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悉,香港智经研究中心就广东省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产业转型发表报告,推算广州和深圳两大城市的人均生产总值将于未来10年全面超越香港。
同时该报告指出,随着广东省产业转型的推进,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及开拓内需市场,香港产业必
须作出调整及尽早进入广东这个具有1亿人口的庞大市场。智经研究中心主席胡定旭表示,“粤港经济的发展合作模式,将由过往香港带动广东,逐步调整为粤港互动。从粤港服务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互补性远远大于竞争性。”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钟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和深圳的GDP总量十年超越香港没问题,但人均GDP不一定超过,香港作为珠三角龙头地位不会变化,广东在经济社会管理质量,法制化,国际化程度等方面与香港有一定差距。
钟坚还指出,未来香港服务业容易出现空心化,需要向新加坡学习,从生产性服务业向智能服务业转型。
该报告指出,过去30多年,粤港经济产业链以“前店后厂”的模式运作,香港的角色是广东加工贸易外销的代理人。但在金融海啸推动下,广东省过去3年的经济转型步伐迅速,重点扩大重化工业(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等)的发展规模,同时提升产业结构(研发、能源、航空、海洋工程等)及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金融、科技、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大力发展内销经济,建立国内品牌地位。
根据报告分析,广东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将为香港带来种种挑战,比如,粤港产业“离心力”加剧,先进产业“去香港化”,由于香港缺乏重型产业,例如汽车制造的经验,较难满足广东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需求,逐渐出现由国家及外国大型跨国企业牵头的格局。
再次,香港“缺位”于高新产业合作。报告指出,香港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仍处于培育阶段,广东则加速发展电子信息、生物、环保、新能源、海洋等高技术产业,香港如果不能配合广东发展的步伐,在广东高新技术产业中或未能占一席位,就会形成“缺位”。
另外,现代服务业合作的“竞争化”,广东现代服务业素质明显提升,具备了与香港竞争的实力,广州白云机场、南沙港及盐田港等基建扩建,对香港物流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面对这些挑战,胡定旭指出“香港服务业需加速推进与内地消费市场的一体化,为广东提供切合当地的服务,改变香港过往产品及服务市场外销的策略”。
该报告对粤港合作提出建议,包括深化粤港产业合作,与广东省落实建设以香港金融体系为龙头、珠三角资源和服务为支撑的金融合作区域。
同时,香港教育和医疗服务也可辐射到珠三角地区,可争取以深圳为试点开办港式医院,采用香港的医疗制度,循序渐进地实现市场开放。
另外,深港边境区域的发展潜力也可以释放,报告建议将新界北区及大屿山可发展成跨境交通枢纽。边境部分禁区与前海及河套地区一并开发,让粤港、深港共同打造“港深边境自由贸易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