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商务部:今年外贸增速可能回落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1年08月24日00:56

  8月23日,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在中国外贸发展及第110届广交会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综合国内、国外的情况来分析,预计今年中国对外贸易总体将继续平稳发展,但是增速比去年可能略有回落。

  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72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7%,创200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我国外贸去年的高增长创下全球贸易增长的历史记录。根据世贸组织的报告,2010年全球贸易出口比前一年增长了14.5%,为60年来的最高纪录。

  世贸组织解释认为,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影响,2009年的全球贸易量锐减了12%,2010年高增速以前一年大衰退作为参照物,使得去年全球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达到历史新高。

  5年进口8万亿可以实现

  从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来看,目前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仍保持顺差态势,但国际收支状况继续趋于改善。今年前7个月进出口总额达到20225.5亿美元,增长幅度为25.1%;其中出口增长23.4%,进口增长26.9%,进口增长速度快于出口,顺差较去年同期减少了8.7%。

  对于今年前7个月进口增长速度高于出口增长速度的态势,蒋耀平认为,这与我国今年实行外贸转变增长方式,围绕“稳外需、调结构、促平衡”的外贸发展目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扩大进口所取得的成效是有密切联系的。

  他认为到目前为止,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较快增长,将为我国外贸发展创造一定的有利条件。但是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尤其是现在国际形势比较复杂,而且企业也面临着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加剧的多重压力。

  数据显示,我国7月出口同比增长20.4%,好于市场预期的17.0%,也高于上个月的17.9%。对美国以及欧盟的出口均保持正常,分别同比上涨9.5%以及22.3%。进口同比增长22.9%,也高于上月值以及市场预期。

  7月高于3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则远远超出预期。分析人士认为, 产能的释放,以及库存的减少,使我国的贸易顺差开始出现较为快速的上升。随着生产周期逐步进入高潮,我国在未来几个月内仍将保持较高的贸易顺差。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判断,从整体来看,中国在今年的总体贸易顺差仍将较去年出现一定的减少,因为进口增速仍将超过出口。

  近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中美企业家座谈会上表示,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8万亿美元的商品。

  对此,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文仲亮表示:“我们根据外贸发展形势进行细致认真的测算。今年1—7月进口整个规模是9731亿美元,增长幅度是26.9%,去年一年进口了约14000亿美元。5年进口8万亿美元的目标,保持一定的进口增长速度就可以实现。”

  蒋耀平也认为,在国内需求不断增加,扩大进口政策支持,以及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共同因素情况下,进口增长有望快于出口,贸易平衡状况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五方面推外贸转型

  对于全球外贸形势的判断,蒋耀平分析认为,今年各国的自主增长动力不足,再加上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全球通胀压力加大等问题,使复苏的势头有所减弱,这些因素对我国的进出口影响比较大。

  “总体来看,中西部的外贸增速要高于东部地区,从全国的数字来看,保持在25%左右的增长幅度,我们认为总的态势还是好的。” 蒋耀平表示。

  对于今年外贸增长中出现了价升量减的产品,蒋耀平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出口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和出口企业议价能力的增强。

  据他介绍,今年主要从五个方面来推进外贸转型:第一,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提高贸易便利化的水平、利用多种形式来开展今后贸易的促进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投资贸易的推动工作。第二,在全国推动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的培育工作。第三,大力培育出口品牌,提升中国制造的形象,实施自主品牌形象提升工程。积极扩大广交会品牌展位。第四,着力于提高外贸商品的质量和效益,以及打击对非洲出口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商品专项治理工作。第五,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完善加工贸易的商品分类管理,同时积极推进珠三角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和苏州、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的工作推进,同时引导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使外贸能够促进区域的平衡发展。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我国如此高的贸易顺差创造出了一定的“政策困境”,大量的贸易顺差通过结汇渠道流入银行体系,将造成国内流动性的增加,并由此产生通胀的压力。

  当日的发布会上,文仲亮也表示,我国的外贸政策一贯是实现贸易平衡,并不追求贸易顺差,今后我们会更加注意对外贸易的进出口平衡协调发展,进一步从政策、措施上鼓励积极有效地扩大进口。

  “包括财税政策等方面我们会进一步研究怎么样积极有效地促进进口,同时还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进进口贸易的便利化。” 文仲亮表示。

  据悉,商务部已经会同海关、质检研究延长预约通关和报检、提高通关效率的相关措施,推动部门间贸易单证信息的互联互通,为企业开展进口业务创造便利快捷的环境。

(责任编辑:王洪宁)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