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际财经 > 全球经济

瑞银损失上调至23亿美元 衍生品交易存监管漏洞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王月金
2011年09月20日08:11

  瑞银9月18日将交易员导致的未授权交易损失从之前估计的20亿美元上调至23亿美元。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和标普都已将瑞银列入负面观察名单。

  因瑞银交易损失丑闻呼吁抓紧监管的声音出现。来自“美国金融改革”的声明称,流氓交易员的故事指出一个更大的问题,正如《沃克尔规则》所说,必须进行结构性的改革。

  9月15日瑞银发表声明称其投资银行一交易员未经授权交易可能给公司带来20亿美元的损失,9月18日瑞银又将损失调高到23亿美元,这一损失可能令瑞银第三季录得亏损。

  15日,消息传出后,在欧洲股市普遍上扬的情况下,瑞银当日股价却下挫10.8%,成为该公司2009年3月以来跌幅最大的一天。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声明,将关注瑞银长期债务评级能否保持“A+级”,同时将前景展望调低至“负面”。穆迪也警告,可能会下调对瑞银的评级。

  “魔鬼交易”致损23亿美元

  “就像白发老太太一样谨慎小心”,业界是这样形容瑞银对待风险的,作为全球最成功的银行之一,瑞银风险管理高度集中,而且极其保守,不助长任何对风险的偏好,在业界拥有“瑞银是风险的局外人”的美誉,但现年31岁的瑞银“魔鬼交易员”奎库·阿多博利令此光环黯然失色。

  阿多博利2006年加入瑞银,从后勤部门做起,并快速升职,被捕前,他是瑞银投资银行Delta One交易部的ETF交易主管。Delta One是一种紧密追踪包括股权互换、远期、期货和交易所交易基金等基础资产走势的证券衍生品。这是目前投行的几种可用自营资本进行大笔押注的交易之一。

  9月6日,阿多博利在社交网站“脸谱”上留言,声称“我需要一个奇迹”。谁也没有想到以这种方式出现。

  案发后,有媒体爆料称,瑞银不是通过银行的监控系统发现这起恶性欺诈事件,而是阿多博利本人向同事坦白后,瑞银方面有所警觉才向警方报案。

  瑞银9月15日声明称,“事件仍在调查中,但目前估计交易损失在20亿美元之内,可能导致第三季度业绩亏损,不过客户头寸未受影响”。9月18日瑞银又将损失调高到23亿美元。

  截至目前,英国金融监管部门和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正与瑞银方面保持联系,并由独立的第三方进一步调查,瑞银将承担调查所需费用。

  有行业分析师说,这桩违规交易使瑞银的盈利前景变得黯淡,旗下投行业务也可能受到外界质疑,令接连遭遇金融危机和查税风暴冲击的瑞银声誉再度受损。但也有分析认为,20多亿美元对于瑞银这种顶级跨国投资银行来说不算什么大数额。

  事实上,在此事件出现前瑞银已经面临盈利下滑的局面,其中投行部门更成为“重灾区”。在截至2009年的前三年内,瑞银投行部门总计出现571亿瑞郎约合650亿美元的累积税前损失。直到2010年第三季度该部门才实现盈利。

  长期研究瑞士银行业的圣加伦大学金融学教授阿曼恩认为,从风险角度看,将传统的信贷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分离是较好选择,但考虑到当前金融环境不佳,瑞银可能很难出售自己的投行部门。阿曼恩认为,瑞银能够消化此次事件带来的财务损失,且可以弥补其声誉损失,该行最终可以走出这起丑闻的阴影。

  衍生品交易存监管漏洞

  瑞银对这次交易的定义是“未授权交易”,没有公布细节。

  一些市场资深操盘手认为,现阶段难以用“未授权”来解释这次由小动作引发的大亏损,因为在瑞银旗下投行的金融系统中,一些大客户的账户始终处于有必要被死盯的状态,任何非常规、大规模的资金转移都应当能够被及时拦截。

  英国《金融时报》将这类交易形容为“银行业中最热门的业务之一”、“银行界支柱交易最后的版图”。大多数华尔街公司都为客户设立了这样的部门,他们认为购买标的资产衍生品的风险要比直接购买该资产小得多。

  但问题是,目前并不能排除后台数据被修改。在Delta One这个神秘而低调的投行部门,无论是前台还是后台操作,交易员都须深谙。这桩交易所涉嫌疑人在瑞银内部职位不高,却能够过手如此大笔交易,令人费解,外界普遍关心阿多博利何以冲破瑞银的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交易。

  瑞士苏黎世银行交易分析师克劳德·策恩德评价:“这不可思议,但是却有可能发生。很明显,危机处理有漏洞。”

  若法院最终判定阿多博利为主动操作,那么这桩交易的性质将与16年前一桩致使英国巴林银行倒闭的金融舞弊案如出一辙。1995年2月,英国老牌银行巴林银行宣布倒闭,原因是巴林银行驻新加坡的经纪人尼克·利森超额交易衍生性金融商品,导致银行损失14亿美元。

  金融危机以来,“流氓交易员”魅影再现,令外界对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再度产生怀疑。目前仍在完善细节的《沃克尔规则》就是专门针对金融衍生品的,该规则旨在防止美国银行进行过多风险操作,而目前规则争议的焦点是如何定义自营交易。

  15日,因瑞银交易损失丑闻呼吁抓紧监管的声音出现。来自“美国金融改革”的声明称:“这再次凸显了我们金融体系核心问题大银行规模如此庞大、如此复杂,以至于他们自己的管理无法完全控制风险。”声明进一步称,流氓交易员的故事指出一个更大的问题,正如《沃克尔规则》所说,必须进行结构性的改革。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