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蕾 ○编辑 于勇
借助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速的东风,国内首家航运保险公司胎动。据了解,目前的初步架构是:宁波港和上海港作为主发起人,引进保险机构作为合作伙伴,同时,航运、港口、物流、海洋产业等各领域的企业将作为投资人。公司将设在宁波,注
册资本暂定5亿元。目前,人保、太保均已在上海成立了航运保险运营中心,而作为航运险直接投保对象的港口企业也试图在这一市场上分一杯羹,这在业内人士看来,颇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味。“如果航运险公司的股东中包括港口等企业,那么就能保证公司成立后的一定保源。”
据了解,首家航运保险公司成立后的重点业务领域为港口航运业,同时,将积极研发和推广航运保险的新产品、新模式。在此基础上,集成开展各种财产类、人寿类保险业务,力争在5至10年内,成为一家具有较强竞争力、较好盈利水平的专业性保险机构。其服务范围初期主要在上海、宁波两地,以服务长三角为主;条件成熟时,将积极服务全国和世界的港口航运业。
记者从一家大型财险公司水险部负责人处了解到,目前上海港、宁波港的相关船舶险及货运险保费收入在全国排名较前。由于出险率较低,涉及码头财产的相关保险业务在财产险业务中算是优质业务。这也是港口企业试图在航运险上自给自足的主因所在。
按照上述人士的说法,事实上,上海也曾考虑过成立专业的航运保险公司,但在多次调研测试之后,打消了念头。“这是因为,航运险业务多为高保额业务,如要成立专业航运险公司,则需配以大量的注册资本金。如果注册资本不足,就要将大部分业务分保或再保出去,这样利润空间又有限。”
当然,这是在不能保证稳定保源的基础下做的测试。相较之下,由港口企业等投保对象组建航运险公司,那就另当别论了。作为股东兼投保人的港口企业,有着对航运险领域天然的人才优势和充足的业务来源优势,这也是其能够参与航运险市场的主要筹码。
除保证保源及注册资本外,在经营航运险过程中,税收扶持政策亦是关键。记者从上海监管部门了解到,上海港虽是发起方之一,但由于首家航运险公司注册地在宁波,故而可能无法享受到上海航运中心建设中针对航运险业务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各地对于相关产业都有一定的扶持政策,不排除宁波也有类似的税优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人保、太保将航运中心设在上海的缘故,今年以来,上海航运险保费异军突起,成为财险中仅次于车险的险种。但据多位分管水险的财险业人士透露,受全球经济影响,近年来全国航运险保费实际增长并不快,新单业务也在逐步减少。“全球航运险市场总体情况不好,我们怎么可能独善其身?”
另外,专业人才短缺、保险条款落后、信息平台缺失等短板,也造成了我国在国际航运险市场上缺乏话语权。因此,专业的航运险公司设立固然是好事,但要得到国际上的认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