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8月16日以来,我国成品油调价所参照的三地原油变化率开始负向运行,令市场对降价的预期再次抬头。目前我国采用2009年启用的“22+4%”的成品油调价机制,因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显现诸多弊端而饱受市场诟病。由于目前成品油调价区间时间过长,造成国内油价变动远远
滞后于国际油价变动,同时也给很多投机者以可乘之机,利用国内成品油价格变动缓慢的缺陷囤货居奇,扰乱成品油市场秩序。成品油调价机制改革势在必行。我国油价何时能迈过降价门槛?定价机制如何从根本扭转易涨难跌的局面?高油价又令哪些行业备受煎熬?本报今日推出专题,对上述热点问题逐一做出分析。成品油4%参考波幅怎变成“助涨魔咒”
- 本报记者 夏 青
8月份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坐上“过山车”,急剧跌至年内最低价位后,紧接着出现一轮迅速上升,之后再现5美元/桶以上的跌幅。近日,国际油价再次强势反弹,业内研究员表示,成品油调价窗口很难打开。此前,市场传言,发改委将下调成品油最高限价,最可能的调幅在200-350元/吨之间。随着国际油价的反弹,市场预期再次落空。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调价窗口的出现,市场更多的焦点放在对现行定价机制是否合理的讨论上。此前,业内更多的观点认为连续22个工作日的参考周期太长,预期正在酝酿的新定价机制将参考其调整到10天或者14天。而近期,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表示,相比于参考周期,参考波幅是急切需要改变。由于基数不一样,正负4%的参考波幅不合理,应该考虑调整为上涨时取4%,下跌时则取3%或者2%。
理论调价窗口难开
上周(8月26日-9月2日)国际油价震荡收涨,根据原油电子盘,纽约商业交易所10月份交割的轻质原油期货上周累计上涨1.08美元,涨幅1.27%,最新报86.45美元。
卓创成品油分析师刘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8月原油暴涨暴跌主要原因是因为热钱的反复操作所致,但根本原因仍是市场对于目前市场信心不足,对于目前面临众多不确定信息难有明确方向。从目前状况来看,原油中期震荡趋势未变,目前原油走低主要为修正前期超涨部分。随着利比亚动乱缓和,其石油供应可能适度恢复,抑制全球石油需求担忧,IEA主动释放库存打压油价的效应同样存在,布伦特原油价格看跌,而WTI油价则持谨慎乐观态度。
金银岛最新报告称,虽然本周原油期价回暖,但整体仍处下行通道内,经济面形势依旧严峻,当前市场走向缺乏明确的信号,未来若无强力利好因素支撑,油价很难突破上方90美元阻力位。伯南克将在9月20举行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上讨论宽松政策的利弊,在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悬念揭晓前,投资者仍持谨慎态度,预计油价短期内将在85-90美元/桶之间震荡。
卓创资讯预期,9月份布伦特原油下跌风险大于纽约原油,利比亚供应恢复将造成布伦特原油3-4美元跌幅,而纽约原油则将在年线(240日线)附近获得强劲支撑,预期布伦特原油对纽约原油溢价将进一步缩窄。随后,市场关注点转向QE3及后期经济数据发布,预期短期内全球主要经济数据依然好坏参半,制造业数据有望反弹,同时全球通胀压力或继续加大。
此前,据大宗商品研究机构金银岛数据跟踪测算,按照原油现货价格推算,三地变化率触及4%调价线要在9月初才能实现。
而随着国际油价的变化,刘峰表示,在目前的情况下,理论调价窗口很难打开。不过从各种物价走势来看,通胀压力依旧较大,在调价窗口没有及时打开的情况下,9月中旬,发改委或许考虑舆论压力、通胀压力临时下调成品油价格。
“此次,发改委很有可能是伴随着新的定价机制一起来调价”,刘峰说。
4%参考波幅亟需调整
从4月7日,发改委上调成品油最高限价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多次下跌,市场关于价格下调的预期不断,但至今未能实现。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现行的“22+4%”的定价机制造成了这种后果,不能及时跟上国际油价的变化,而且快涨慢跌。
其中,尤其是正负4%的参考幅度不合理,刘峰表示,近期一直没有调价已经显现定价机制存在弊端,参考周期不影响大局,可能一个月比较合理,太过于频繁了,涨的过快反而被动。更重要的是参考波幅需要调整。由于涨跌的基数不一致,要求同样达到4%的波幅不合理。应该调整为国际油价上涨时的参考波幅为4%,下跌时3%,或者3.5%。目前正在进入这样的窗口期。
业内人士分析,应该考虑调整为国际油价上涨时,参考幅度为4%,下跌时则为3%,甚至2%才更灵敏的反应变化。以国际原油价格100美元/桶计算,当原油价格每桶上涨4美元达到104美元的时候,涨幅为4%,触发成品油调价窗口,油价应该上调。然而,当国际原油价格从104美元/桶回落时,基数为104美元,当跌幅为3.84%,就回到100美元的起始点,但这时因为没有达到4%的跌幅,油价不必下调。理论上计算,每一次上涨成品油价格可能就会提高一次,如此反复,国内成品油价格自然相对国际原油价格将可能出现涨多跌少的局面。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认为,我国现行的定价机制中所要求的22个工作日是移动的,即最新一天的价格向前推22个工作日之内的价格为有效采价区间。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经历了一场疯涨行情,油价整体水平往往单月涨幅就达到10美元,而在下跌的时候却断断续续周期较长,这样在采价区间内的价格跌幅难以达到4%的标准,使得国内“涨易跌难”。而且国家对多次调价幅度调整不到位,给下一次调价造成困难。
对于目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消费者抱怨连连,企业也并不满意。由于需要整体考虑物价水平,国内成品油价格涨跌均不到位,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困扰,希望成品油定价权能够下放的油企不在少数。
日前,消息称国家发改委内部人士透露,政府正在加紧改革目前试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内部讨论中承认了目前定价机制的不成熟,可能将调价参考周期的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天,但放权给企业的可能性不大。高油价打压交通运输业 成本传导扰动整体物价
专家指出,高油价会间接增加企业运营成本,最终传导至各类商品与服务中去,从而加剧物价上涨压力
- 本报实习生 刘 伟
面对8月国际油价的“跌跌不休”,国内期盼已久的新一轮调价窗口却迟迟未能开启,长期以来,国内油价一直被形容为 “涨如疯牛,降如蜗牛”,这种态势对下游产业及消费者带来哪些影响?又能否采取措施改变这种局面呢?
高油价冲击交通运输业
据记者统计,从2005年3月份至今,国内成品油价格共经历了24次调整,其中有17次上调,7次下调。17次价格上调累计使国内汽油(以汽油为例)每吨上涨6530元,7次下调使汽油价格每吨累计下降2050元。
近日记者在北京一些停车处随机采访了数十位司机,他们对我国油价易涨难跌及涨得快降得慢的情况,普遍表示已经习惯了,司机小王说:“这些年一直都是这样的,我们都习惯了。前段时间在广播里总能听国际油价又跌了多少多少,但国内油价降却丝毫未降。”出租车司机李先生对记者表示,“按平均每天跑300公里计算,仅由今年油价上调每月增加的成本就达三百元左右,这样一年累积下来也不是个小数目。”李先生还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我国油价应该与国际油价联动才合理,还是希望能够尽快由市场来定价吧。”
我国最近一次成品油价格下调在2010年6月1日,此后,国内汽柴油价连续四次上调,目前汽、柴油供价格分别为8580元/吨和7730元/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各位司机的回答反应出大部分人的心声,国内油价似乎陷入了“易涨难跌”的怪圈,而受到最直接冲击的就是交通运输业。国内油价易涨难降,交通运输业就面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压力,其中公交与民航业又是典型。今年油价上涨给航空业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目前,燃油成本约占我国航空公司运营成本的30%左右,油价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势必会使航空公司的业绩遭到打压。
值得关注的是, 根据今年8月1日起正式实行的新航空煤油定价机制,航空煤油定价权由供需企业自主决定,这一突破也被看作是发改委对成品油价格改革的试水。
公交车票格关系到国计民生,直接由政府有关部门规定,不能灵活随市场价格变动,因此燃烧成本增加令公交企业不堪重负。被调查的几家城市公交公司反映,今年上半年企业燃料成本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约在20%到30%左右。铁路运输及汽车客货运等也都面临运输成本加大的,从而大大挤压运输业的利润空间。
间接助推物价上涨压力
今年我国的通胀压力持续不减,输入性因素影响很大,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的高涨,今年上半年,我国原油进口均价达753.8美元/吨,上涨了33.5个百分点,价格接近2007年泡沫经济的最高点。输入型成本加剧了我国成本上升的态势,然而面对上个月国际油价的连续大跌,国内油价却并未松动,长期居高的油价对化工、农业等下游产业带来较大的压力。
有券商研究报告分析称,国内油价居高对诸多下游产业的影响不可一概而论,如“高油价”会直接传导到电力、煤炭等能源行业,使得电力、煤炭产品价格上涨,对石油化工、煤化工、电石化工行业形成利好。由于油价的传导作用,使得石油化工的较下游行业建材行业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将直接引发建筑、建材,特别是化学建材、玻璃等行业生产成本的居高不下。无论是交通运输业、还是化工业或建材业,它们都将通过提高产品或服务价格来弥补成本上升带来的损失,最终将油价上涨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张斌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表面上油价上涨对化工、农业、煤炭、旅游等行业的影响不大,但会间接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最终传导至各类商品与服务中去,从而加剧国内的通胀压力。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本报记者表示,由于能源消费在CPI中所占的权重较小,能源消费上涨对通货膨胀的直接影响比较小,但间接影响比较严重,能源价格居高难下有可能还会带动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从而导致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另据分析人士指出,我国作为全球主要的能源消费国,成品油价不能随市场变化及时下调,确实会加大国内的通胀压力,而这种成本推动型的通胀也是最难控制的。
市场化成改革方向
去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这一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旨在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实现与国际油价实行有条件的联动,并逐步跟国际油价接轨。
伴随着今年国际油价的起起伏伏,广大消费者体会到的是国际油价上涨国内跟着涨,国际油价下跌,国内油价却很难跌下来。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经历了五升一降,国内油价的调整不但滞后于国际油价,而且很容易偏离国际油价的轨道,出现“外降内涨”的情况。
按照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当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针对我国成品油易涨难跌的现状,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更是被千夫所指,业界再一次掀起了呼吁改革的浪潮,那么调整定价机制能否改变国内的成品油调价困局?
林伯强教授分析称,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还不够灵活,不能及时地反应市场的变化。短期来看,可以考虑把国内成品油定价周期缩短为10个工作日,幅度缩小为2%或者3%;当然这样会使成品油价的涨跌更频繁而且幅度也会缩小,从而减少国际油价大跌而国内油价岿然不动的局面。但长期来看,还是要信任市场,打破垄断局面,使国内成品油逐步地向市场化的方向迈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邓郁松认为,美国成品油价不是政府来定,而是企业自主来定价。我国成品油市场竞争性不强,所以还不能完全通过市场化方式来定价。简而言之,单纯靠调整我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张斌也表示,可以说调整我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治标不治本,只能在短期内给消费者一个心理上的安抚。要想改变我国油价快涨慢跌的困局,除了改革定价机制,还要从市场、税负、供求等多方面进行调整,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
他还指出,我国成品油对外依存度很高,今年或达56%左右,受到我国缺乏成熟的市场监管机制,炼厂分布不均等地域性因素的限制,我国成品油定价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完全市场化。对于成品油这样关系国家命脉的产品,维持政府指导下半开放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持市场的稳定,如果完全市场化,很容易形成混乱的局面,从而对一些企业发展带来致命的影响。从长远发展来看,我国成品油定价应该朝着市场化的方向改变。
现行定价机制两面不讨好
消费者抱怨油企也说亏- 本报记者 夏 青
成品油价格自4月7日上调后一直维持高位,因22+4%的调价条件使成品油价格“快涨慢跌”,现行定价机制广受市场质疑。而据三大石油公司发布的半年报数据来看,高油价并没有让他们提高盈利,相反,炼油是拖累盈利比较严重的板块。
究其原因,中国石油副董事长、总裁周吉平表示,中石油炼油及化工业务的亏损主要是由于内地成品油定价机制不够市场化。
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两面不讨好,油价易涨难跌受损的不仅仅是消费者,还有生产者。
三大石油公司半年报已经全部出炉,2011年上半年中石化实现净利润421亿元、中石油实现660亿元、中海油为393亿元,共计实现净利润1465亿元。
此前,各大券商预测中石油有望多赚9%至710.6亿元,但由于炼油及化工业务的亏损,数字远低于市场预期。
数据显示,中石油、中石化炼油板块均出现较大亏损。其中中石油炼油业务经营亏损人民币233.58亿元,与上年同期盈利人民币29.87亿元相比,减少人民币263.45亿元;中石化炼油业务板块,经营损失为人民币122亿元,同比减少179亿元。
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表示,当国际油价在90美元时,炼油业务就仅录得微利,如果超过90美元,炼油业务就会亏损。
据平安证券测算,2011年上半年中石油原油平均实现价格101美元/桶,较去年同期的上升40.3%。上半年汽柴油累计销售6288万吨。比去年同期上升11.5%,在国内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上半年大幅上涨的油价未能同比传导至成品油价格高上,成品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约20%。在成品油受控的基础上中石油炼化业务亏损,一季度亏损37亿元,二季度扩大至173亿元。
周吉平指出,中石油炼油及化工业务的亏损主要是由于内地成品油定价机制不够市场化,国际原油价格高位运行,而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又不到位。今年上半年的亏损和政策密切相关,而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的特征。
他表示,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对油气的需求仍然呈上升趋势,应做好成品油价格机制的引导,保证促进油气行业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此外,卓创资讯研究员认为,成品油税赋成本增加也是中石油亏损加重的原因,年报显示除所得税外的其他税赋增长 49.4%,至1332.62亿元。其中特别收益金增加最为明显。由于国际油价走高,带动国内原油价格上升,中石油上半年上交石油特别收益金较去年同期增长97.58%,达510.76亿元。
业内研究员表示,现有的体制造成炼油环节承担较大的压力,当前国际原油价格波动较大,且国内原油对外依存度已高达55%以上,为保证销售环节利润,炼油亏损在所难免。不过作为国内成品油市场“风向标”的地方炼油企业,成品油炼油厂出厂价即为实际销售价格,由于中间环节的减少,使得企业成本大幅缩减,其盈利能力也相当可观。
因此,卓创资讯认为,当前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不应该单纯考虑公式问题,而应该综合考虑国内市场供应现状。主营体制以及相应的税赋问题,也是改革的重点。另外,调价时间缩短为10天、改变原油波动幅度并不能治本,并且全国石油流通协会会长赵友山认为缩短调价时间,将成为民营油企的死结,利润的缩减将造成大量民企的退出,这就更大的加重成品油市场的垄断。
美英是如何决定油价涨跌的
美国:油价基本由市场决定
在推行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汽油的价格基本由市场来决定。美国的加油站在制定油价时会考虑多种因素,甚至会在同一天内频繁地对油价进行调整。
美国汽油价格并非只涨不跌,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回落,美国汽油价格也迅速走低。走势基本同国际市场保持一致。
美国汽油随行就市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它的成本构成中原油成本占据主要部分。按照美国能源部去年的统计,汽油平均成本中, 55%是原油, 22%是炼油环节, 19%是税收, 4%是批发和营销。原油价格上涨,汽油价格自然飙升;原油价格下跌,汽油价格自然下跌,这也迅速反映到各加油站的定价上。
但在美国,各个地区、甚至同一条街紧挨着的两个加油站、同一标号的汽油的价格,也不完全相同。加油站的规模大小、顾客群多少、盈利多寡、地理位置偏远程度等因素都会对汽油价格产生影响。
在油价变动较大时,一些加油站每天都会对汽油价格作出调整,甚至上午的油价和下午的油价都会不一样。
不过,美国汽油市场基本上是由几大石油公司垄断,它们为了推高汽油价格,往往压缩产量,造成汽油价格因供应短缺而上涨。 “石油操纵论”也由此一直是美国社会颇有争议性的话题。
英国:涨得容易跌得难
与美国相比,英国的石油价格走势就不那么能紧跟国际市场了。当国际油价下调时,英国的燃油供应商总能提出各种不降价的理由,简而言之,就是涨的容易跌的难。
当国际市场油价上调时,英国的石油公司反应迅速,马上抬价,而当市场回落时,公司却常常以各种理由推延调价。消费者普遍认为,燃油零售企业这样就把更多差价留在了自己的腰包里。
英国燃油供应商逆市不降价的诸多理由中,最多提及的是政府税赋过高。以英国零售无铅汽油为例,如果每升80便士,其中21便士是政府征收的税收。另外,这些公司说,在油价高涨时,他们尽量保持了零售价格上升不至于过猛,损失了很多利益。因此在国际油价回落时,他们自然有理由放慢步伐 “自我弥补”。
另一些公司还说,燃油价格涨幅高于通货膨胀是因为石油公司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加大石油勘探、开采,新技术研发费用也在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