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元年,推动中国大型企业成为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企业,已被纳入国资委的重要任务之一。
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公布的数据,2011中国企业500强中申报了跨国经营数据的272家大企业的跨国经营指数为8.1%左右,而联合国公布的全球跨国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公司100强的平均跨国化指数为64.7%,发展中国家与地区跨国公司100强的平均跨国化指数为52.1%,都远高于我国大企业的跨国化指数。
差距背后意味着机遇。在2011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高峰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具体阐述了推动大型企业国际化的措施与要求。
“创新是动力”,他说,要打造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增强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使企业走上创新驱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其次就是学会“全球配置资源”。黄淑和表示,大企业必须大力提升全球配置资源、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要培养全球化的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把坚实有力的国内经营与积极有效的国际经营有效结合,积极开拓海外业务,不断扩大国际市场的份额。
而创新与经营背后,人才是根本要素。国资委也观察到这一点,提出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企业家,抓好国际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培养提升现有人才,创新科技人才使用机制。
此前中国大型企业尤其是央企的“国际化”扩张屡屡受挫。如中海外在波兰的弃标事件、
中石油在海外收购被拒等,都暴露出国企国际化的“经营短板”与“社会责任不足”。
黄淑和由此特别提出,企业在海外经营中更要注重遵纪守法、尊重当地文化习俗、保护资源环境,促进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树立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
(责任编辑: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