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内外部因素对A股的影响各占一半。如果欧美股市破位下跌,A股很难独善其身。从内部因素看,基本面没有显著利好因素,经济基本面软着陆概率大,但仍暴露出许多问题,上市公司半年报利润增速下降趋势明显。我们认为,A股出现反转的条件并不具备,近期仍将延续“俯卧
撑”行情,以震荡的宽度来换取调整的深度。在震荡趋势中,市场很难出现系统性机会,部分战略新兴产业类成长股或成为市场结构性机会。市场遇到新问题
问题一:经济增速下降逼迫下的转型才刚刚开始,通胀形势依然严峻,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让实体经济的投资积极性受挫,除了政府主导的西部建设及新疆建设等局部过热外,更多层面体现出的是产能过剩、库存高企、需求下降的偏冷表现。原本能够为转型带来活力的两大因素远低于预期,保障房建设及水利建设对于经济的影响力不如预期那么显著。目前看,政策的天花板变得越来越厚。分别是,利率政策进入观望期,数量化政策仍有波动,但整体偏紧难以放松;对于房地产的调控政策持续偏紧,时间的沉淀让政策有效性逐步加深。
问题二:成长因子被重视,但遭遇股价泡沫的影响。今年以来,从国有企业到所有上市公司,利润增速下降趋势明显。如果扣除银行、石化等权重股,其他公司利润增速下降更加明显,企业库存依然处于高位。从行业看,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中游行业成本压力加大,部分成本转嫁能力差的行业盈利能力明显下降。上游原材料行业情况较好,中游则较暗淡,下游与大消费相关的领域不错。这些数据传递的信息是市场估值的天花板在下移,价值股虽可进行防御,但难以进攻。一些资金扎堆进入小盘股以及成长股,但不少公司下半年利润增速减缓成为现实,部分公司募集项目盈利情况更远不如当初预期,在市场一致预期面临下调的情况下,成长股也遇到了股价泡沫的烦恼。
行情反转需具备三个条件
首先,A股最需要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在市场处于弱市的情况下,新股发行和老股再融资对于市场带来的压力最大。目前的市场投资的环境较差,融资和投机氛围较浓,市场风险依然较大,赚钱效应不断丧失。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应减缓新股发行、老股再融资,延迟国际板,缓解市场供求关系,不要让股市沦为融资场所,而失去投资的功能,这是A股重新恢复活力的出路所在。至于直接退市、打击造假、打击内幕交易等都属于制度建设和市场治理的内容,可以逐步实施。
其次,政策不应让投资者失望。在年初的时候,我们曾经提到几大主题,分别是新疆建设、保障房、水利建设、航天军工。现在看来,除了新疆建设如火如荼之外,其他几个主题没能从产业链层面带来机会,致使市场原本预期会形成直接拉动的钢材、水泥、机械、化工等机会统统泡汤。而高铁事件又给高端装备制造带来致命打击,大跃进的发展观念被重新反思。这样一来,今年以来在经济转型中原本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元素完全不给力了,市场预期一落千丈。所以,我们说货币政策手段解决不了发展中的问题,只有行政、法律等手段的铁腕执行方能推动经济的车轮向前发展,只要让大众看到了这一面政策举动,股市的正反馈就来了。
再次,战略新兴产业可能是带来希望的多行道。有人担心,在全国各省一哄而上的新兴产业开发中,产业规划重叠造成的资金、人才、资源等极大浪费又将形成新一轮产能过剩、投资浪费。我们认为,这要看谁去做,怎么做?如果是中央及地方政府主导的产业发展,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他们对风险及收益考量不多,对于政绩的考量最多。如果换作民间资本,让产业资本、风险基金、创业投资资金以及更多的民营企业来主导这些事情,相信事情就好办很多,前提是各地政府提供好公共资源这个平台,让民间资本自由舞动起来。事实上,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非公36条),以及之后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新兴产业等相关指导意见,已经在制度及具体细则上为此铺平了道路。我们相信,A股市场中基于战略新兴产业的主题投资会越来越明显,并且会形成新的投资理念。这就是我们一直倡导的主题+成长的投资逻辑。在这条线索上,一定会有许许多多结构性机会冒出来。虽然不少公司的股价相对而言有泡沫,但他们的业绩增长没有泡沫,成长带来的估值溢价会逐步修复股价风险。
战略新兴产业
有结构性机会
我们认为战略新兴产业的主题投资会越来越明显,并且会形成一种成长投资理念。许多战略新兴产业并没有被市场认可或发现,但这的确是行情走向复兴、创造投资机会的关键之路。
1、节能环保。建筑节能看中空玻璃和聚氨酯保温材料;大气、水资源节能看脱硝、垃圾焚烧设备、固废处理设备、污水处理、滤液处理、膜生物反应器(MBR)及海水淡化。智能电网中二次设备优势突出,看好发电环节的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变电环节的继电保护、变电站自动化监控、在线监测系统,配电环节的配电自动化,用电环节的充电桩、充电站及智能电表,调度环节的调度自动化。还有节能电机。
2、新技术。三网融合大背景下看好新型输入设备、通讯设备、广电运营;第三方支付、金融IC卡;物联网技术下的RFID(电子标签)、检测设备、安防设备,云计算的通讯设备。
3、新材料。主要看稀土、钼、钨、锑、锡、铟、锗、镓、钽、锆等战略金属材料,铁氧体磁材,氟化工材料,金刚石及刃料等超硬材料,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钛白粉,功能膜材料,新型动力电池材料,LED材料,超导材料和特种玻璃。
4、新能源。多晶硅价格周期波动,硅片及电池组建价格长期下行,非晶硅成本优势突出,光热发电叫好。光伏设备进口替代企业盈利快速释放,电池背板模材料需求广泛,LED芯片技术壁垒较高。
5、新能源汽车。电池和电机双轮驱动,锂电池产业规模看好,上游锂矿资源、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六氟磷酸锂电解液前景光明;稀土上游整合促使产品价格回归,中游钕铁硼成本转嫁能力尚可,稀土永磁电机受政府补贴幅度最大。
6、生物产业。农业方面,主要看农业种子、海洋养殖,医药领域主要看品牌中药、医疗器械及耗材、血液制品。
7、高端装备制造。大飞机领域,看航空发动机、航电、机电系统、复合/碳材等高温材料;通用航空看雷达、飞行培训及飞机维修;卫星产业链看卫星制造、火箭制造及发射、导航;航母领域看船配件、舰载机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