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房地产

楼市调控新政频出 房企资金链紧张断臂求生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作者:郝宁
2011年08月21日11:04

  眼下,管理层随时准备给涨势凶猛的房价再降降温,二三线城市限购令落地为期不远,而房产税扩大试点等后续政策山雨欲来。面对更为残酷的生存环境,中小房企依靠卖地、卖股权、高利贷饮鸩止渴,在困境求生。

  大龙地产:昔日“地王”卖子求生

  中小房地产企业的

苦日子太难熬了!连名震京城的“地王”大龙地产都要转让旗下子公司以求自保。8月16日大龙地产发布公告称,旗下公司持有的北京京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93.45%股权及债权以8.2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北京春光置业,这一交易将对公司本年度利润增厚约3.61亿元,同时公司将退出北京王府井西部会馆项目的开发建设。

  王府井西部会馆项目正是京洋公司的主要资产,也是大龙地产当初吸引私募基金眼球的核心资产。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主要是为了缓解资金压力。面临巨大资金压力的中小房企,现在纷纷卖地、卖股权自救。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网站上,近期处于挂牌转让期限内的项目涉及融资的达209起,其中房地产项目23起,位列第一。自5月中旬以来,弘业股份建发股份宏达股份等公司争相转让房地产股权。

  在2009年房地产“小阳春”里,大龙地产以50.5亿元天价竞得北京天竺开发区22号住宅用地,最终成交楼面价格高达30000元/平米,一举摘得当年北京“地王”。然而不到3个月,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就撤销了大龙地产22号住宅用地的资格,且对2亿元竞买保证金不予退还。对于大龙地产这种区域性房企来说,被罚没的2亿元资金可是不小的数字。记者发现,在其净利润增长最快的2009年,其全年实现的净利润也不过3.38亿元,2亿元的保证金相当于当年净利润的60%。

  更雪上加霜的是,全国性的房地产重拳调控再次袭来,这令大龙地产旧伤未愈再添新伤。资料显示,公司预期要为西部会馆项目投资11.4亿资金。而即使目前举全公司之财力也无法继续开发,因为房地产再融资被叫停,而通过借债来开发此项目风险又极大,忍痛割爱无奈地成为最终选择。

  大龙地产最终变“大蛇”,反映出房地产行业性的“缺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7月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杠杆率已经跌至2.48的历史低点。

  华丽家族:为大股东高位出货造礼花

  在房地产板块一片凄风苦雨中,华丽家族股价倒表现得风光无比,年初以来其股价实现了翻番。7月15日,华丽家族披露中报显示,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59亿元,同比增长88倍,同时还慷概地推出了高送转预案,拟每10股送6股派0.7元。

  然而正是集万千利好于一身的这家公司,其大股东上海南江(集团)有限公司在其中报公布后疯狂地套现。就在7月18日解禁后,南江集团多次通过大宗交易和二级市场抛售,短短数个交易日内持股份额从55.83%下降至45.83%,以当前的股价计算,合计套现约10多亿元。更为蹊跷的是,在南江集团大手笔减持之时,几位公司高管却主动站出来表示要锁仓6个月不减持。有业内人士指出,大股东若真支持公司发展,完全可以在公司需要资金发展时暂不分配。而高管在此时锁仓延期减持,更多是稳定二级市场信心,利于大股东高位套现。

  事实上,华丽家族中报也并非真正“华丽”,诱人的高送转方案是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亏损背景下推出的。记者发现,华丽家族净利润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仅为-2540万元,同比下降37.98%,而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是出售上海弘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31.5%股权后产生4.76亿元收益。公司此时扮靓业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为股东限售股解禁做准备。

  此外,华丽家族近两年来还不断跑马圈地,进入市场热门行业。今年6月,华丽家族收购了海泰投资部分股权,进军生物医药领域;去年10月,公司耗费5.5亿收购了华泰长城期货40%股权, 自此有了期货概念。经过一番折腾,流通盘5亿股的华丽家族就拥有了生物制药、期货及高送配等多重题材。

  热门题材、华丽中报、慷慨送转、高管锁仓,一切都配合得那么天衣无缝,为大股东南江集团高位出货制造出了炫目到令人晕倒的礼花。

  中珠控股转让重组资产救“穷”

  中珠控股近日公告,截至8月5日,公司出售北京世纪中珠置业有限公司(简称北京中珠)51%股权的工商变更手续已经完成,并在8月8日确认了该笔2亿元的转让收益。业内人士称,这是上市公司在调控中的无奈之举。

  2009年在中珠控股的前身ST潜药重组时,已经成为大股东的珠海中珠股份做出承诺,在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2009~2011年的净利润不少于1.46亿元,1.67亿元和0.86亿元,否则将以现金或送股方式补偿股东。但记者发现,除中珠控股2009年净利润略超预期外,2010年净利润只有7376.52万元,仅是承诺数额的44.18%。而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只有662.14万元,仅靠日常经营是难以完成任务的,公司将面临向股东补偿的尴尬局面。不过,在确认2亿元转让收益后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然而有业内人士质疑,北京中珠正是当年重组时注入上市公司的重要资产,中珠控股靠转让重组时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来达到盈利承诺,明摆着就是把广大投资人当猴耍了。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