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比亚迪电池基地通过环评 气味仍扰民

来源:南方日报
2011年09月30日08:50
通过环评的电池基地与周边村庄距离示意图。
通过环评的电池基地与周边村庄距离示意图。
争议核心中的<a href=比亚迪。丁玎摄" / width=400 height=266>
争议核心中的比亚迪。丁玎摄
比亚迪的零排放环保电动车。丁玎摄
比亚迪的零排放环保电动车。丁玎摄
接到投诉后环境监测车从9月19日起每天停在小区。刘昊摄
接到投诉后环境监测车从 9月19日起每天停在小区。刘昊摄

  “裁员门”、“业绩变脸门”的影响还未消退,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又陷入环保污染的漩涡中。

  近日,有媒体爆出深圳比亚迪宝龙工业园周边居民小区受比亚迪喷涂工艺排放的刺激性气体长期困扰,而小区不远处,一座由比亚迪投资建设,号称全球最大电池生产项目即将拔地而起。面对附近居民的质疑,企业声称按环保要求排放,环保部门也积极督促其整改。但在臭气排放治而不止、新能源材料环保安全标准有待健全的情况下,不少专家坦言,群众对污染隐患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

  据公开资料显示,这个顶着“新能源”、“巴菲特”光环的明星企业,在排污问题上已不乏前科,且多起案件罚款高达10万。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乘着政策东风走上发展快车道的当下,如何避免“新能源”催生“新污染”,理应引起社会与行业的深思。

  臭味扰民整改效果不满意

  在媒体未曝光前,比亚迪工厂的污染疑云数月前已在附近的几个小区中发酵。

  9月27日下午4点,在深圳龙岗区宝荷路宝龙工业区旁500米的南约社区振业峦山谷,本报记者一下车就闻到空气中飘着刺鼻的酸味。

  “现在还算是好的,半夜一两点,臭味可以把人呛醒。”住在20楼的业主张先生今年8月入住该小区,其孩子刚出生,家中还有一个老人,“晚上根本不敢开窗。”

  记者在振业峦山谷中走访时,刺鼻气味时有时无。“年初搬进来,有人告诉我这里气味很臭,我还不相信,直到8月我因为休养身体,白天也待在家里,才确定了臭味的存在,”业主陈小姐抱怨。

  “很多邻居搬到这里是想养老和带孩子的,”一位正在散步的老人说,“可是自从闻到臭味以后,大家都不敢住在这里。”记者注意到,每当小区内弥漫臭味时,正在玩耍的孩子们发出惊叫。

  莫名的臭味已经引起了业主们的“共愤”。在该楼盘的搜房论坛上,业主网友“suwl”发帖收集小区居民闻到毒气的时间、种类、强度、持续时长。记者注意到,从7月下旬开始,几乎每天都有居民反映闻到臭味或油漆味,时间从凌晨4点到晚上11点,没有规律可循,持续时长从15分钟到40小时不等。网友“bydbydbyd2011”发帖称,“8月17日22:30左右开始闻到臭味,臭到无法睡觉,开始用毯子捂住鼻子,一直到23:20熏到晕睡着了。”

  在振业峦山谷周边,只有比亚迪宝龙工业区一家工厂,且与小区紧紧相邻,步行5分钟之内可以到达。这令业主将工业区与臭味不由自主地联系起来。

  据此前媒体和部分业主的调查,比亚迪厂区内B3、B4、B5三栋厂房内均有为手机外壳喷漆的工序,居民所闻到的气味主要是喷漆废气中的苯系物,即挥发性有机废气(VOC)。

  振业峦山谷小区业主已多次向深圳人居环境委员会和各级环保部门投诉。蔡女士是小区热心的“维权”人士之一,她接连几次拨打12369中国环保热线投诉,“一介绍自己是振业峦山谷业主,对方就已经知道我们是投诉比亚迪的。”在小区内,几位居民还在自家阳台上挂出抗议污染的横幅。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在8月21日对振业峦山谷业主投诉的回复中提到,“比亚迪废气处理设施优化升级改造工程已于今年7月底完成,车间废气经管道收集进入废气处理设施处理后高空排放。”并在后续回复中说,“从8月22日起,该企业喷涂车间约减产50%。”然而小区居民反映, VOC气体散发点仍在排放废气,且臭味并没有得到改善。

  9月1日,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对废气仍在排放做出如下解释:“执法人员经对厂房四周及其楼顶废气处理设施检查,发现VOC气味主要来自于厂房一楼的喷漆水循环收集池密封性不足及楼顶处理设施的水帘工艺水箱未加盖。”

  执法人员当时责令该企业负责人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快进行整改,“整改期间应采取减产等紧急措施,尽量减少对周边片区的不良影响。”

  为监督整改效果,从9月19日开始,深圳市环保局的监测车就停在小区门口,并向三位居民发放了气体收集瓶,请他们在气味较浓时收集气体。

  从6月17日起,业主的投诉共得到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15次回复,表示一直在跟进督促企业改进,业主却对整改效果不甚满意。

  小区内不少居民反映,他们闻到气味后感到头痛、胸闷、恶心,呼吸道出现问题。他们认为,身体不适是吸进臭气所引起的,但为难的是,目前从医学上暂时无法认定臭气是身体不适的主要原因。

  深圳市龙岗区中心医院医生介绍,身体不适、患疾病的成因有很多,要确定VOC中毒,需要通过核磁共振等检测手段,但是这样的检查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国家化学建筑专家组副组长石玉梅教授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当VOC达到一定浓度时,人们短时间内会感到头痛、恶心、呕吐、四肢乏力。严重时会抽搐、昏迷,导致记忆力减退。VOC伤害人的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甚至血液系统。”

  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副院长李治民介绍,能否证明工业中毒,要基于居民的长期健康检查报告和环境监测结果。

  据相关环保部门有限公开的可查资料,比亚迪污染问题早有前科。深圳市环保部门2005年公开的十多起重大环保行政处罚中,比亚迪下辖公司就占了三起。即:深圳市比亚迪电子部品件有限公司未经审批,擅自增设负极充电生产线,并擅自转移危险废物;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审批,擅自增设LCD生产线。

  深圳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下称比亚迪汽车)更是因废水排放超标问题多次受到深圳市原环保局行政处罚。据有限公开的资料显示,仅2009年3月份至9月份比亚迪汽车日均外排废水量达到1465吨,超出公司排污许可证规定的允许最大日排水量158.6吨近10倍。

  与以往环境污染行为主要集中在“三高”企业相比,近来涉污事件的主角却频频出现在标榜“绿色社会责任”、“清洁环保”的知名企业上。如苹果供应商污染门事件,浙江海宁光伏企业晶科能源遭当地村民举报“排污导致31人患上癌症”等,近期纷纷见诸报端。对新能源产业之一的太阳能面板,其原料多晶硅在提炼过程中耗能污染的问题更早已被社会诟病一再整治。“新能源背后会否存在新污染”正成为这一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中的阿克琉斯之踵。

  “大众必须要有一点新认识新能源也有可能导致新污染。”广东省高科技产业商会秘书长王理宗告诉本报记者,任何一种新能源,即便终端使用是清洁的,但其加工过程是污染的,也不能称之为“清洁能源”。同样,标榜环保的新能源产品,在其加工过程中也未必全部符合环保要求。这意味着,企业高层在发展新能源产业,同样需要保留一份质疑与警惕之心,做到企业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态和谐两手抓。

  具体到新能源电池,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教授、研究员张仁元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电池本身就是一种化学物质,所以比亚迪新能源电池首先就是一种化工产品,有可能会产生两种污染:一是生产工程中的工艺排泄物污染;二是报废以后的电池污染。

  “锂电池属于新能源行业不错,但它也不能避免重金属污染的问题。”金属材料加工中有铅、砷、镉、汞、铬等都有可能会释放到灰尘和水中。

  事实上,对于给新能源汽车供电的另一种铅蓄电池,今年来,由于血铅超标事件频发,铅蓄电池行业就被环保部门铁腕整治并严格执行防护距离的标准。但锂电池一向被认为污染影响大大小于铅酸电池,又披着新能源材料的外衣,其生产一直缺乏类似卫生距离这样的刚性约束。遇到环境纠纷的时候,很可能就陷入无标准可参照的尴尬。

  有专家就提出,从现行法规上看,新能源材料产业在工业用地分类里面也没有对应的类别,一般将其归到电子工业类,那么环评报告书撰写过程中就可以相应简略和回避关于污染的关键问题。

  “外表光鲜的产品,其实和普通产品一样,其生产过程也可能产生污染。”一位不愿具名的环保专家向记者援引市场上流行的iPad为例证,其生产工艺并不环保。有些企业为了使结果达到低碳的标准,前期可能付出了更多的环保成本。“真正的环保,在生产的时候就要开始保持清洁,同时也应实行更严格的监管。”他说。

  王理宗建议,从企业的角度上考虑,企业在开发新能源产品时,不仅需要最大限度地将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带入设计、生产、流通等环节,同时,企业也亟需制定一整套完善的产品检验检测体系。从政府层面上看,除了加大相关奖惩监管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度,提高项目审批过程的透明度,公开项目信息以供公众监督则为上策。

  3

  新能源企业同样有污染不能忽视监管

  就在臭气问题悬而未决的时候,振业峦山谷的业主们又开始为饮水问题担忧楼盘不远处的工地上,数座厂房已初见雏形,预计两年后竣工投产的“电池厂”逐渐成为他们的焦虑之源。

  业主口中的电池厂,其实是比亚迪公司一个名为“新能源材料基地”磷酸铁锂电池项目。

  在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于2011年4月发布的《比亚迪新能源材料基地项目环评报告书》中提到,比亚迪新能源基地项目总投资82.51亿元,其中的78亿元用于铁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3.72亿元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铁动力锂电池项目2013年实现4.0GWh/年产,2014年全部投产后其产量达到8GWh/年,这相当于2010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之和。

  在这个庞大的锂电池生产航空母舰背后,《环评报告》也明确列出了项目周边敏感点的分布,炳坑水库、铜锣径水库位居其中。公开资料现实,这两大水库均囊括在东部供水工程和东深供水工程的网络中,属于当地重要水源地。

  《环评报告》称,炳坑水库位于项目的东南方向,与该项目的直线距离约1100米。而西南则的铜锣径水库,与项目工厂群有约1300米直线距离。

  不过,居民对此持有不同意见,一些居民为此请来专业人士进行测距,结果显示,如将这两个水库的面积按国家对水源保护区的要求(包括水库周边的自然保护区)来划分,则未来的比亚迪电池工厂群与两者的距离会大大缩短与炳坑水库水源保护区的最短直线距离仅有460米,与铜锣径水库水源保护区则为860米,距离三洲田水库为2100米。

  针对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项目所在地与以上3个水库的距离如此靠近,深圳市人居委曾回应称,国内没有对磷酸铁锂电池这样的新能源项目安全距离进行法律规定。《环评报告》中也称,“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但撰写该报告的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负责人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近日,面对本报记者的采访要求,比亚迪公司仅愿发来邮件回复称,“与宝龙工业园相关环保事项是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公司未来新建的新能源项目,也将按照国家相关环保要求来建设,追求绿色低碳、引领新能源变革一直是我司的宗旨。”

  然而,对上述意见,部分专家却持谨慎态度。原美国夏威夷大学环境专家董良杰介绍,虽然锂电池属于新能源行业,但重金属污染依旧无法解决。在金属材料加工过程中,甲醛有机溶剂、碳酸锂、磷酸氢二铵、砷化合物等有害物质会被释放到空气、土壤或水源当中,“潜在问题很多也很严重”。

  《环评报告》还提到,比亚迪宝龙工业园COD现有工程排放量20.81吨/年;电池厂建成后工程排放量将达到75.16吨/年,接近原来4倍。

  COD即化学需氧量,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含量多少的指标。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综上所述,董良杰说出自己的看法项目投产后,肯定增加周边环境负载。

  2

  最大电池基地通过环评上马

  1

  专家说法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新华都商学院中国能源经济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院长林伯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的能源利用率较发达国家的低,要改变能源结构,政策必然向新能源倾斜。但是林伯强称,企业开发新能源面临的风险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设备过剩,二是如何再利用,三是经济成本。实操起来,还是要从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上入手,这样才能降低成本。但不排除有部分企业,通过压缩环保、减排等方面的运营成本以降低支出。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彭松表示,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以及网络传播力量的增强,过去在环保方面有欠账的企业,与周边社区的矛盾可能会更容易爆发。对于这种趋势,企业、地方政府都要有所预期。增加环保投入也好、厂区搬迁也好,虽然看似要增加不少成本,但归根结底,这只是把本应由企业承担的成本,由外部转回企业内部罢了。要是继续罔顾环保问题,企业至少也得承担品牌、声誉损坏的隐性成本,得不偿失。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清晓说,在企业频曝“污染门”的背后,不仅有污染企业自身的问题,而且监管不力的地方政府也难脱关系。清晓建议,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改变地方政府的业绩考核机制,将环保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对于地方政府来讲,不仅仅要追求经济指标增长最大化,还必须保证当地环境能够可持续发展。另外,还应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不单指处罚金额的上升,更重要的是,要改变“以罚代治理”的监管模式,否则,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就永远是一座海市蜃楼。

  企业节省环境成本得不偿失监管不力地方政府难脱干系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刘玉洲)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