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赵笛
今日(9月15日),湖北华昌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昌达)将冲击创业板。这家依靠东风汽车公司及关联公司 (以下简称东风系)成长起来的企业,其经营深深地烙上了东风系的印记。
华昌达招股书显示,东风系长期占据公司第一大
客户位置且销售占比极高。虽然公司对东风系的销售占比从2008年的90.94%迅速降低至今年上半年的35%,但这一转变相当一部分功劳来自中间商对东风系的替代。《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中间商的终端客户仍旧是东风系,但公司却将此划归为“非东风系”收入,由此成功在账面上做低了来自东风系的收入。如今,东风系不但成功突击入股,并且仍占据华昌达第一大客户,且在产品售价上享受一定优惠。这对至今尚无商标、市场占有率不高的华昌达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表象:东风系占比在缩小
与东风汽车公司原基地同属十堰市,主营智能型自动化装备系统的华昌达可谓是应东风汽车而生。招股书显示,华昌达的产品均与汽车生产线有关,包括总装、焊装、涂装等。随着东风汽车的总部迁往武汉经济开发区,华昌达也通过子公司在武汉经济开发区投资建厂。
华昌达对东风系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其销售占比上。
招股书显示,2008年,公司的前五大客户中,有4家来自东风系,另一家稳孚勒机械公司虽不是东风系,但其终端客户是东风悦达起亚。也就是说,公司占收入比达90.94%的前五大客户均和东风汽车有关。
2009年,华昌达前五大客户中,东风系只剩下东风有限一家。不过招股书 “总承包商客户与直接客户”数据显示,来自东风系的订单仍为华昌达提供了约5457万元的销售收入,占比59.8%。
2010年,东风系只有两家公司位列前五大客户。但根据“总承包商客户与直接客户”数据,来自东风系的收入高达8555.6万元,占比47.3%。
2011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中,名称上有“东风”二字的客户只有两家。不过招股书显示,来自东风系的收入达5289.3万元,占比35%。
调查:新客户与东风系关系密切
从上述数据来看,华昌达来自东风系的销售占比的确在逐年减少。不过,这仅仅是表象。《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公司巧妙地利用“中间商”这一路径,在账面上成功降低了对东风系的依赖。但事实上,中间商产品的终端客户仍然是东风系。
比如,日本大福集团在2009年和2010年均为公司第三大客户,表面上看,公司与东风并无关联。但招股书显示,大福旗下的广州公司、江苏公司、天津公司均在给东风汽车旗下的东风本田和郑州日产供货。
数据显示,2010年,华昌达来自日本大福集团的收入为2365.87万元,这与招股书191页披露的 “报告期内各期客户为非最终用户的交易情况”“2010年确认销售收入的合同”中大福广州公司、江苏公司的数据一致。
在招股书第189页,华昌达将“报告期内总承包商客户与直接客户”分为三类:东风有限——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作为承包商和直接客户;东风其他——非东风有限的东风系公司作为承包商或直接客户;非东风——非东风系的公司承包商和直接客户。
显然,来自日本大福集团的数据不属于 “东风有限”和 “东风其他”。然而,由于来自日本大福集团订单的终端客户是东风本田和郑州日产,也就是说,华昌达通过“中间商”使得公司与东风系的关系淡化,收入占比逐年下降。以2010年为例,招股书显示,公司来自东风系的收入为47.3%。如果将大福集团纳入东风系考虑,公司来自东风系的收入至少在60%以上。
为了尽可能地淡化东风系对公司经营的影响,华昌达还在招股书中刻意强调了2009年至今,公司新增客户的情况。招股书195页显示,2009年以来,公司前五大客户中共新增了13个新客户。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这其中不少客户仍与东风汽车关系紧密。如十堰美格奈特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格奈特)、武汉立元机成机械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立元)、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等。
美格奈特在2010年位列公司第二大客户,其终端客户为越南成功汽车。记者登陆美格奈特的官网上发现,网站呈现的三张图片竟然全都是东风汽车的产品。
2011年上半年,武汉立元是公司第二大客户。实际上,从股权结构上看,武汉立元的大股东为上海东研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后者持股40%的第二大股东便是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于主营过度依赖主要客户的情况被市场形象地称之为“寄生”,相关公司也被称为“寄生公司”。在此之前,包括依赖华为的金洋电子、朝歌数码,依赖通用的联明机械,依赖潍柴动力的盛瑞传动等企业都倒在了IPO大门前。显然,华昌达深知此情况,招股书对自身短板的掩饰也就不难理解了。
东风系突击入股
除了在销售收入上依赖东风系,2010年8月,东风汽车还利用与华昌达的“亲密关系”成功突击入股,持股成本仅3.98元/股。
招股书显示,华昌达由颜华、罗慧夫妇于2003年共同成立的。2010年8月27日,公司引进高管持股的同时,两家与东风汽车关系密切的创投企业上海嘉华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嘉华)、天津博观顺远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天津博观)同时入股。
资料显示,上海嘉华的控股股东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600006,收盘价3.78元),持股比例为97%;而天津博观有三位合伙人,其中上海嘉华持有出资额的40%。目前,上海嘉华和天津博观分别持有华昌达4.62%的股权(发行前),以此计算,东风汽车间接持有华昌达6.33%的股份。
资料显示,当时上海嘉华和天津博观分别出资1194万元,认缴注册资本63.4921万元,该价格是根据2009年经审计的净利润数为基础,以增资后股本15倍市盈率作价而来。两个月后,2010年10月,华昌达变更为股份公司,上海嘉华和天津博观的持股数确定为300万股,以此计算,持股成本仅为3.98元/股。
就在当月月底,非东风系的广州基石创业投资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的入股成本高达7.99元/股,仅两个月时间,就高出东风系创投公司出价1倍。
多位高管出自东风汽车
东风系除了在销售和股权上与华昌达关系密切以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发现,华昌达的不少高管也来自东风系。
资料显示,公司实际控制人颜华、罗慧夫妇就来自东风汽车公司。前者曾任散热器厂技术工程师,后者曾任设备制造厂计划科、制造部计划员。此外,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罗勇曾任东风公司高级技工学校理论教研室副主任;董事、副总经理易继强曾任东风汽车(惠州)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副总经理谢佺任东风汽车公司电视台网络中心任科员、副主任等职;董秘金华峰曾任东风汽车电线束厂及其分公司任秘书、管理部部长;技术中心主任洪鹄曾在东汽专用设备厂技术部任工艺、设计工程师……
记者注意到,华昌达背靠东风系大树,其实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招股书显示,公司向东风系销售产品获得的毛利率普遍低于非东风系订单。
比如,2011年上半年,东风有限作为直接客户,仅给公司贡献了27.25%的毛利率;而非东风系企业作为直接客户产生的毛利率高达29.52%。对此,保荐构及会计师却以差异并不大为由,认为这是公允的。
在过度依赖东风系的情况下,华昌达的竞争力也让人担忧。
首先是,作为一家闯关创业板的企业,华昌达竟然连商标都没有。
招股书207页显示,华昌达与2010年12月21日猜提交商标名称为“华昌达”的商标申请,目前正在“申请中”。除此之外,招股书中并没有披露华昌达目前已经拥有商标。据中国商标网查询显示,华昌达的竞争对手
天奇股份(002009,收盘价14.52元)
共拥有65条商标记录。
营业收入近2亿元,其产品却没有商标,这让华昌达更像是一家东风汽车旗下的一家制造厂,而不是独立的,能够充分市场竞争的企业。
其次,华昌达产品占市场的份额也不高。招股书显示,华昌达在汽车整车自动化装备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从2008年的0.48%上升至2010年的1.09%,其中以总装自动化生产线尤为突出,从2008年的1.07%跃升至2010年的2.23%。
不过,这看似增长迅速的市场份额并不值得夸耀。2010年,天奇股份自自动化输送与仓储系统工程的收入高达6.6亿元,而华昌达2010年的总收只有1.8亿元。
相关新闻
先入股后辞职华昌达CFO来自北斗星通
每经记者 赵笛
2010年8月19日,华昌达与20名投资者签订《投资协议》,允许他们“突击入股”。在后续的说明中,这20人被表述成公司的管理人员。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这其中有一个的人身份比较特殊。他就是原北斗星通(002151,收盘价27.80元)财务总监,现任华昌达财务总监的李树辉。
资料显示,华昌达上述增资于2010年8月31日在工商部门登记变更,也就是说,李树辉在此时已经成功持股了。然而,华昌达的招股书显示,李树辉是2010年11月12日加入公司的,也就是说,李树辉是“先入股后辞职”。值得注意的是,李树辉入股时,他仍是北斗星通的财务总监。根据北斗星通的公告,李树辉的辞职申请是于2010年11月7日经北斗星通董事会审议通过后生效的。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发现,李树辉跳槽到华昌达也付出了一定代价。就在北斗星通公布李树辉辞职的当天,公司还公布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根据股权激励方案,李树辉本可获得15万股股票期权,按照11月8日收盘价计算,可获利约558.15万元。然而,随着其离职,李树辉也就放弃了这500多万元的股权激励收益。
不过,挖他前去的华昌达并没有亏待他。
招股书显示,李树辉以3.98元/股的价格入股华昌达60万股。2010年上半年,华昌达的每股收益是0.26元,参考天奇股份目前32倍市盈率计算,华昌达发行价将达到16.64元/股。该价格较成本价增长了318%,李树辉就此浮盈7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