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方案已上报 外资保险有望经营交强险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蕾
2011年10月25日05:0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以下简称“交强险”)有望向在华外资保险公司敞开大门。本报记者昨日从有关渠道获悉,相关方案已经由保监会递交至更高层面,至于何时获批并实施,目前没有具体时间表。

  车险业务包括交强险和商业车险。按照目前的政策条例规定,

在华外资财险公司只能经营商业车险业务,而不能涉足交强险。在华外资财险如要经营车险业务,就要“借船渡江”,即与中资财险公司合作车险保单,各自承保其中的商业车险与交强险。考虑到成本、利润等因素,目前多数外资财险选择摒弃车险业务,专攻企财险等非车险业务。

  对于外资财险来说,涉足交强险可以帮助其扩大市场份额。目前,整个车险业务占国内财险市场半壁以上江山,而中国车险市场又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保险市场之一,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为此,不少在华外资财险开始做好入场准备,蓄势待发。“我们的母公司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车险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与数据支持。我们内部已专门设立车险研究小组,为未来进入交强险做好准备。”一家在华外资财险高管如是说。

  以美国利宝互助、日本三井住友两家为代表的在华外资财险公司,近两年来通过与中资同业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等合作的方式(即由外资销售商业车险,中资销售交强险),涉足了中国车险市场。保费落袋的同时,也为今后涉足交强险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与技术经验,尤其是将在华总部设于重庆的利宝互助,今年以来在车险市场上的冲劲已引起了同业的关注。

  不过,从短期来看,向外资放开交强险业务,对保险市场的影响有限。这是因为,一方面,目前在华外资财险机构网点不足、IT支持欠缺,这些在硬件条件上的“短板”,决定了短期内外资财险的车险保费规模将有限。

  另一方面,对于外资财险来说,前期的人力培训、资金投入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而之前国内车险承保亏损的经历,以及进入交强险可能遭遇的风险,也可能会让一些外资财险选择三思而后行。而有消息称,出于控制风险的考虑,只有符合相关条件的外资财险才可经营交强险业务。

  虽然短期影响有限,但长期而言,站在整个保险市场的角度来看,如果对外资开放交强险,并借此引进吸收外资财险在这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一来有利于推动我国交强险的经营管理水平,二来也能以充分的规模效应来分摊成本,从而以竞争推动整个车险市场的良性发展。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