目上找到了“突破口”。

  今年昆明市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为12.44万套,其中涉及旧城区改造的棚户区,其中有上世纪80年代中房集团修建的房子。汇力基金能参与昆明公租房项目,孟晓苏认为,主要是城市管理者的“决心与创新”。

  据悉,在目前的保障房体系中,经适房、限价房仍有微利可图,开发商会参与,而廉租房和公租房因为不能销售产权,运营管理模式也并不健全,社会各类力量对此望而却步。但在昆明,实行公租房、廉租房并轨模式,土地出让创新性地实行协议出让模式,这样让处于一级开发的土地有一个收储价格,为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到一级开发预留接口。而此前公租房、廉租房的土地都属于无偿划拨,这看似很好,其实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而房子的产权未来也只可能由政府持有,削减了持续投入保障房建设的能力。

  投资昆明公租房土地开发仅仅是试点的一部分,孟晓苏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目前,汇力基金与昆明市政府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就更多环节进行积极探索。包括昆明公租房持有运营环节引入REITs设计。

  “上海和天津这两个城市都太大了,进行REITs试点困难当然大。在昆明这个不大不小的城市试点REITs正合适。”孟晓苏分析。

  保障房情结

  作为经历了房改全过程的专家,孟晓苏对于廉租房从1998年开始长达12年的“旷课”一直耿耿于怀

  自从1992年进入中房集团后,孟晓苏的生活便与房地产分不开,更有着深厚的保障房情结。

  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房企,中房集团主要是在各地建设福利房。孟晓苏说,当时全国1/5的福利房都是中房集团盖的。

  1998年开始的房改,当时中房集团总裁孟晓苏担任了《关于住房分配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课题组组长。该房改方案第三部分就专章提出要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包括建设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三大类,特别提出由政府负责保障房,而由市场则提供商品房,在最初的房改方案中,其实就提出了要建立“双轨制”。

  “房改初期,为了推动出售公房,建设了一批经适房作为销售基价,同时廉租房停建了两年。但后来一停就一直停了十年之久。”作为经历了房改全过程的专家,孟晓苏对于廉租房从1998年开始长达12年的“旷课”一直耿耿于怀。“当时不是没有双轨制方案,而是主管部门就把廉租房这事忘了。‘双轨制’没有建立起来,把所有民众撵进市场,是主管部门失职之过,也是后来房地产不断调控和调控思路混乱的主因。”

  “不要一提起保障房,就是开发商的责任。正是因为房改后廉租房旷课十多年,原先建设保障房的国有企业没事可干,只好进入商品房市场与其他企业竞争。”孟晓苏表示。

  随着去年明确提出“逐步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保障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后,孟晓苏把眼光放在如何建立保障房可持续发展模式上。他认为,“现在保障房是木桶原理中的短板。商品房不是长板,也是短板,不然就不会发生商品房价过快上涨的情况。现在钱是长板。把钱引向保障房建设是目前最重要的方向,并且需要引进适用的金融工具,包括股权投资基金PE和持有租赁型保障房的REITs。

  退而未休,创新不止

  从中房集团退居二线后,孟晓苏二次创业,创办公司、成立基金。

  作为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同龄人,孟晓苏的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已经62岁的孟晓苏仍然记得30年前大学生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热血与激情,而现在,他的身上仍然焕发着革命时代的激情和使命感。

  2005年从中房集团退居二线后,孟晓苏并未享受退休生活。在2007年,为了推动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孟晓苏二次创业创办了幸福人寿保险公司。而在2009年,为了使REITs落地,孟晓苏牵头组建了汇力基金。按照孟晓苏的说法,该基金公司创立的初衷便是为了推动我国的保障房建设。但此前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而主要以投资旧城区改造为主。

  他的属下评价孟晓苏是一个思维非常开放的人,乐于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学习先进经验。

  在房地产领域,中国房地产金融的几乎所有产品都是由他一人提出的:抵押贷款、抵押贷款保险、抵押贷款证券化、反向抵押贷款、股权投资基金、REITs等。他还善于将国外成熟的住房制度介绍到中国,虽然每次他的理论有些超前,但事情的结果最后都朝着他指出的方向发展。

  他就是这样,总是走在改革与民生工程的前锋,为产品创新与制度创新探路。

  人物大事记

  ●1949年12月,出生于苏州,后成长于北京。

  ●1968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吉普汽车厂当工人。

  ●1977年,参加高考,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

  ●1982年,大学毕业后被选入中宣部新闻局工作。

  ●1983年,进入国务院工作,成为当时国家副总理万里的秘书。

  ●1988年,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局长、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副局长等职务。

  ●1988年9月-1990年12月,重返校园,成为厉以宁、萧灼基和刘方域教授组成的导师组的硕士研究生。

  ●1993年9月-1996年5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5年10月-1996年3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印第安纳大学访问学者、威廉-玛丽学院访问教授。

  ●1992年5月-2000年9月,任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

  ●2000年9月,任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董事长、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后任理事长。

  ●2007年,创立幸福保险人寿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2009年,创立汇力投资基金,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对话

  说保障 REITs能解决保障房资金缺口

  新京报:国家正大力建设保障房,REITs在保障房建设中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孟晓苏:今后五年,中国要建3600万套保障房。目前我国保障房建设进入高峰期,特别是廉租房、公租房。建好后都将交由国资的城投公司持有经营。按每套60平米,每平米按全国平均房价5034元计算,3600万套意味着需要约7万亿元资金。这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现在地方融资平台可以发债用以支持保障房的发展,但目前地方已经是债台高筑,政府哪有钱收储保障房。即使收储了,政府也没有钱再建保障房,因此这种行为是不可持续的。既然能发国债持有,为什么不能发REITs?现在中国并不缺钱,而是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截至2010年底,中国保险资金的规模达到5.4万亿元,而全年收益率仅为4.5%。如果有种产品能够让险资获得7%-8%的收益,对于保险公司也是一笔稳定的投资。

  政府缺钱建保障房,社会资金急需好的投资渠道,REITs刚好能解决这个问题,REITs到了在中国推出的好时机了。在租赁市场,REITs将是生力军。

  谈调控 限购太久会有负面作用

  新京报:有种说法,说目前的限购政策是为了给保障房大规模供应留出时间,等到双轨市场形成,房地产市场调控将回归理性。你对目前的限购政策如何看?

  孟晓苏:商品房供应恢复增长需要一定周期,前一段时间实行的限购措施,是面对商品房屋供不应求的暂时性措施。但如果把短期政策长期化、扩大化,超过一定限度负面作用就显现出来。

  目前的限购就像是给病人做手术要打麻药,但是打麻药以后,医生要赶快做手术啊,结果医生干活太慢。病人又快醒了,有人说就再打一针麻药,叫延续限购令。调控如果不能有效供给,和增加保障房的供应从结构上抑制房价,满足低收入家庭需要,那么这个调控只是休克疗法。过度延长限购这种行政手段,就会因抑制市场而阻碍生产。所以限购一定应是一个短期政策。

  谈个人 万里、厉以宁给了勇气

  新京报:你不断为政府建言并亲自实践创新,在此过程中遇到的印象最深的挫折是什么?这些年你批评和改革的勇气来自于哪里?

  孟晓苏:2003年国资委要求央企重组,我建议将央企的地产公司通过股权重组,各参股企业经济实体仍然存在,有效整合央企房地产资源实现集团“多赢”。但该意见没有被采纳,而是采取直接无偿划拨的方式进行重组,但重组过程也是困难重重。2005年1月,华能地产业务才划转过来,当年4月,中房集团也进行了重大人事调整。我从董事长的职位退下来,最后转任理事长。目前央企地产资源重组的工作仍然没有完成。这算得上是一个大的挫折。

  我要感谢两个人,万里、厉以宁,是他们给了我改革的胆识和勇气。

  B14-B15版采写/本报记者 袁晓澜 摄影/本报记者 邸晋军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