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 > 最新消息

温州企业获得当地银行支持 债务危机初现转机

来源:新京报 作者:苏曼丽
2011年10月17日07:29
中小企业贷款状况
中小企业贷款状况
\民间借贷资金用途
\民间借贷资金用途

  通过设立专项小组并设立扶持基金,温州老板“跑路风”、企业“倒闭潮”、债务人“跳楼”频发事件基本得到控制。在得到当地银行支持后,部分“跑路”老板已经开始回国“自救”,温州的企业债务之危初现转机端倪。

  

温州企业债务之危初现转机

  当地政府多手段“救市”,老板“跑路风”、企业“倒闭潮”、债务人“跳楼”事件基本得到控制

  据新华社电 此前因爆发债务危机而人心惶惶的温州城近期局面渐渐趋向稳定,老板“跑路风”、企业“倒闭潮”、债务人“跳楼”频发事件基本得到控制。半个月来,经当地政府、银行、企业及社会各界同心协力的应对,温州的企业债务之危初现转机端倪。

  温州市成立专项小组并设立扶持基金

  危机发生后的9月底,温州市成立了规范民间金融秩序、推进经济转型发展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民间金融风险和企业关停后的处置工作。建立法院、金融办、经信委、银监联席会议制度,对联络协调小组碰到的疑难复杂问题进行研究协调。

  温州市组织25个联络协调小组派驻全市25家商业银行,固定坐班制。这些“特派员”干的“特种活”是:与各银行一道,对所属信贷企业一一排查摸底,对有问题、隐患、风险的企业一家家“排雷除险”,预警“跑路”、“倒闭”卷土重来。对每一笔贷款实行“过问制”,“督察”银行对生产正常的企业不抽资、不压贷、不延贷。

  欧波朗洁具有限公司生意好,有订单,但1580万元的贷款归还银行后无法续贷,原因是企业找的新担保人一时没落实。如果无法续贷,企业将受到民间借贷高利的“压迫”,重蹈前人出走、倒闭的覆辙。派驻的联络组发现这个问题后,及时与银行沟通商量,最后决定马上续贷,容忍企业在3个月内找到担保人,从而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10月13日,温州市政府设立了5亿元专项资金,作为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温州市财政出台“税费新政17条”,重点是帮扶企业摆脱困境、解决兼并重组中遇到的相关税费问题。

  “跑路”老板回国“自救”

  温州企业界普遍认为,导致温州一些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债务危机的源头是企业通往银行的“资金池”枯竭。

  为了救市,温州各大银行向各自上级总行申请追加信贷规模、实行贷款利率差异化、创新金融产品,下降贷款利率,助力温州中小企业破除资金困境。

  各银行统一行动,对生产正常、资金困难的企业坚决不收贷、不压贷、不延贷、不浮息、不搭售理财产品。

  温州市是全国贷款质量最高的城市之一,不良贷款率仅0.37%。为切实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各银行放宽对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的考核要求,从而放宽贷款风险容忍度。各行一般将容忍度放宽至1%—2%。

  温州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所欠银行及民间借贷10多亿元,温州市分行是该企业最大的债权银行。目前,该行放给信泰集团的固定资产贷款1.48亿元,流动资金6100万元,共计2.09亿元。中行温州市分行在省行的支持下,对原贷款一不抽,二不压,而且贷期适当延长,利率适当优惠,流动资金适当增加。

  在局面迅速扭转的情况下,10月9日—10日, 奥米公司董事长孙福财、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等人分别从美国等地回来了。孙福财回来后,制定了重组企业、重接资金链的方案,并为重组企业之事奔波。胡福林每天24小时吃住在公司进行“自救”。据称眼镜生产线已部分复工,10月20日可恢复到50%,几个月后可全面复工。而且,已制定了组建眼镜制造和代理国内外顶级品牌的连锁经营集团的方案,努力实现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化解债务危机需推动金融改革

  危机当头,针对民间借贷的质疑声不断,温州市委市政府研判:要正确看待民间金融的作用,它在温州有着深厚的土壤,是温州经济不可或缺的“微循环”。温州民间金融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促进了温州经济发展。

  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认为,温州金融和企业存在“两多两难”的特点:民资多(达1100亿元)、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达14万家)、融资难。如何解决这两对矛盾,中间缺少一个桥梁,即金融体制问题。这是温州推进金融改革的重点,也是切入点。

  陈德荣表示,要加快推进温州地方金融改革创新,核心是建立三个体系:为大批中小民企服务的金融机构体系;为民间资金和中小企业搭建资金交易的市场体系;为防范风险而建立地方金融监管体系,这是从根本上防范债务危机的主要出路。

  温州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认为,化解债务危机需标本兼治。治本是推进温州金融改革,浮动存、贷款利率,使正规金融机构吸收大量民资以满足中小企业正当的资金需求。

  具体举措

  温州国税推五举措促出口退税

  温州市国税局周六表示,已出台五大措施,加快出口退税工作,帮助出口企业缓解资金压力。

  措施中规定,所有外贸企业均可按月办理两次出口退税,而此前除重点外贸企业可享受每月两次退税外,其他企业每月只可退税一次。该措施将加快退税进度,让外贸企业现金流运转得更快。此外,国税局还规定实行出口企业分类管理办法,简化审批流程;开展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业务;积极争取为新办生产企业提前退税,以及加强出口退税政策辅导和宣传培训等。

  本报记者 沈玮青 据《温州日报》综合报道

  服装商会成立互助基金

  上周六,部分温州中小服装企业召开座谈会,会上决定成立互助基金,为有需要的会员企业提供临时资金周转。

  温州市服装商会会长郑晨爱表示,在这次“跑路”风波中,温州服装行业生产经营情况基本稳定,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跑路”企业。但是温州中小服装企业同样存在融资难题,尤其是年关将至,服装企业进入生产销售旺季,资金需求量更是平时的2-3倍。该商会拟成立温州服装行业金融互助基金,企业自愿参与,初步建议每份互助50万元,预计基金筹资总额度2000万-5000万元。

  本报记者 沈玮青 据《温州日报》综合报道

  研究报告

  近6成中小企业认为银行贷款难

  本报讯 (记者苏曼丽)渣打银行近日发布的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显示,近60%的中小企业认为从银行融资“有难度”甚至“基本不可能”,对于未来融资环境能否得到改善,多数中小企业表示了谨慎看法。

  该报告调研了1643家中小企业。报告显示,三季度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为47.37,华东地区的中小企业信心程度相对较弱,为44.2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融资方面,有超过60%的中小企业银行融资比例在30%以下,其中华东地区81.94%的中小企业来自银行融资占全部负债比例在30%以下,较全国平均水平低了近十二个百分点。有约40%的企业贷款利率维持在基准利率水平,另有约20%企业上浮10%-30%左右。

  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银行是其最重要的传统外部融资渠道。据调研,在使用过所有融资渠道中,银行占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比例高达70.13%,除了小部分中小企业融资后将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方面投资外,大部分企业用于满足日常营运资金需求。但是中小企业在银行获得的贷款情况并不乐观。调查显示,有近40%的企业认为贷款“有难度但还能获得”,有不到20%的受访企业认为贷款“基本不可能”。与之相对应的超过40%的银行不太愿意借款给中小企业。

  温州民间借贷风波下的“救赎”

  ●多家银行表示,优先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并给出利率优惠

  ●分析称目前出台的应急政策只能治标,长期来看民间金融期待变革

  温州,是我国民营经济和民营资本最响亮的代名词。但最近这段时间,温州老板跑路、温州企业倒闭的负面新闻不断。十一之后,国务院出台支持小微企业的金融财税政策“国九条”、银行积极表态、跑路老板陆续回归,恐慌的温州正在慢慢平复。

  温州民间借贷35%流入实体经济

  温州GDP占全国总量不到1%,但拥有超过40万家企业,其中多数为小型企业。这些企业高度依赖民间借贷市场融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却很低。

  根据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的官方预测,截至2011年6月底,温州民间借贷规模已达到银行信贷总量的20%,即1100亿元左右,比一年前的800亿元有较大增长。央行于2004年的相同调查显示,当时温州民间借贷规模已达420亿元。

  事实上,温州民间借贷自古有之,为何此次发生大规模的资金断裂危机?资料显示,此轮民间融资潮发生在2008-2009年的大规模信贷扩张之后、于2010年开始收紧信贷之时,包括银行的表外信贷和民间借贷开始快速增长。

  “官方存贷款利率相对于通胀和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而言非常低,促成了上述情况的发生。民间借贷年利率,从直接贷款的20%左右到通过中介贷款的逾40%不等,对投资者来说极具吸引力,但作为企业的可持续融资成本来说过高。”瑞银近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

  据央行温州中心支行此前披露的数据,2011年仅有35%的民间借贷流入实体经济产业,较2004年逾90%的比例大为下降。其余的贷款或是进入房地产行业,或是在非正规的金融中介之间流转。

  瑞银报告认为,由于实体经济放缓、房地产市场降温,且正规银行贷款持续收紧,一些企业可能无法履行债务。围绕这些案件的媒体炒作,进一步激发了对银行资产质量和房地产市场放缓的担忧情绪。分析师谢亚轩认为,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当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的时候,有可能才是民间信贷真正危险的时候。

  分析称对银行体系影响较小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4月份以来,有20多名企业老板因无法偿还债务而出逃。这场跑路风波对银行体系影响有多大?温州是中国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吗?

  位于温州市龙湾经济开发区的温州菲林便利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天虹“蒸发”了,之前贷款给该企业的广发银行透露,国庆前温州分行已将该公司列为预警企业,经对企业的授信合同再次审查,授信主合同及合同和附件的签订符合该行要求,保证抵押担保有效,抵押物评估价合理。

  招商证券分析师谢亚轩认为,向小微企业贷款占银行全部贷款比重较大的主要是股份制银行和其他类型银行,而对金融稳定性影响较大的大型国有银行向小微企业贷款的比重较小。他认为,民间借贷出现的问题传导至银行的影响程度较小,不会威胁到金融系统的稳定。

  温州市银监局局长张有荣近期对外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温州有21家银行受此次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牵连,直接或间接受到牵连的资金是15.86亿元,温州目前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2.72亿元,即使15.86亿元全部变成不良贷款,总牵涉资金也只有38.58亿元,约占温州现有6123亿元贷款总额的0.62%。

  “由于温州政府与中央有关部门、银行以及当地企业已协同合作来稳定实体经济中的信贷,围绕民间借贷问题的恐慌和假想的最坏情况可能已经结束。在银行提供流动性和政府的帮助下,未来几个月温州可能将出现企业与债务重组。”瑞银报告指出,但关于其他地区民间借贷的问题,如浙江其他地区、山西、内蒙古、福建和广东部分地区可能会继续涌现。除投资者避险情绪上升外,房地产市场的降温以及出口的疲弱将为主要因素。很多散户投资者(家庭和企业)将会受影响,但对银行业的影响较小。

  银行集体救赎

  “补血”温州的行动正铺开,部分“跑路”老板相继回归。温州当地一度出现的恐慌情绪正在慢慢平复。

  温州问题引起高层注意。10月3日至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往浙江绍兴和温州考察,上周出台支持小微企业的金融、财税政策“国九条”,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将成立规模为2亿的自助基金,包括国有大型银行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积极表态力挺中小企业及浙江。温州老板跑路潮最终演变成对中小企业的集体救赎。

  中国、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均表示,已争取贷款规模,优先用于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银行还开始帮扶工作,总体而言银行对生产正常的企业,在“不压贷、不抽资”;对资金一时有困难的企业,联合其他银行统一开展救助;对已经出现危机的企业,尽可能给予资金帮扶,支持企业开展重组。

  为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银行对温州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利率也给出优惠。农业银行温州分行对中小企业新发放贷款实行利率优惠政策,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最高不超过基准利率的30%。据测算,仅此一项政策,企业信贷资金总体成本将会出现10%左右的下降。

  邮储银行浙江分行给出的最低可执行基准利率则是最高上浮不得超过人行基准利率上浮25%。建行温州分行贷款利率下降10个百分点,最高上浮不超过30%,温州分行将当前企业贷款利率降至上浮15%。

  民间金融期待变革

  温州此次危机或许在政府的力挺中安然度过,但事实上对于政府是否该出手救温州仍有争论。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指出,自2010年货币政策转向以来,以高利贷为特征的民间借贷市场的风险日益趋高,除浙江外,江苏、福建、河南以及内蒙古等地的民间借贷市场情形亦不容乐观。从目前的情况来观察,肯定先要救急,而不能眼看着危机扩大化。若处理不当可能爆发中国式次贷危机。不过,现在出台的一系列应急政策只能治标,长期来看则是金融业改革的问题,若想真正化解危机就需标本兼治。一方面金融业要最优化,要使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都能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利率应该自由化,要从体制上解决这一问题。

  “期望大银行十分关注小微企业贷款,那是不现实的。大银行官僚主义严重,决策程序冗长,成本高企,弯不下腰来。这是永久的事实,中外皆然。小微企业必须依靠小微金融机构,主要是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和村镇银行。此外,民间借贷本身是合法的,长期以来它也对社会和经济起到了巨大作用。政府和人民都要肯定这一点。”万穗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长张化桥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

  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付兵涛表示,中国当前的民间借贷活动,其放贷主体如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产业投资基金等,恰好也就是中国的影子银行。因此,对民间借贷活动来说,目前最急需的不是放松对正规金融的管制,而是尽快完善法律法规,比如出台《放贷人条例》,使民间借贷活动有法可依。

  本报记者 苏曼丽 吴敏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