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工信部欲建保障协调机制“护航”钢企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证券日报
2011年09月06日07:30

  -本报记者 谢 岚

  随着钢铁类上市公司中报披露完毕,铁矿石再度为各方热议的焦点。

  一方面,今年1-7月份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37.79%;另一方面,中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27家钢企实现净利润99.78亿元,同比下滑15.7%,尚不足全球三大矿山之一必和必拓的1/

8。

  对于中国钢铁业来说,三大矿企吞噬利润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而上述数据证明,这一极端不均衡的局面非但没有被纠正,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另有钢铁行业分析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表示,铁矿石价格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很有可能持续走高,钢铁业微利或者出于亏损边缘将是长期趋势。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9月5日,来自工信部的最新消息称,8月30日,工信部牵头组织,铁矿石保障协调机制工作组日前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据悉,该铁矿石保障协调机制工作组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具体推动我国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以促进钢铁工业健康发展。

  钢企利润狂遭吞噬

  同一条产业链上,上游吃肉,下游喝汤如今甚至连汤都可能喝不上几口了,这就是中国钢铁行业的现状。全球三大矿业巨头之一的必和必拓日前发布的财报称,2011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为131.24亿美元(约合838.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接近翻番。

  而在必和必拓之前,另两家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和力拓公布的业绩显示,上半年分别实现净利133亿美元和7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0%和30%。三家公司合计获利3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76亿元)。

  这些数字是什么概念?对比一下就直观了。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日前披露的数据,今年上半年重点统计的钢铁生产企业实现利润563.74亿元,其中,宝钢最能挣钱,实现利润111.33亿元,占重点统计钢企实现利润近20%。

  也就是说,三大矿业巨头的净利润是中国钢铁业的近4倍;而必和必拓的净利润是宝钢集团的近7倍。

  另据罗冰生在日前于济南举行的中国钢铁原燃料市场高峰论坛”上透露,今年1-7月中钢协统计的77户大中型企业实现产品销售利润率只有3.08%,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与全国工业行业5%的平均值相比处于低水平状态,处于高成本低效率的状态。其中有8家企业共亏损8.15亿元,亏损面达到10.4%。

  罗冰生指出,进口铁矿石价格高位运行钢铁业低效运行的主要原因。今年1-7月份平均进口铁矿石到岸价162.76美元,涨幅37.79%,由此中国进口铁矿石比上年同期多支付211.01亿美元,按汇率6.5计算,多支付人民币1371.95亿元。

  未来矿价继续上行可能性大

  而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这还不是铁矿石价格往上攀爬的终点。

  高盛集团分析师Malcolm Southwood日前上调铁矿石价格预期,认为中国和其它新兴市场需求旺盛,未来几年供需依然吃紧,这种信心支持其上调价格预期。高盛将澳洲重要产矿区皮尔巴拉粉矿2013年价格预期由之前的120美元/吨上调33.3%,到160美元/吨,2014年上调32%,到125美元/吨。

  力拓公司则预计,未来8年内,铁矿石需求将超过现有澳大利亚和巴西的矿石产量,持续高价格的预期刺激必和必拓、力拓、FMG等矿山在西澳皮尔巴拉地区投资几亿美元扩建产能,而扩建成本通胀又对矿价起到一定的支撑。

  除了旺盛需求的支撑,“现在三大矿的垄断地位仍没有被打破。它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控制产量,当发现有供大于求,价格下行的苗头的时候,就会非常行之有效地控制产能。三大矿山现在占到行业产能的百分之六七十,它们的产能一控制,整个全球的产量就会下来。”昨日,联合钢铁网分析师胡凯亦向本报记者表示,他认为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铁矿石的供求都不会非常宽松。

  “中国钢铁业将长期处于微利或者亏损边缘,整个产业链的利润向上游转移。”胡凯道。

  铁矿石欲建协调保障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工信部网站昨日披露,8月30日,工信部在京组织召开了铁矿石保障协调机制工作组第一次会议。除了工信部之外,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有关司局,钢铁协会、五矿商会作为协调机制工作组副组长单位,18家钢铁企业和贸易企业亦作为成员单位加了会议。

  据悉,该工作组组长由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燕海担任,成立目的是具体推动我国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促进钢铁工业健康发展。主要职责包括建立定期会商制度,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和重要信息,加强部门间协作配合;结合铁矿石资源保障重大问题,组织开展调研活动,提出对策建议等等。

  这一协调保障机制小组具体将如何为铁矿石“保驾护航”目前尚不得而知,而在胡凯看来,中国钢铁业要想突围,最终出路还是在于要尽可能地在全世界多收购、控制一些品位高,开发成本低的矿山,打破三大矿山的垄断。

  “现在出现了这样一个悖论。中国国产矿大家都知道品味很低,你要把他开发出来就必须建立在价格很高的基础之上。如果不能达到很高的价格,这些矿根本就没有经济利用价值。”胡凯认为,很难依靠开发国产矿来实现让铁矿石供大于求、价格下跌的目的。

  但是他也坦陈,对于中国钢企来说,海外买好矿这条路也并不容易,不仅需要巨额资金,而且蕴含的风险也不小,“短期内看不到三大矿垄断地位被打破的趋势。”

  遭遇大跌 东北制药非公开增发价被迫下调20%

  -本报记者 陈雅琼

  9月5日,东北制药(000597.SZ)大跌5.58%,收于12.52元/股。日前公司刚刚修订了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将定价基准日从6月22日改为9月3日,由此计算发行价格调低了约20%。东北制药证券代表田芳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大家对这个行业还是比较谨慎的,这个价格是发行的底价,底价低一些的话对发行成功更有保证。”而面对A股一跌再跌的局面,田芳坦言:“不调的话,股价和二级市场出现倒挂,也挺尴尬的。”

  业绩大滑坡

  导致公开增发困难

  维生素C(下称VC)价格持续走低令东北制药很“闹心”,非公开增发的屡屡受阻也与业绩下滑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公告显示,东北制药目前主要生产设备多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设备,整体成新率不到25%,设备老化程度较高,维修成本逐年升高,停产检修时间也逐年延长。另一方面,公司出口的 VC 原料药由于未通过 FDA、COS 认证,目前只能用于食品添加剂及饲料添加剂,无法直接进入高附加值的国外医药市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消息称公司2010年即递交公开增发申请,但在今年3月份主动撤回,原因是“业绩同比下降超过50%公开增发就比较困难”,公司证代田芳表示。

  资料显示,2010年国际VC市场价格急剧下跌对公司经济效益产生巨大影响,东北制药2010年仅实现净利润5,727.25 万元,同比大降87.97%,只有2009年同期的一成多;今年以来,其业绩“坐滑梯”的局面仍然没有好转,公司一季度净利润为844.42万元,同比下降92.53%;今年1-6月净利润更是降到了407.63万元,同比下降97.62%。

  发行价格下降约20%

  现有原料药品质难提升、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挽救公司业绩成为东北制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年6月,公司将非公开增发重新提上议事日程:拟向不超过十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增发,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5,000万股,募集资金不超过 24.3亿元(含发行费用)。发行价格的定价基准日为6月22日,而公司股价从4月中旬一直下行,又刚刚经过6月20日9.53%的跌幅,达到阶段性低点13.43元/股,根据计算公式,非公开增发价格约为14.45元/股。

  8月以来东北制药跌势仍未扭转,一度跌破13元/股。公司修订非公开增发预案后,定价基准日改为9月3日,在此前20个交易日东北制药股价均价的90%应为11.97元/股。公司证代田芳说:“这是增发的底价,并不是说我们要按照这个价格来发。现在大家都偏谨慎,适当地把底价往下做一下修正的话,在认购的时候压力会小一些。”

  东北制药曾表示,公司处在产品结构转型过程中,将会把增加盈利的重点由原料药产品向制剂产品过渡,解决由于维生素 C 原料药产品周期性波动的影响。面对整个VC市场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公司的募集资金绝大部分计划投入VC 原料药异地改造建设项目,是否与其产品结构转型的理念不相符?田芳解释说,公司的VC产能就是原有的产能,没有扩大,“我们原有的老厂区的设备老化得很严重,每年检修的费用也是很巨大的一笔支出,设备不行产品质量很难提高。”

  公告显示,该搬迁改造项目实施并达产后,将实现年产VC原料药2.5万吨及山梨醇 7.68万吨,其中,VC 原料药未增加产能,仅为设备的升级改造;山梨醇作为VC原料药的主要原材料,产能将由原来的年产 4.5 万吨增加至 7.68 万吨,新增产能3.18万吨,全部用于公司自产 VC 原料药。

  股价不给力

  迫使增发方案调整

  因股价“跌跌不休”而被迫调整增发方案的上市公司并不鲜见。华菱钢铁(000932.SZ)就在定向增发一再难产之后修改方案,将拟定向增发不超过6亿股(包括6亿股)调低为不超过5.5亿股(含5.5亿股)。即使这样,其5.57元/股的发行价格比当时的股价3.72元/股高出约49.7%。

  如此“破增”自然不被看好,公司第二大股东安赛乐-米塔尔当时果断决定放弃认购,而截止9月5日收盘,华菱钢铁已经跌至3.41元/股。

  也有开始“破增”后来表现良好的公司,例如合肥百货(000417.SZ)5月23日非公开增发4020万股,而5月底股市正大跌,合肥百货5月25日到30日连续四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增发价的17.55元,5月30日甚至创出17.06元的低价。尽管这样,易方达、博时、华安基金公司仍然按时缴款参与,而合肥百货股价也不负众望,7、8月一路上涨,最高时达到22元以上。

  东北制药一波三折的非公开增发能否顺利实施还有待观察,但公司方面仍显得比较有信心,田芳表示:“去年溢价发行的情况很多,溢价20%也是有的。”

  蓬莱溢油事件幕后主角难再藏身 专家认为中海油应成为被告

  9月2日,国家海洋局认定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属于责任事故,责令蓬莱19-3全油田停止回注、停止钻井、停止油气生产作业。9月5日,康菲公司宣布其承担作业的蓬莱19-3油田开始停产。

  目前,国家海洋局将代表国家对康菲公司提出生态索赔。目前,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而康菲公司也将面临多起索赔诉讼。在公众谴责康菲公司漏油事故发生后敷衍和不负责任的同时,似乎忽视了拥有蓬莱19-3油田51%权益的中海油责任何在?

  蓬莱油田停产致中海油净产量减少800万桶。

  9月2日,国家海洋局责令蓬莱19-3全油田停止回注、停止钻井、停止油气生产作业。

  9月5日,康菲公司宣布其承担作业的蓬莱19-3油田开始停产。

  中海油在其网站上发布消息称,中海油作为非作业者,将继续配合康菲中国执行国家海洋局的相关决定,及时向社会公布工作进展的信息,接受公众监督。

  此外,蓬莱19-3油田B、C平台已于今年7月13日停产,使该公司的净产量减少约2.2万桶/天。该油田的全部停产将使本公司的净产量再减少约4万桶/天,净产量减少约每天6.2万桶。

  受此影响,昨日中海油暴跌8.9%。

  瑞信发表研究报告指出,受到蓬莱19-3油田全面停产影响,中海油每日净产量总计减少6.2万桶,若其今年无法再复产,中海油全年净产量将减少800万桶,约为今年产量目标的2.3%。

  此外,中海油早前已今年产量增长目标,由8至11%降为1至4%,达3.31至3.41桶油当量。该行认为,计入该次损失,全年产量增长将调整为-1至2%,对中海油有负面影响。 该油田的全面停产,显示当局在近海油气生产上不愿再心存侥幸,环保影响评价文件亦显示,其短期内复产几乎不可能。

  中海油是事故第一主角

  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发生后,国家海洋局表示,责任由直接作业者康菲公司来承担,中海油的责任则需要依据双方签订的合作条款来确定。

  但事故发生三个多月以来,双方具体的合同条款如何并未公布。

  8月24日,在康菲公司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海油健康、安全和环保总经理许先宏告诉媒体,双方的合同条款属于商业机密,不便公布。

  因此,截止目前,在此次事件中,中海油应承担怎样的责任尚不明晰。

  但是,北京华城律师事务所律师贾方义认为,在这起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中,中海油应是事故的第一主角。因为这一油田的开采权是我国政府首先授予中海油的。之后,中海油才引入康菲公司作为作业方。所以,溢油事故一出,责任首先应是由中海油承担。

  8月4日,贾方义已经向青岛海事法院、天津海事法院以及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中海油和康菲公司设立100亿元的赔偿基金,进行生态赔偿和生态恢复,但目前未获立案。

  对此,中海油总经理杨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将积极研究建立海洋环境生态基金方案,及时发布信息,接受公众的监督。

  但截至目前,中海油此事并无进展。

  有能源专家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这表明中海油在此事中已经开始有承担责任的意识,最后结果如何需要媒体和公众的监督。

  中海油应成为被告之一

  对于中海油在蓬莱漏油事件中负有怎样的责任,中资律师事务所律师夏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中外双方的责任分担有争议,法律界认识不统一。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中海油不能置身事外。

  夏军介绍,中海油与康菲公司的关系是通过合同达成的,没有专门注册一家公司,只有联合管理委员会,而没有决策机构。现在双方的合同还没有公布,如果他们在公司中设立了免责条款,就是作业中发生的任何风险都由康菲公司来承担,这是有可能的。但是这种免责条款在法律上是无效的,因为这违背了权力与义务一致的基本法律原则。

  此外,中海油占蓬莱19-3油田51%的权益。中国之前关于国内油气开发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该条例确立的架构偏重行政管理,对民事责任的涉及很少。由于偏重行政管理,所以如果进入到民事阶段,就会给别人很多想象和争辩的空间。那么就得按照民法通则来。对债务纠纷,就有这么一个大原则,即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在蓬莱19-3油田中,中海油既然拿了利益的大头,就有一定的责任。

  “如果中国法院的判决让康菲不满意,不符合风险共担的原则,那么未来中海油和康菲公司之间未来还会有一场官司。按照国际合作的惯例,进行国际仲裁。不管怎么说,中海油想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夏军说。

  财经杂志在7月中旬的报道称,在具体项目实施上,康菲公司把蓬莱19-3油田的具体项目分包给了多家公司,其中相当一部分即为中海油的下属公司。

  有法律人士也认为,既然双方利益共享,责任更要共同承担。中海油应该作为被告之一,对此承担连带责任。虽然国家海洋局这次的索赔诉讼中,仅仅针对康菲公司,但中海油未来可能被康菲起诉。

  此外,夏军还指出,受漏油事件影响,河北乐亭和昌黎两地的渔民损失惨重,在进行诉讼要求赔偿时,中海油也难逃干系。

  提减值准备过多致巨亏

  华芳纺织被“抛弃”接连跌停

  -本报记者 矫 月

  近日,华芳纺织(600273.SH)股价接连两天以跌停收场,9月5日,华芳纺织以9.7元/股的股价开盘,最高上涨到9.9元/股便开始持续下跌,最后以9.42元/股收盘,跌幅为-10.03%。

  有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华芳纺织自五月份开始出现股价连续下跌,短期内股价波动较大,这与其经营状况恶化有着直接的关联。”

  今年上半年,华芳纺织亏损2881.44万元,同比下滑-186.60%。每股亏损0.09元。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7亿元,同比减少21.04%。去年同期,公司盈利3327.13万元,每股收益0.11元。

  华芳纺织表示,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棉价大跌而公司前期库存成本较高,使公司产品毛利率下降,以及公司融资成本增加。

  资产减值损失计提5908万元

  有分析人士认为,从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现状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纺织行业发展压力较大,短期内部分企业经营困难难以得到有效缓解。

  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华芳纺织亏损2881.44万元,每股亏损0.09元。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7亿元,同比减少21.04%。去年同期,公司盈利3327.13万元,每股收益0.11元。

  公司表示,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棉价大跌而公司前期库存成本较高,使公司产品毛利率下降,以及公司融资成本增加。

  今年年初,棉花价格犹如过山车一般,从34500元/吨一路下跌,最近降到了大约21400元/吨,棉花现货价跌幅已近四成。据了解,这样的波动下跌,拖低了棉纱、棉布行情,纺织企业销量锐减,这让纺企及部分以棉织物印染为主的企业备受煎熬。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分析,华芳纺织在中报中提到的棉花价格下跌导致企业经营成本波动较大,实际上是纺织成本与产品价格成倒挂现状,这是纺织企业遭遇的通病,高位屯棉导致生产经营遭遇市场风险,在面临棉花价格下跌时,等同于企业资产被对冲。

  记者在与会计师咨询后被告知,华芳纺织的亏损主要因素是上半年计提了过多的资产减值损失。中报显示,上半年华芳纺织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为5908.65万元,比去年同期的-247.79万元,增加了6156.44万元。

  熊晓坤表示,从目前部分纺织服装企业的半年报来看,并非整体业绩都出现了大幅下跌,部分具有自主品牌优势、直销渠道的纺织服装企业业绩并未有太大的影响。棉花价格波动属于成本波动,如果企业具有高附加值产品,议价能力较高,那么对纺织企业的影响将逐渐下降。

  华芳纺织证券部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来的时间过短,不了解公司业绩情况,但此人表示,公司目前的销售情况一切良好,无大变化。

  华芳纺织在中报中预计下一报告期期末累计净利润将可能继续为亏损。

  锂电池业务惨遭滑铁卢

  受棉价的影响,纺织业的毛利被一再压缩,多数纺企开始寻求其它增长业绩的途径。华芳纺织同样也怀有这样的心思,但公司投资的锂电池业务却随着电解液业务的出让而惨遭滑铁卢。

  8月16日,华芳纺织转让控股子公司张家港华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天公司”)70%股权,相应也失去了华天公司拥有的电解液业务,其曾经的锂电概念变得暗淡,也失去了遐想空间。

  2009年6月22日,主营纺织亏损的华芳纺织踏足锂电行业,出资设立江苏力天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天公司”),后占股70%,主营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而2009年11月,力天公司出资设立电解液公司 华天公司,并于2010年1月13日,其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改成目前的5000万元。华芳纺织和自然人肖兆亚各出资3500万元1500万元,占比70%和30%。

  2010年下半年华芳纺织新增的电解液业务在年末首张成绩单中让市场大跌眼镜,实现营业收入仅为536.22万元,而其营业成本却达738.11万元,毛利率为-37.65%。

  今年8月18日,华芳纺织公布了上半年亏损2881.44万元的业绩,同比下滑-186.60%,其中电解液业务仅贡献660.91万元的营业收入,占主营收入的0.92%,其上半年电解液业务的毛利润仅为17.64万元。

  对于电解液业务的股权出让一事,华芳纺织称,因公司对张家港华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效益未达到预期的投资效果,对该电解液行业不具备技术及生产运营管理的行业背景优势及实力,公司对锂电池产业今后的发展难以判断和把握,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华芳纺织现有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业务也是前景堪忧。2010年末,公司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业务实现收入249.06万元,占主营收入总额的0.12%,毛利率为-140.43%;而至2011年中期,该业务同样是投入大于收支,收入仅为337.92万元,而成本却达586.96万元。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