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国务院扎紧环渤海重化工项目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许未来
2011年09月16日04:54
  在民众、海洋环境人士的强大压力下,康菲石油公司漏油作业平台终于被停产,渤海漏油事件最终让国务院打出一记追责重拳。最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切实改变沿海地区重化工比重过大、过于集中的状况,并确定今后将严格控制新上石化项目,建立 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机制,接受社会监督。

  超万亿资本进驻石化

  据最新消息,中海石油东营港物流园区一期(油库区)项目投资近半、整体完工近半,并已具备通车功能,油库容量106万立方米。

  与此相关的是,今年6月份,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突破周边地市的强势竞争”,争得中海油渤海湾原油上岸终端项目落户。

  按照中海油与东营市签订的《东营港码头库区工程及炼化一体化项目合作协议》,中海油要建设东营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在东营打造炼化一体化基地、精细化工基地,协议投资额约460亿元。

  据记者得到的内部消息,中海油东营千万吨大炼化和百万吨乙烯项目一直未拿到牌照,只是完成了预可研报告,争取进入国家十二五的盘子。

  这并不是中海油在黄三角投资的全部。在无偿受让潍坊市国资委持有的山东海化集团51%控股权后,中海油承诺将山东海化炼油产能扩至800万吨,并在潍坊投资400亿上马油化、盐化一体化生产基地项目,新建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配套建设盐化工产业,总占地面积达2000亩。

  黄三角区域和央企的两股力量,密集布局大炼化产业,只是环渤海近年来重化工密集上马的一个缩影而已。

  仅在天津滨海新区,不仅云集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内三大巨头,更有壳牌、俄罗斯石油公司、美国通用、韩国SK、三菱化学等十几家世界500强石油巨头在此跑马圈地,天津已有4套千万吨级大炼油和百万吨乙烯项目。

  据记者不完全估算,环渤海一带仅石油化工产业总投资额已超过1万亿元,总炼化能力超过1亿吨。

  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不必怀疑中海油在有关国家部委中的公关和谈判能力,但在国务院严控令下达后,国家相关部委会给环渤海发放几张“准生证”值得关注。

  失控的产业地图

  2005年以来,在环渤海,国务院已相继批复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河北曹妃甸和黄三角以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5个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最终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级环渤海“国家级产业地图”拼全的时候,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是,5个国家级区域规划中均布点重化工产业,而且差异化并不明显。

  于是乎,拿到国家大开发牌照后的各地政府,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大炼化、大乙烯项目为代表的重化工产业当作重要支柱性产业,甚至成为区域内第一大产业。

  即便没有央企助力,不少地方政府在石油重化工项目上也是热情不减、不甘落后。以黄三角规划区域的最东端莱州为例,该市专门成立莱州市化学工业发展局,并依托莱州港打造一个投资额达110亿元的循环化学工业园项目,规划总面积120平方公里。据了解,在该园不仅发展钠盐深

  加工、海洋化工产品链项目,也重点发展以重油加工为龙头的特色石油化工等项目。目前山东莱州工业园区已策划推出年产100万吨乙烯项目进行招商,投资额为50亿元。

  连年的爆炸和受台风“梅花”影响的福佳大化PX项目防波堤被毁事件,让公众开始切实地关注石化产业带来GDP背后巨大的环境威胁。事实上,早在十一五之初国内外石油巨头开始在环渤海跑马圈地之时,一些海洋环境人士就呼吁渤海环境负荷已经超载将成为“死海”。

  知名海洋经济专家、山东省社科院副院长郑贵斌告诉记者,经论证,渤海海水与黄海实现循环至少需要30年。

  据介绍,我国第一个海洋环保协作组织就是成立于1986年的 “环渤海环境保护协作组”,2001年国务院还批准实施了“渤海碧海行动计划”。

  该国家四部委牵头,联合海军、环渤海四省市(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政府执行,总斥资555亿元,按照计划,2010年,海域环境质量得到初步改善,生态破坏得到有效控制;2011年至2015年,海域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生态系统初步改善。

  事与愿违的是,环渤海环境质量每况愈下。记者查阅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发现,第4类水质海域面积达到5100平方公里,是2006年的3倍,由于受一类水质海域面积不断下降等影响,二类水质海域面积是2006年的1.92倍。

  重化工项目合法超生

  环渤海一省市发改系统官员坦陈,地方政府热衷重化工项目,主要推动力就是对产业的拉动力和地方的GDP贡献,“都写进国家规划了,你不上马别人也会上马”。

  事实上,国家级区域规划获批的过程,基本是老师中央政府定题目,学生地方政府发挥写作文,最后老师审阅签字批发。在此过程中,各地政府无一不用心地将石油重化工项目当作“规定动作”努力发挥,以获通过。

  一个尴尬的现象是,各省市都拿着“尚方宝剑”跑部进京,上马石化项目,不经意间,环渤海的重化工项目合法超生了,从康菲石油公司漏油事件的追责重拳落下之前,超载运行的环渤海对污染、对重化工项目喊了多年的“不”开始进入高层决策视野。

  “祸兮,福所倚。”这会是环渤海的转机吗?

  4省一市各谋其政、各为其利的区域竞争发展模式,交集着央企的圈地冲动,中央政府要在央地利益的博弈中取得平衡,是一件操作性很强的技术活。

  “需要警醒的是,一定要防止渤海治污不力,否则将来渤海会用脚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投票。”郑贵斌担忧地说,“生态灾难是每个人都承受不了的。”
()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