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想重蹈覆辙,即便现在是赔本赚吆喝。”一位南方券商高管感慨。
他所在的券商最近成立了代办股份转让总部,今后将全面介入新三板业务。
不少投行人士仍然忘记不了2009年的那个冬天,当他们一觉醒来,猛然发现创业板和中小板的地盘已被先知先觉的平安
和国信抢走。券商新三板的蛋糕还很小,52家拥有资格的券商,仅有27家开展过业务。
3月,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人民大会堂关于“新三板扩容基本到位”的讲话,许了券商新三板一个美好的未来。
西部证券派兵80人
据理财周报投行实验室统计,目前,新三板挂牌公司共有92家,其中,老牌券商申银万国共推荐24家,占比26%,位居第一。
“申万是最早介入新三板业务的券商,在新三板业务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已经拥有超过60个项目储备。”申银万国投资银行总部总经理周学群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榜眼西部证券推荐10家,探花为推荐9家的国信证券。
今年前三季度IPO承销保荐数量和费用的双料冠军平安证券却仅有1单,而且是2007年的项目。除了平安证券,大券商诸如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光大证券、招商证券也仅有一个挂牌项目。
对此,平安证券投行事业部执行总经理汪家胜告诉记者:“平安证券主要将精力放在IPO项目这一块,由于人力资源有限,对于对公司利润贡献较低的新三板业务,目前只能放一放。”
大券商还在埋头苦干IPO的时候,地方性券商西部证券已经悄然布局,自2008年始,西部证券已经加大对新三板的投入,目前拥有超过80人的项目团队,仅三年时间,已成功推荐10家公司挂牌。
西部证券代办股份转让总部负责人程晓明博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目前,西部证券的项目储备已超过100个,只要新三板扩容一开闸,就能马上申报20个项目。”
虽然西部证券大力发展新三板业务,不过,该业务还没有为其贡献利润。
“虽然目前新三板盈利能力不足,但是,新三板却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中,券商收益的1/3都是来源于新三板,中小券商更可能超出这一比例。”
目前,全国共有83个高新区,扩容后,一从事券商新三板业务的人士保守估计,“券商每年能从中获利150亿-200亿。”
政府补贴140万推动挂牌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由于资源的相对有限,不少券商选择了妥协,将主要精力放在效益更大的IPO项目上。“推荐一个公司挂牌新三板,券商一般只能拿到50万—100万元,后续的督导每年只有5万左右的收入,对于动辄上千万元的IPO项目保荐承销费,这一点确实太少了。”上述某南方券商高管说。
新三板处于尴尬阶段。目前,券商在新三板的收入主要来自三个途径,首先是取得挂牌前改制的财务顾问费,其次是推荐挂牌的费用,最后是公司进行定向增发的费用和股份转让的佣金。
虽然,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新三板扩容后引入的做市商制度会极大地增加券商的收入,而未来的转板也会增加券商投行的保荐承销收入,但这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未来。
而在实践层面上,成功“转板”的公司迄今为止有5家,分别是世纪瑞尔、北陆医药、久其软件、紫光华宇、佳讯飞鸿。
政策层面上,转板的“绿色通道”尚未开通,公司上市只能选择IPO通道。而一个项目的主办券商,不一定是该项目IPO的主承销商。
北陆医药挂牌新三板时,主办券商为广发证券,而上市的主承销商为瑞银证券。“广发那时候的项目比较多,忙不过来,而瑞银证券那时又希望介入创业板市场。”北陆医药的董秘刘宁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代办股份转让部门和券商的投行部门基本上是独立的,在转板的绿色通道还没得到管理层的认可前,新三板公司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转板。刘宁说,“只能IPO,由投行重新介入,所以,更换券商是很容易理解的。”
佳讯飞鸿也是如此,其新三板挂牌的主板券商为申银万国,IPO上市时主承销则变成了华泰联合。
除了券商的热情不高外,公司还缺少挂牌的资金。
一位长期从事新三板业务的人士说,“新三板的公司盈利能力一般,大部分存在现金流不足的情况。对于公司本身来说,除了提高知名度外,挂牌新三板没有太大好处,还要交上一笔推荐费。所以挂牌的动力显然不足。”
“更多的是政府在推动”,上述长期从事新三板业务的人士说。据其透露,公司挂牌新三板可以获得政府的补贴,中关村管委会补贴90万元,海淀区政府50万元。公司再用政府的补贴支付挂牌需要的费用,一般是律所15万元、会计师事务所45万元、券商80万元。 内核通过等于挂牌
“现在新三板及其监管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审核主要由证券业协会负责。”上述新三板业务人士表示,“挂牌程序比较简单,通过率较高,文件送到协会最快1-2个月可以就挂牌。”
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到,券商发现项目后,会进行尽职调查,然后将项目上报券商内核部门,内核通过后,券商就会将材料上报证券业协会进行审查。
上述新三板业务人士说,“审查一般都是形式上的,而公司挂牌也不必报证监局备案,而是要向当地政府申请挂牌资格,一般由中关村管委会负责。”
目前,不少券商都在争取在扩容前搭上新三板这趟“车”。
据理财周报投行实验室统计,自今年3月至今,已有19家公司挂牌新三板,而过去的6年,平均每年只有12家公司挂牌。
“在新三板扩容落实之前,为了减少政策变化带来的成本,相信不少券商都会尽快上报项目。第四季度可能迎来井喷。”一位长期研究新三板的分析师告诉理财周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