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机构

吸储完不成 贷款就泡汤 银行存款争夺战烽烟再起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证券日报
2011年09月20日06:57

  编者按:在存贷比的硬标杆以及放贷的冲动面前,吸储对银行显得尤为重要,违规的高息揽储甚至被戏称为“非同行业拆借”。如今又到月末、季末,“冲时点”现象卷土重来。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此番监管部门已经手握黄牌甚至是红牌,加大违规行为的代价或许是对违规行为

最好的警示。

  针对季末、月末存款“冲时点”现象,监管部门将对季末几天存款大幅度增长的银行处以一定的罚金

  “明天开始又要面临一场存款争夺战了”,谈到季末的存款考核,某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颇显无奈。

  今年以来,由于存款准备金的频繁上调和监管加码,银行流动性大幅收紧。为保证存贷比达标,多家银行在月末、季末大打存款战,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变相提高利率等方式吸收存款。

  记者了解到,针对季末、月末存款“冲时点”现象,监管部门已采取相关措施,对季末几天存款大幅度增长的银行,将处以一定的罚金。另外,针对此前月末、季末超短期高收益产品的发行,监管部门也进行相关的管理,业内预计9月末此类产品发行或将不如从前。

  吸存大战

  “季末最后一天存入,第二天可以提走,1千万存1天给6万。”某银行支行客户经理向客户发送的短信显示。

  “我们在6月末做了一笔跨境人民币业务,所有产品报价都是成本价,就等着客户的钱进来了,结果半路被某股份制银行截走了”,谈到季末存款争夺竞争的激烈程度,某国有银行相关人士感叹。

  微博上,银行客户经理们一片凄风惨雨,大呼季末日子不好过,更有甚者,改诗填词调侃:“望全行内外,行长主管,经理柜台,上蹿下跳,早起晚睡,东奔西跑”;“举头望明月,低头拉存款”。

  中国民生银行商贷通官方微博也表示:“我们总行管理部门也有存款任务了,银行快被逼疯了,存款都交准备金去了,上午开了存款动员会,下半年计划还要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如果没有存款就要泡汤了。”

  在资金面紧张的情况下,月末、季末发行超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来冲时点已是多家银行今年以来惯用的手段,普益财富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期限在1个月以内产品共计发行4711款,占比约40%。不过记者发现,与今年前几个月相比,自8月以来超短期产品正逐渐“退烧”。

  据了解,一般银行为了满足监管部门存贷比的考核要求,在设计理财产品时多将到期日集中安排在月末、季末,所以一般月末、季末银行为达到存贷比监管要求,都会大量发行短期、超短期理财产品,受此影响,月末、季末存款明显冲高,不过考核时点过后存款又显著下降。

  考核节点一过,存款开始潮水般退去。

  “一般来说,月末、季末存款是最高的,过后会有一定下降。从9月上旬的数据来看,较8月末减少了30多亿元。”某银行资金部门人士表示。

  某大型银行资产管理部门人士告诉记者,从目前情况来看,该行并没有出现季末冲高现象:“一般来说,月末季末存款大战要在20号以后才开始,不过从8月末的情况来看,由于银监会加强对短期、超短期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的管理,目前我行此类产品的收益率较之前有所下降,超高收益的产品已很少见了。”

  根据银监会近期表态,超短期理财产品作为银行理财产品的一种,满足了一定的市场需求,本身无可厚非,作为监管部门,不会叫停此类产品的发行。但一些银行以拉存款冲时点为目的而发行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变相高息揽储行为需要规范。而在此之前,银监会已将银行理财资产池涉及到的6种模式界定为违规,其中包括理财资产池中涉及委托贷款、信托转让、信贷资产转让、监管套利的票据、以及高息揽储、银银合作等行为。

  申银万国预计,银监会加强了对理财产品的监督,银行通过内部收益转移的方式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的行为将被禁止;另一方面,下半年到期资金量较少,已经不能支撑央行再度提高准备金率,货币市场利率下行的概率较大,因此下半年理财产品的发行力度或将减弱,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率也或将下降。

  存贷比考核

  央行近日发布8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962亿元,同比少增3736亿元。而此前7月份的人民币存款减少6687亿元,同比少增8166亿元。实际上,今年已有多个月份出现存款同比少增甚至大幅滑落的情况。今年4月,人民币存款仅增加3377亿元,同比少增8325亿元;5、6月份有所缓解,但到了7月份又开始下滑。具体来看,由于实际负利率情况严重,居民储蓄意愿低,7、8月份人民币存款同比增量减少主要来自于住户存款的同比锐减。

  随着存款数据下降,银行的存贷比压力也进一步凸显。上市银行半年报数据显示,16家上市银行半年报中仍有8家上市银行存贷比超过70%,除交通银行外,均为股份制银行。

  由于9月底季末考核压力,昨日SHIBOR呈现短期利率上升态势,隔夜利率上涨28.77个基点,报收于3.4777%;7天利率和14天利率分别上涨22.98个基点和10.33个基点,报收于3.5500%、3.5839%。

  分析认为,今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的频繁上调加剧银行流动性困境,而央行近日关于保证金存款的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将包括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保函保证金存款以及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存款等三类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无疑使银行存款更加吃紧,据估算,该政策出台后,将冻结商业银行约9000亿元的资金。

  外资银行上调外币存款利率冲刺存贷比达标

  业内人士表示,截至8月末,初步估算约有一半的银行存贷比指标已经达标

  近期汇丰、花旗、渣打、星展等外资银行相继提高外币存款利率,其中澳元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达7.4%,高出中资银行4倍。分析认为,此次外资银行大幅提高外币存款利率,主要是为了吸引短期资金,冲刺存贷比达标。业内人士表示,截至8月末,初步估算约有一半的银行存贷比指标已经达标。

  澳元定存利率高达7.4%

  花旗银行网站信息显示,该行近期推出了“限时定存,三倍利率”的活动:9月30日以前的花旗银行客户如果以新增美元资金在花旗银行存款,将享受到花旗银行提供的特别存款利率。具体来看,3个月美元定存年化利率由原来的0.5%提高到2.2%,6个月定存年化利率由原来的0.9%提高到2.875%。除此之外,370天美元活利账户的利率也做了大幅提高:1万至5万,利率从原来的1.6%提高到2.8%;5万至25万,利率从原来的1.7%提高到3.2%;25万以上,利率从1.8%提高到3.4%。

  星展银行网站显示,该行从9月1日到9月30日,澳元12个月定期存款年利率最高可达7.00%,在其各类外币存款中最高;美元13个月定期存款年利率最高可达3.4%。港元13个月定期存款年利率最高可达2.80%。

  星展银行一位客户经理告诉本报记者,该行美元13个月定期存款一般年利率为3.2%左右,而目前的活动可以给到4.2%。“主要是由于资金原因,考虑到存贷比达标等因素”,他表示。

  汇丰银行网站信息显示,2011年12月31日前,只要存入3 万美元或以上(或等值外币)的新增资金,且符合优惠利率定期存款活动条款的要求,即可申请高于挂牌利率的优惠利率。其中,澳元12个月定期存款年利率最高可达7.4%。

  与外资行给出的高利率相比,中资行1个月、6个月、1年期澳币存款利率平均水平仅为1.2%、1.3%和1.5%。美元存款方面,外资银行1个月、6个月、1年期定存利率平均水平为1.8%、2.8%和3.5%,而中资银行则仅分别为0.4%、0.75%、1.25%左右。

  记者发现,外资行近期普遍调高定期存款利率的币种主要为澳元、美元和港元。其中尤以澳元产品为甚。若按外资银行澳元一年定存7%的利率来计算,多数中资银行的一年期澳元利率是1.5%,与外资银行相差近4倍左右。

  半数外资行已达标

  分析认为,此次外资行外币存款利率的提高,主要是为了吸引资金。不过记者注意到,此次上调外币存款利率的外资银行多为存贷比已达标行。

  某外资银行资金部门人士告诉记者,尽管一些外资行已经达标,但由于存贷比是一个浮动指标,大多数外资行虽已达标,但仍接近75%红线,调高外币存款利率主要是为补充短期资金需求。

  根据相关条例,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的存贷比指标不得超过75%。到2011年12月31日,外资银行存贷比必须达标。记者近日从银行业人士处获悉,截至8月末,初步估算约有一半的银行存贷比指标已经达标。

  “今年以来各家外资银行为存贷比达标做了很多工作,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到年底大部分达标的应该是没有问题”,上述人士透露。

  8月15日,上海银监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外资行流动性状况良好,上海外资法人银行整体存贷比72.25%,两项新流动性监管指标(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率)远高于100%的监管要求。今年上半年末,上海外资法人银行资产、贷款和存款分别达到13748.21亿元、6668.81亿元和9229.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9%、11.0%和36.2%;辖内外资银行资产、贷款和存款分别达到9461.38亿元、4476.55亿元和4567.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2%、8.4%和32.5%。

  深圳银监局近期公布的数据也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深圳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4739亿元,比年初增长13.2%。其中,外资银行存款余额达1337亿元,比年初大增22.9%,在所有银行类机构中增速居首。可以看出,在存贷比达标的压力下,多家外资银行已加大吸收存款力度。

  今年以来,近半数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破发”

  信托热衷参与定向增发 部分公司遭遇浮亏

  用益信托网的数据显示,从8月15至今,已有至少9款专门投资于定向增发市场的集合信托成立

  WIND数据显示,今年截至9月19日,沪深股市共有125家上市公司完成了定向增发,而其中,越来越多的出现了信托公司的身影。从8月15至今的一个多月时间内,有至少9款专门投资于定向增发市场的集合信托成立。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各家信托公司在传统业务不断被收紧的现在,都在努力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不同的信托公司因自身长处和特点的不同而分化出不同的信托业务特色,而随着信托公司实力的增强和影响力的逐渐扩大,参与定向增发的信托公司也越来越多。

  用益信托的数据显示,从8月15日至今的1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至少有9款专门面向点向增发市场的集合信托面世,其中仅陕国投一家便推出了6款产品。而纵观上半年的集合信托产品市场,在普益财富为记者提供的资料中,记者统计在标题中明示投资方向为定向增发的信托计划也有近20款。“在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名单中,信托计划的身影出现的并不多,许多信托计划会隐藏在合伙企业的外衣下,实际的规模应该会大一些。”有业内人士指出。

  “信托公司传统业务被束缚,再加上今年来信托公司的实力逐渐增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能竞争到不错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名额”,分析人士指出。

  在用以信托分析师李旸看来,定向增发信托计划大多数为结构型设计,普通投资者的资金作为优先资金,而定向增发的资金作为劣后,如果项目好的话,信托公司还可能以自有资金作劣后。“模式上类似于股权质押,期限一般为一到两年。”李旸对曾本报记者表示。

  不过李旸认为,目前定向增发信托产品的多少与信托公司房地产等传统业务的收紧并不存在直接的关系。

  由于定向增发的申报价格一般仅有公告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90%,折价的优势成为了参与的信托计划的安全垫之一,但是由于这一类信托计划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大盘,大盘的表现将直接影响该类信托计划的收益。

  “之前这一类项目不是很多,信托公司虽然也很愿意做这类项目,但是上市公司的选择很多,项目也比较抢手,不一定轮得上信托公司”,从事过定向增发信托产品开发的中部某信托公司信托经理对本报记者表示。

  光大证券分析师宪钊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对象只有10多家机构,众多中小投资者无法参与,而现在不少机构投资者通过发行信托产品募集资金参与定向增发,这样使中小投资者也可以间接参与,而在目前点位上参与定向增发是比较合适的。

  虽然普遍认为定向增发类产品风险较低,但是个股的选择也考验着信托公司的眼光,在今年已经完成的125款定向增发中,现在已经有近50家目前的股价(复权后)低于发行价。由于有至少一年的锁定期,近年来,在“破发”的个股中也能看到信托公司的身影。

  例如今年3月22日实施完成定向增发的顺络电子,当时的发行价格为23.80元/股,而截至昨日(9月19日)的收盘价仅有16.75元/股,距离当时的发行价已经跌了7.05元/股。当时顺络电子募集资金总额为4.29亿元,包括四川信托在内的6家机构投资者共申购1806万股,其中四川信托申购280万股,申购股份解禁日期为2012年3月23日。半年时光过去,四川信托目前浮亏约1900万元。

  史玉柱进阶民生第四大股东

  排名紧追中国人寿

  其增持民生银行A股基本保本,但增持H股暂时浮亏

  从微博的“隔空喊话”到现实中的持股比例步步紧追,史玉柱看来是铁了心要在民生银行的股权问题上与中国人寿一较短长了。

  港交所昨日最新披露的股权信息(延时)显示,史玉柱已经完成了对民生银行H股的第19次增持,目前史玉柱已经成为民生银行第四大股东,排名仅次于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新希望集团和中国人寿。

  股权争夺:从微博到二级市场

  “拜托中国人寿,别虎视眈眈想控股民生银行。中国唯一的民营的重要银行(总资产2万亿以上),不应倒退成为国有银行。给民营一块小小的天空吧。失去民营机制的民生银行,将失去核心竞争力,告别高速成长。”8月24日,史玉柱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发了这么一条微博,但很快便将其删除。

  史玉柱发出当日对此事的第三条微博表示,“我多次表达过长期投资计划,再次明确:我公司在二级市场新增持的A股和原来持有的民生银行法人股,三年内如果我们出售掉一股,大家可尽情骂我:黑心资本家、奸商……”

  尽管第一条微博存在的时间很短,但是这些微博至少表露出史玉柱对民生银行的重视和投资意愿。

  或许仅仅是处于自身的投资计划,或者是担心中国人寿控股民生银行而提前抢筹,史玉柱在增持民生银行A股渐渐流于形式的同时,大幅增持H股。

  港交所昨日最新披露的股权信息(延时)显示,截至9月14日,史玉柱A+H的合计持股约9.51亿股。

  而中国人寿中报显示,截至今年中期,中国人寿持有的民生银行A股和H股合计持股占比为4.94%。按照民生银行总股本267.14亿股计算,其A+H合计持股量约13.19亿股。

  也就是说,史玉柱与中国人寿的持股量还相差3.68亿股。这3.68亿股的市值约为20亿元人民币,而巧合的是史玉柱手中恰恰至少还有20亿人民币的现金。

  2011年1月份,民生银行抛出A股定向增发不超过47亿股、融资不超过214.79亿元的再融资方案,上海健特计划认购14.24亿股,成为该方案中拟认购数量最多的股东。作为上海健特实际控制人,史玉柱在上述方案公布当天即宣布,拟以65亿元认购民生银行增发股份。他称,“这次增发消耗完巨人投资(即上海健特控股股东)的现金,失去再投资能力,俺该消停了。”不过,民生银行上述方案公布后即遭到中小股东质疑。

  2月25日,民生银行再次抛出经调整后的再融资方案,改为发行不超过200亿元A股可转债以及H股增发不超过16.51亿股。史玉柱参与民生银行定向增发的计划落空。 不过,这次变局恰恰显示出了史玉柱的资金实力。

  由于此前史玉柱已经在民生银行A股砸下近38亿元,加上最近在H股上的投入,其65亿元人民币已经花了45亿元左右,剩余资金如果全部用于购买民生银行则可以在持股量上与中国人寿一较短长。当然,前提是同样资金实力雄厚的中国人寿短期内没有增持的打算。

  投资损益表:A股保本H股亏钱

  截至9月14日,史玉柱持有民生银行A股8.05亿股(增持部分为6.59亿股),持有H股1.46亿股,其增持行为分别花费了约38亿元人民币和逾9亿元港币。

  从目前民生银行的市值来看,其增持部分的A股市值约38亿元人民币,史玉柱基本不赔不赚;H股市值已经不足9亿元港币,暂时来看是略有浮亏,但金额不大。

  而且,业内人士此前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生银行的H股增发今年年内或明年年初已经是势在必行,史玉柱的增持既可以显示信心,又可以对股价维稳,为民生银行的增发价起到了客观上保驾护航的作用。

  另外,由于史玉柱在H股增持方面的努力,其目前的A+H的合计持股约9.51亿股,已经超过了民生银行半年报中第四大股东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的持股量(90576.45万股),其以稳居民生银行第四大股东宝座。若不考虑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则史玉柱实际已经位列民生银行十大股东的前三甲。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