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FDI强劲 国际收支总顺差可能较大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梅俊彦
2011年10月25日02:56

  或许,企业家们和老百姓以后会渐渐发现持有外汇的自由度越来越高。

  昨日(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金麒麟”论坛上表示,可能在外汇上更多地“藏汇于民”,让他们自行决定运用。

  周小川同时着重指出,中国今年经常项目顺差将同比下降,FDI投资于服务业的占比也越来越高,国际收支更趋平衡和健康。

  中国外汇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醒称,“贸易顺差在减少,好像就显得结构比较均衡了,但是利润和效率会下降,也就是竞争力下降。所以在注重结构调整的同时也要注重贸易利润和贸易收益。”

  FDI投资服务业已近50%

  周小川昨日指出,“中国今年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将在4%左右,去年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为5.2%,今年上半年下降到2.8%。”

  “经常项目顺差/GDP=2.8%”是个什么概念?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丁志杰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个比值衡量的是国际收支,在经济学中有个4%的标准,“也就是说中国现在已经回落到4%以内,说明中国在前几年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今年全年来看,现在还要等一个季度才能拿到数字。但大体上看,今年的经常项目差额对GDP之比会比去年又有明显的下降。”周小川表示。

  虽然经常项目顺差与GDP的比值下降,但周小川指出,中国今年国际收支的总顺差可能还会比较大,主要因为今年FDI会比较强劲。

  周小川表示,FDI增长快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全球流动性相当充裕;二是全球经济中,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情况不是太好,所以投资回报目前来看存在疑问。“更多的资本流向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得到FDI的量也比较多。”

  数据显示,FDI投资于服务业的已经将近50%。周小川指出,这也是相当大的变化,随着这种变化,中国的国际收支会更加趋于健康和平衡。

  将更多地“藏汇于民”

  在中国国际收支的形势趋于平衡的背景下,周小川指出,人民币“走出去”也有一个重要的机会。“我们可能将更多的资源分配转向民间,包括对外汇来讲,更多地藏汇于民。所谓的‘藏汇于民’,并不是老百姓把外汇藏到自己手里,而是他们自行决定运用,包括投资等机会。”

  “我想周行长说的意思就是,在未来,允许居民,我更主要是指企业和机构,更为自由地持有外汇。”丁志杰指出,外汇实际上是海外资产,居民在国外的投资更多是通过金融机构来进行,“藏汇于民”并非指一般的老百姓在境内持有外汇。

  “比如像美国百姓持有中国的股票,更多是通过美国的机构间接持有。在这个过程中,藏汇于民的深度,主要取决于中国的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和海外资产管理的能力。”丁志杰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虽然9月新增外汇占款2472亿元,较上月减少1297亿元,但8月份新增外汇占款达3769.4亿元,环比增长超过七成。6、7月份新增外汇占款分别为2700亿元、2196亿元。“现在要把市场搞活,需要更全面和综合一点,让百姓不要太单一地经营自己的投资品种。”谭雅玲说。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