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劳动力价格上涨 发展路上必经风景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2011年08月26日04:10
  一段时间以来,采访中遇到的跨国公司高管,无一例外地会表达两点意见:其一,对中国市场很看好;其二,对中国人工成本上升表示担忧 .

  有海外媒体甚至直呼:中国刺激国内消费、减少出口依赖的努力正导致跨国公司在华生产成本上升,最终,中国的通胀可能会转移至他国。

  经营肯德基、必胜客的百盛餐饮在抱怨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减少了企业盈利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该公司三分之一的利润来自中国市场。玩具巨头美泰、电脑巨头戴尔的情况也类似。

  从他们立场看,理想的状态当然莫过于能够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辅以自己品牌,然后卖到中国市场,赚取高额利润。享受这样两全其美的外国企业其实还不少。

  在抱怨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同时,这些跨国巨头似乎忘记了自身的社会责任。一些企业,为了财务报表不至于让分析师和股东失望,把开源和节流的重点都放到了中国。营销上,他们不遗余力地进行品牌推广;生产上,同样也不遗余力地进行海绵式的成本挤压。因此到了最基层的供应商,难免沦落为“血汗工厂”。如果一些跨国企业能够在成本上让点利,那么供应商或许能够多一点福利给流水线上的员工。

  其实,这样的两全其美看起来难以为继,因此他们开始抱怨了。相比中国改革之初,现在的劳动力成本的确上升了不少。但劳动力成本的上涨的幅度远远小于其他要素的上涨。

  劳动力成本上涨到底是“岂有此理”还是理所当然?答案显然是后者。这并非仅仅因为人民币升值或者通胀的因素使然,其实也有劳动力结构改善的因素在其中。相比10年或者20年前,现在流水线上的中国工人,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大幅度提高,产品也从最初的来料加工,变成了品牌代工,甚至设计代工。技术水平提高了,知识含量增加了,成本自然要上升。一些跨国公司一度把生产基地放到了越南、菲律宾等地,后来不得不回流,原因还是中国制造的性价比较高。

  事实上,在一个国家逐渐走向成熟和富裕的过程中,人工成本的上升是不可避免的。在北欧诸国,无论是开车的司机,抑或是修剪草坪的园丁,他们的收入并不比银行或者大企业的员工收入低。贫富差别不大的社会中,通常也是劳动力价格比较高的社会。

  当一些国内企业也跟着跨国企业惊呼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太高的时候,是否能够想一想,怎样能够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怎样摆脱受制于人的经营现状,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国家富强之路上必有的风景。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王洪宁)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