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中国软着陆?瑞银:YES黑石:NO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杨可瞻
2011年10月26日02:52

  本周,宏观政策面传来的三大利好,似乎正将关于中国经济是否会软着陆的争论推向高潮。一方面,瑞银、澳新银行昨日(10月25日)均表示中国经济有望软着陆。另一方面,黑石却直言,中国经济增速将在未来几年降至7%~8%,未来将越来越难以赚钱。

  工资上涨VS信贷难

  对于中国经济将软着陆,瑞银似乎有一系列证据。据悉,该行中国策略师JohnTang表示,由于工资上涨,中国消费增长非常强劲。这将支持整个经济的扩张。另外,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师LiuLi-gang则认为,中国离“硬着陆”还有一定距离。中国国债占GDP的比例相当低,而且中国政府还拥有大量资产。如此富有的国家,很难让人相信会出现硬着陆危机。预计中国在本年度的GDP增长只会放缓到9.4%到9.5%,低于之前2010年的10.4%。

  有意思的是,瑞银所说的工资上涨因素确实存在。昨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截至9月,内地前三季度21省市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为21.7%。

  事实上,现在说中国经济将硬着陆似乎显得理由不足。今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9.1%,为2年来最慢升幅。尽管如此,工业增加值和零售销售额仍在上月实现了快速增长。此外,10月汇丰中国PMI预览值回升至51.1,为4个月来首次上升,表明经济放缓的势头似乎有所好转。

  但对于中国经济前景,黑石并不看好。该公司一份报告表示,中国GDP的增长速度将从过去十年的10.5%,降到在未来几年里的7%到8%。而中国每增加一元的GDP就需要0.30元的借贷成本,在2002年只有0.17元。对此,黑石亚洲信用债部门主管NeerajSeth甚至直言,中国的投资盈利空间正变得越来越小。要维持增长,必须看到不断增长的投入。

  黑石看空中国的理由也很简单,信贷放缓。其曾表示,无论是中国企业、房主还是政府都需要融资来实现生产,但信贷本身却在放缓。记者了解到,目前融资途径主要包括银行借贷、表外资产信贷以及股债承销。不过在今年前9个月中,上述融资却同比下降11.4%至9.8万亿元。

  黑石同时表示,因为民众增加了收入中的支出比重,储蓄正在下降。对此,Seth解释称,中国经济的再平衡在于,一旦推动内需与提供更好的社会暴涨,储蓄率会逐渐下降。由于过去10年中,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储蓄率必然会下降。

  硬着陆可能性不大

  事实上,中国一旦真的出现硬着陆,有着较强的地缘经济联系的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将首先感受到中国增长突然减弱的阵痛。这对整个亚洲的冲击,甚至将超过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据美银美林的经济学家预测,只要中国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两个百分点,“那将会导致金融震荡溢出中国传向亚洲”。而四个百分点的下降,则意味着波动将会到达包括俄国,科威特和芬兰在内的西亚和部分欧洲地区,并导致全球经济增长率下降0.5个百分点。

  那么,中国经济到底会选择哪条路?

  为此,《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采访了华融证劵经济分析师范贵龙。范贵龙表示,目前政策运用空间比较大,国情可以允许动用的足够的资源和力量来保证宏观经济实现软着陆,如果GDP增速下降到8%至8.5%国家将有所行动。他认为目前类似于2008年,遇到困难的多是中小企业而非国营企业。由于国有企业增长稳定,GDP下降的幅度将会有限。

  金元期货的股指期货高级研究员肖子会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硬着陆的可能性不大,目前风险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上。据她了解,今年房地产上下产业链占GDP的权重很大。如果房地产市场出现崩盘,产业链可能会遭遇超过40%的资金面损失。但她预计而且目前国内市场已经回收或吸收了3万亿流动资金,国家进一步加息回收可能性较小。而且国家近期在银行政策上适当放宽,房地产危局已经获得一定缓解。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