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萤石、磷矿等资源的保护让相关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价值迅速回归,这只是一个开始。有关专家称,“十二五”时期,资源保护将继续受到高度重视,保护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力度进一步增强,战略性资源卖出“白菜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不可否认,随着政策的陆续推出,有关资源的价值得到回归。二级市场投资者在炒作某种资源时也往往以有望复制稀土作为噱头。但同时也需要看到,资源价格的暴涨对于上下游行业造成的伤害。我们乐见资源得到保护,但不希望价值回归受到曲解,如果所有的资源都像稀土那样在短期内价格疯狂上涨,可能未必是一件好事。
资源价格的暴涨,使得下游企业遭遇沉重的成本压力,更为严重的是原料供应不足造成的生产中断。今年前7个月,国内八大稀土品种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镝铁合金和氧化镝涨幅最高,分别达806.9%%和768.06%。受稀土价格上涨影响,一些下游厂家压缩生产计划甚至停产;部分重要的稀土应用领域甚至开始寻找替代产品,如变频家电重新开始使用原本已被钕铁硼替代的氧化铁。
资源价格暴涨固然让资源企业短期内盈利水平迅速回升,所拥有的资源价值迅速增长。但下游需求的萎缩反过来会抑制资源价格的暴涨,并导致炒作退潮和泡沫的破裂;需求萎缩从长期看还将导致过高的资源价格只能昙花一现。
还是以稀土为例,由于需求萎缩、库存过大,从7月中旬开始,稀土价格开始掉头向下。8月份八大稀土品种甚至无一上涨。在价格下跌过程中,一些在价格上涨时惜售的企业急于出货,促成价格进一步下跌。直至9月,稀土价格才出现企稳迹象。目前稀土氧化物价格距离最高点下跌20%-30%,部分产品甚至跌幅更大。
价格涨跌本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但异常波动对于产业的伤害显而易见。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资源价格稳定或者稳定上涨都可以,但是不要大起大落。那么,应该如何化解资源保护与资源价格剧烈波动之间的矛盾?
从资源价格暴涨的原因看,最直接的是市场的炒作。资源保护政策很多时候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一些矿山仍在私自开采,供给并没有市场预期的那样大幅减少,但是价格依然被炒到“天上”。具体原因表现为生产厂商刻意控制出货,贸易商大量囤积,有关市场主体的串通哄抬价格等。
为防范市场对资源的过度炒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产业预警机制,如定期通报行业的生产库存和社会库存的情况,是否超出合理的库存水平,让资源企业和下游企业清楚地了解市场状况、理性决策;对恶意的囤积和炒作行为进行打击;建立有关收储和抛储机制,用市场化手段进行调节。
当然,资源价格暴涨的根本原因还是资源保护政策本身,市场正是预期到未来供应量大幅减少才进行大肆炒作,使得政策效应提前显现。从稀土开采总量控制、生产指令性计划等政策看,供应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价格上涨才成为市场共识。因此,在制定资源保护政策时,应把握好合适的度,比如同时考虑下游需求的实际情况、逐步减少;对于不鼓励使用相关战略性资源的领域做出说明,让市场预期到需求也在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