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政策·监管

记者、医学人员互换角色 求解公共卫生报道危机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马晓华
2011年10月25日01:34

  10月23日,卫生部新闻办主任宋树立首次确认了“八毛门”患儿确诊先天性巨结肠,目前在武汉手术。

  而此前的9月8日,深圳媒体曾以《十万元手术八毛钱治愈?》为题报道:深圳陈先生刚出生的儿子被深圳市儿童医院怀疑为先天性巨结肠,建议进行造瘘活检手术,手术费超

过十万。而他带儿子到广州市儿童医院就诊,接诊医生开了八毛钱“就治好了”。陈先生还因此向深圳市儿童医院索赔。

  这一事件的背后彰显了医学报道与事实之间的差距,给公众乃至事件相关人士带来了困惑。

  而事实上,近年来, “阴滋病”、“谣言”危机等事件多发的原因更在于科学家与媒体界沟通难以对等和有效。

  在卫生部门的支持下,一种科研工作者与记者互换角色的培训项目应运而生。

  国内成立较早的一家科学传播智库——科学媒介中心携手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邀请9名专业记者和9名科研人员加入,在北京将经历5个星期的角色互换实习。

  据该项目的发起人、科学媒介中心执行主任贾鹤鹏介绍,这一项目旨在促进科学家、医生以及工程师等科技工作者对新闻报道的重视与理解,并提升记者科学报道的能力,促使媒体与科技界达成共识、消除科学报道的偏差和误解。

  9名从事与生命科学和卫生健康领域相关的科研和临床专业人员主动体验记者角色。他们将分别至《第一财经日报》《健康时报》《新世纪周刊》等媒体担任实习记者,体会媒体工作者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科研发现等转换为大众读者喜闻乐见的内容,更好地理解媒体采访和报道的机制和需求。

  与此同时,来自包括本报等媒体的9名记者,将先后走进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等医疗机构担任实习科研助理等工作,体会科研和公共卫生工作的严肃、挑战和实际压力,提升科学报道的专业严谨程度。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