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民间借贷崩盘或成股市转强契机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徐绍峰
2011年10月03日14:45

  股市资金与民间借贷此消彼长的关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引人注目。

  当温州民间高利贷月息最低4分,最高达1毛5时,谁还会对形同“鸡肋”、毫无财富效应的股市表示兴趣?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600295)、陕西的神木、江苏的泗洪县石集乡……在中国众多的城

市和广袤的乡村,民间借贷的高回报,早已成为各路资金趋之若骛的热土。

  A股从6000点的高空跌落之后,很长时间里,楼市一直是股市资金强劲而有力的争夺者。股市涨跌无常、牛短熊长与楼市只涨不跌、牛气冲天,不仅吸纳了股市外围的巨量热钱,也吸引了股市的存量资金。楼市遭遇严厉调控后,一部分炒房资金转战二三线城市,一部分楼市热钱在农产品(000061)市场、艺术品市场、钱币市场、黄金市场东冲西突。然而,到了今年,银行信贷的持续收紧,让高利贷变得炙手可热,江苏泗洪县石集乡一批放贷者因为放贷而一夜暴富开上宝马、坐上名车、过上吃香喝辣的生活,更是诱惑着无数热钱,也让民间借贷成了继楼市之后,又一个与股市展开资金争夺的强劲对手。在温州,房地产投资的利润,早已勾不起温州炒房团的兴趣,现在,因私营领域融资紧张而给民间借贷带来的红火生意,已经让温州人看到了另一个淘金沃土。一项调查显示,温州有八成以上的家庭个人和五成以上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近几个月来,温州担保公司数量迅猛增至200多家。在江苏泗洪石集乡,全乡5800多户人家中参与民间借贷的就有1740户,参与者中有干部、有教师、有农民。而在鄂尔多斯,民间借贷的高回报甚至让在京工作的白领不惜辞职回家做借贷生意。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民间借贷仍在一些地方以不为人知的方式疯狂生长,无数资金正在源源不断地流进这个看上去能让人一夜暴富的“新兴产业”。

  正如楼市的泡沫迟早要破裂一样,热得发烫的民间借贷现在也出现了崩盘趋势:身负巨额债务的温州眼镜行业龙头企业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突然在9月21日晚间不知所踪;温州市永嘉人施晓洁,在以高利率向社会筹集资金约13亿元后,于9月21日携带这些资金举家潜逃……据不完全统计,从9月12日至22日,10天时间内,温州当地已经有7家企业的老板被卷入“失踪”漩涡,行业涉及机械、阀门等制造业。政府有关负责人更透露,仅9月22日一天,温州就有9个老板“跑路”。温州企业老板“批量失踪”,不仅惊动了众多债主,也加剧了人们对民间借贷崩盘的担忧。因为,有消息称,胡福林真实欠款高达20多亿元,其中,仅民间高利贷就多达12亿元,月息2000多万元。人们担心,企业老板接连“失踪”,会在企业间产生“传染效应”,加速民间借贷链条的断裂,进而引发民间借贷的区域性崩盘。现在,在泗洪县石集乡,随着民间借贷的崩盘,老百姓的血汗钱全都打了水漂,人们最关心的已经不是能赚多少钱,而是我们的钱什么时候能够追回来?施晓洁的债主们,同样关心的是“这钱还能不能要得回”?

  尽管民间借贷仍在吸引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各路资金的不断加盟,但已经出现的老板失踪和老百姓讨债的案例,无疑会警醒日趋疯狂的民间借贷,也会让那些期待一夜暴富的发热头脑有所冷却、让无所畏惧的资金有所忌惮。当然,愈演愈烈的民间借贷纠纷,还会引起管理层的重视,推动相关政策的出台,比如,沪深交易所日前就“委托理财”和“委托贷款”事宜向上市公司发放问卷调查表,要求上市公司填报今年以来所进行的委托贷款和委托理财情况。这些“基本面”的微妙变化,对股市资金面自然构成潜在利好,也可能是股市借此出现强劲反弹行情的重要契机。现在,已有传闻显示,温州民间放贷的回款有些已经缓缓流入股市。当然,社会热钱不做民间借贷,也并不必然流入股市,一如不炒房的资金,并不必然流入股市一样。要让外围资金愿意入市,除外力挤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增强股市内在吸引力,让股市产生财富效应。否则,热钱即便不流向民间借贷市场,也会流向下一个更具暴利、更便于炒作的领域。

  赌博心态或致资金链断裂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四伏

  据经济之声报道,温州素有中国经济的风向标之称,要看中国货币政策紧不紧,只要看温州民间借贷活不活跃就知道了。在温州当地采访时,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企业主们对银根紧缩的抱怨:

  企业主:大部分的企业都是靠民间借贷来生存。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资金就是血。贷帮网创始人尹飞分析说,依据他跟企业打交道的经验,中小企业拿到订单之后,人家给它30%的定金,它再组织70%的资金进行生产。以20%的年利率借款,一年之内把资金滚动10次,每次赚个10%,企业就起来了。但是现在,用工荒、钱荒、电荒,高成本和高税负,“三荒两高”已让企业效益大幅下滑,盈利空间急剧缩小,钱荒更是首屈一指。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很多企业被迫转向了民间借贷:

  周德文:因为资金链面临断裂很多中小企业铤而走险,正规金融机构得不到贷款很多中小企业被迫转向民间借贷,而这些民间借贷都是高利率,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中小企业不借这个钱就会马上停工倒闭。

  不借立马就死,借还有生的希望。很多企业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走向高利贷。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601988)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企业选择苦撑,一旦熬不下去,最后的结果就是资金链断裂。

  郭田勇:这些企业他可能最终存在赌一赌的心理,我现在碰到的问题只是暂时性的,未来它的市场情况会向好,只要能挺一段时间就行。而一旦经济没有朝着他们预期的方向走,这样就容易导致债务链条在最终环节上就发生断裂。

  令情况更加糟糕的是,流向制造业的资金可能只占民间借贷市场很小的一部分。一位参与放贷的企业老板金先生告诉记者,在不断拉长的借贷资金链条中,利息被层层推高,高昂的利息使得大部分资金只能是流向房地产、工程招标、甚至是赌博等高回报、同时也是高风险的领域。房地产刹车一踩,很多投资就死在里头了。在借贷链条中一个环节出问题,多米诺效应也就随之而来。

  金先生:所有的钱都放在你这边,你这个担保公司,你放给谁呢?你只能是交给风险大的人。去外面投资的人找个理由说,我外面有个地产在投资,我需要多少钱。我们做企业的,利息3分,年利息算起来36%,你只是加工型的,你根本没有什么暴利。

  知名财经评论人刘兴亮则从资金来源分析说,不可否认许多人是受到暴利的诱惑而跻身民间借贷,但更多的恐怕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刘兴亮:中小企业我是求贷无路,只好去找民间资金。老百姓是找不到投资的地方,股市跌得很厉害,房市也不行了,投什么呢?它宁可冒点风险,它钱给担保公司,很多种因素,有大环境的,有小环境的,结合在一起,就导致很多钱积聚在灰色市场上。

  民间借贷的疯狂,除了宏观政策收紧之外,还有来自制度层面的原因。国家这两年实际上已经默许民间借贷的发展,但对它的监管却有所欠缺,且往往停留于事后的打击上。

  浙江省一份民间融资报告显示,2010年浙江民间融资规模超过1.5万亿。金融危机之后,浙江民间融资规模呈扩大之势。这一报告的起草者、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李有星告诉记者,这两年民间借贷的疯长跟国家管制的松动密切相关。

  李有星:过去国家对经营货币财产这个领域,管制应该说是比较严格的,但是这几年特别是金融危机出来以后,国家大的层面上来讲呢对民间借贷有所松动。过去我们讲民间借贷是地下、非阳光化,实际上现在已经是公开化。

  但在放松管制的同时,国家对民间借贷活动的监管实际上是一直缺位的:

  李有星:我们对正规金融的监管是一行三会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但是对于民间实际上也是经营货币的行为实际上是缺乏监管。首先从中央层面只是有了两个,一个是打击非法集资的办公室,一个是打击非法证券活动的办公室,但是民间融资谁来主管,国家的层面没有作出一个明确的规定。

  李有星说,监管的缺位,导致国家往往把风险控制集中在了高利贷事件发生之后的处理和打击非法集资上。

  李有星:如果你不往前段进行调节,事前、事中、事后进行某种制度性的管理的话,光靠打背后的末端这个效果肯定是比较差的了。

  企业老板集中出逃已经引起了温州政府的注意。当地政府已急派工作组进驻银行,要求“不抽资、不压贷”,试图为企业争取喘息时间。据李有星透露,浙江省金融办也正在考虑出台民间借贷的管理办法。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