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重庆公租房渐成气候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2011年09月23日03:51

   政府“真金白银”投入 走活城乡统筹“一盘棋”

   从今年3月2日首次摇号配租以来,重庆已有近1.2万户、2万多人签约入住公租房小区。重庆不仅在土地投入、资金筹措方面已逐步落实,后期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的运营模式也有一整套思路。重庆公租房建设思路或许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探索的空间,能否走远、走好也有待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但这一案例告诉我们,地方政府的决心和态度在保障房建设的推动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记者 朱楠 ○编辑 王晓华

  2011年9月13日下午4点半,重庆渝北区“民心佳园”公租房小区,几部公交专线载着放学回来的孩童缓缓停靠在小区大门口。蜂拥而出的孩子们让安静的小区顿时热闹起来,嬉笑声,打闹声,随着孩子们的奔跑像潮水一样蔓延开来。

  这是“民心佳园”每天上演的生活剧。这个重庆市首个公租房大型居住社区从今年6月份迎来首批居民入住至今,1.7万套房源已全部分配完成,一期25栋住宅的7000余户承租户陆续入住。而重庆另一个公租房小区“康庄美地”目前已有200余户居民入住,9月底还将迎来187户居民签约入住。按计划,重庆第三个上市的公租房小区“康居西城”将在10月迎来首批2060户集中签约。从今年3月2日首次摇号配租以来,重庆已有近1.2万户、2万多人签约入住公租房小区。

  “公租房必须姓公”,这是重庆市政府一直强调的一句话。而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是,保障房建设必须由政府主导、政府出头,协调、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在中国住房建设高速发展的十多年间,由于政府保障性职能的缺失而导致的问题,必须由政府承担解决。

  重庆公租房建设模式或许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探索的空间,能否走远、走好也有待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但毋庸置疑的是,地方政府的决心和态度在保障房建设的推动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公租房入住率近半

  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走进“民心佳园”,就能感受到这个由54栋高层公寓组成的超大型社区散发出浓浓的生活气息。一期25栋住宅已建设完成,从今年6月起居民开始陆续入住。随着人气的聚集,一期小区目前的社区商铺入住率也最高。记者看到,一期小区入口处的“民心超市”已经开业,而家具店、电器专卖店也瞅准商机,纷纷在社区商铺开店,全友家私、喜梦宝家具、格林格卫具等中低档家居品牌占据了商铺部分席位。而一向热爱美食的重庆人当然离不开火锅、川菜,火炎炎火锅、民兴食府、馋嘴烧鸡公等餐饮店也已进驻,为吸引客源还纷纷打出“新店开业8.8折酬宾”等广告横幅,一派红火景象。

  “刚住进来的时候还不太方便,现在公交线路多了,班次也频繁了,旁边的地铁很快也要通车,生活设施越来越齐全。”记者与刚在超市买完菜的重庆姑娘小梅攀谈起来。出生于1986年的小梅家在重庆市石柱县,去年重庆大学研究生毕业,找到一份邮局的工作,收入不算太高,但很稳定。“刚毕业的时候也在外面租过房子,和2个同学合租的三室一厅,平摊下来租金也不比现在公租房贵多少。”小梅告诉记者,她现在租住的单间面积大约30多平方米,租金11元/平方米,加上物业管理费,月租在400元左右。“公租房虽然房子不大,但完全是属于自己的空间,有家的感觉。”

  在记者的请求下,开朗好客的小梅同意带记者去她的小天地看看。走进这个30多平方米的房间,立刻能感受到主人对生活的热爱。虽然电器家具档次不高,但一应俱全,书桌上摆放着小梅和家人的照片,冰箱上贴满了可爱的卡通冰箱贴,窗口挂着美丽的风铃,阳台上还放着一双白色的舞鞋。“原本打算就买张床、一个衣柜就行了,搬进来后东西越买越多。毕竟感觉是个家了,还是要弄好一点。”小梅笑着对记者说。

  小梅说她很幸运,公租房第一次摇号她就申请了,当时中签率达到60%以上,她顺利中签。“我有两个同学第一次也申请了,可惜材料没备全,没摇上。以后的几次摇号人越来越多,最合适的单间配套也比较难中签了。”小梅告诉记者。

  当记者问小梅,五年后是否会考虑购买公租房时,小梅表示,这得看当时购买的政策和价格。“我毕竟年轻,学历、工作也还可以,以后结婚了两个人一起努力,有能力还是要买商品房的。”小梅说,现在父母还在石柱农村务农,以后有条件希望能把父母接过来,五年以后如果政策允许,她很想为父母买一套公租房在重庆安个家。

  政府投入“真金白银”

  社会资本陆续跟进

  在重庆市公共租赁房管理局的一张公租房布点图上记者看到,重庆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布局在一二环线之间轻轨沿线或交通条件较好的21个大型聚居区中,3年计划开工建设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

  400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建设目标,对于重庆来说,同样意味着巨大的“地”和“钱”的压力。重庆市长黄奇帆对重庆公租房的“大账”如此计算:建设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需要土地3万亩,约需建设资金1000亿元。

  首先是土地问题。3万亩,如此大规模的可征地以及巨额征地费用,对于负责行使城市土地使用权益的地方政府来说,难度不小。

  “重庆能拿出这么多公租房用地,胜在一个‘早’字。”重庆公租房管理局局长郭唐勇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据郭唐勇介绍,早在2001年重庆就开始通过市政府直属的投资集团进行土地的一级开发,完成征地拆迁后将净地储备在政府手中。2002年,重庆市政府就发现以往的供地模式很容易产生土地闲置,开发商囤地现象难以避免,于是明确要求国土部门以项目决定供地,没项目不能供地;每次批地的规模,必须控制在300亩以内,避免开发商拿了大片土地却开发不完,造成土地闲置的现象。于是,土地储备就主要控制在政府而不是开发商手中,在长达十年的积累后,重庆市政府手中的土地储备量已达到30万亩。“如今我们拿出10%用来建公租房,一点问题都没有。”郭唐勇说。

  按照“大账”,重庆拿出3万亩土地建公租房,这一部分的土地出让金就令政府减收600亿元,加上还要投入的1000亿元建设成本,这一减一投与2009年重庆地方财政收入1165.7亿元基本相当。那么,重庆建公租房所需的千亿元资金究竟如何筹措?

  按照重庆市政府的设计,重庆市每年通过中央政府的专项补助、市级财政补助、土地出让收益的5%以及征收的房产税等投入公租房建设,占公租房建设资金的30%,约300亿元。其余70%则通过融资解决。“中央财政在重庆公租房建设上累计已投入资金100亿元。”郭唐勇告诉记者。

  在别的城市难以进行下去的公租房社会融资,在重庆却非常顺利。“重庆已设计了一整套的公租房运营模式,政府又真金白银地投入那么多土地、资金,建设也完全落到实处,这样一个安全优质的资产,银行等商业机构当然愿意提供资金给我们。”郭唐勇表示。

  事实上,政府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租房建设的可行性。由于重庆政府土地、资金等都能落到实处,社会资金对这个项目就有足够信心。据记者了解,公积金管理部门去年提供给重庆公租房建设30亿元的贷款,今年又将投入40亿元;同时45亿元的社保资金也已到位,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主的商业银行也提供了300亿元的商业贷款授信额度,且利率有所下浮;预计今年通过大型国企、保险机构等非银行内机构可获得融资500亿元。

  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一盘环环相扣的棋局

  重庆公租房之所以进行得如此顺利,首先是因为政府态度坚定。而这种态度的背后,是一盘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大棋局”,公租房的全面建设可以看作是走活这一整盘棋中的关键一步。

  2007年6月,重庆和成都获批成立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和武汉城市圈一起,形成四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由此中国土地上由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内陆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布局全部完成。而成渝实验区的主要目标是探索改变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方式,希望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在各个方面,享有与城市居民一样平等的权利、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同质化的生活条件。

  2010年,一场规模空前的户籍制度改革在重庆启动。重庆的改革目标是,到2020年,重庆市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将升至60%左右,这意味近1000万农村人口将转户进城。与此同时,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农村土地处置机制也正通过“地票交易”的试点方式进行。即在优先保障农村发展用地需求的前提下,将转户居民自愿退出的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复垦为耕地,验收确认后形成的指标在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公开交易。

  户籍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需大幅提升的情况下,能否顺利实现数以百万计的农村人口城市化,考验着重庆就业、居住、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和配套体系的能力,同时伴随着一系列深层次的社会变迁。

  农民进城后,首先要“安居”,然后才是“乐业”,住房保障必须要及时跟上。而重庆的公租房建设与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步进行,一方面可以看作是“十二五”全国保障房建设一盘棋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则是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一环。这一环一旦缺失,农民将很难在城市真正安下家,就可能出现农民进城后再度回流农村,那么宅基地流转、户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配套改革将可能存在制度瑕疵。

  对于重庆市政府来说,公租房这步棋必须走好,走活。而正是这种压力,转化成了重庆公租房建设强大的行动力。

()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