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银行平台债不断缩减 地方政府融资另谋他路

来源:新华网 作者:刘诗平
2011年10月26日17:12

  去年10.7万亿元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80%源自银行贷款。今明两年将是地方政府偿债的高峰期,今年预计到期的2.6万亿元政府性债务,引起市场持续关注。

  中国银行业协会26日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1年)》显示,短期内银行家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

的担忧并不强烈,但七成的银行家表示要严控或收缩平台债规模。专家建议,地方政府开辟多渠道融资才是正道。

  银行大幅缩减平台债 担心政府财力难偿债务

  今明两年内,银行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大量到期。中行两年内到期平台债约为17.6%,农行三年内到期约32%,建行今明两年到期将超20%。目前,地方融资平台的潜在风险已成为不少银行高层着力关注的重点领域。

  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普华永道向50家银行高层发放的800多份调查显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集中凸显”受到近六成受访银行家的关注。70.4%的银行家认为平台贷款最重要的风险是由于地方政府财力和债务规模不匹配造成资不抵债的代偿性风险,而其时滞性风险、政策性风险、集中度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也引起了银行家的普遍关注。

  调查显示,目前有46%的银行家表示2011年将严控平台债的规模,26%的银行家表示准备在现有贷款规模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收缩。深发展26日发布的首份银行三季报显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较年初减少29%。

  虽然银行家们对平台债显示出较强的关注度,但仅38.4%的受访银行家表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调控的政策效应未明显给银行经营带来压力。工行董事长姜建清曾非常有信心地表示,不出三年,中国能够解决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博客)(微博)认为,监管部门在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方面一直予以窗口指导,银行也有较为充裕的拨备和现金流覆盖,因此,短期内银行家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担忧并不强烈。

  平台债还款期可适当延长 政策出现松动

  为防止融资平台滚动续贷造成风险,监管部门高层曾在8月表示,对到期平台债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展期和借新还旧,严防其“改头换面”和“卷土重来”。

  但有调查显示,40.5%的银行家担心由于停贷造成半拉子工程对银行贷款质量产生不良印象。不少银行建议,一些平台贷款可能会因为停贷,资金无法正常周转,形成不良贷款,应注意保证其正常运转和整改同时进行。

  “对于存量贷款,要给企业、给地方政府消化、处理、逐步完善的时间和通道。”一位国有商业银行高层表示。

  来自权威部门的信息显示,未来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优化融资结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近期,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公开表示,对原有期限安排不合理的贷款,在其满足担保抵押落实、合同补正到位等条件后,根据现金流与还本付息的实际匹配情况,经批准可适当延长还款期限或展期一次。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博客)(微博)认为,允许融资平台贷款经批准展期一次,可缓解地方债可能因偿债时点过于集中而出现的流动性问题。但是,此次政策调整主要是试图避免存量因急刹车出现烂尾和坏账等问题,总体还是存量性的而不是增量性的。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博客)(微博)认为,此次银监会只是对于部分平台债管控政策微调,并不说明从严的大方向发生更改。“前段时间监管层将关注点放在整体风险防控上,防控风险政策出现 一刀切 状况,随着调查摸底,对于目前平台债情况较为清楚,将按贷款质量分别处理,因地制宜。”

  平台债仍面临阻力 多渠道融资是正道

  监管部门加强平台贷款清理规范工作一年多来,有效遏制其高增势头,实现降旧控新,但仍面临不少难点和问题。

  调查显示,半数银行家认为,地方政府处于相对强势地位,对政策的不完全理解使得清理规范工作受到一定阻力。42.1%的银行家认为,平台债务信息不透明使银行难以掌握全部债务情况,进而无法准确评估其偿还能力和还贷风险。

  还有银行从业人员提出,由于目前政策是以平台自身经营性现金流覆盖贷款本息程度进行风险权重计算,并没有考虑到融资平台的财政补贴、抵押担保等还款来源情况,因此现金流覆盖程度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平台债风险情况。

  “由于当前测算现金流时并不考虑担保抵押,这样对于一些自身现金流不足,但政策补贴或抵押担保充足的平台贷款就显得比较 吃亏 。”一位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人员告诉记者,例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并不产生现金流,但财政专项补贴却是明确、稳定的。

  目前平台贷款的清理仍面临诸多阻力,潜在风险不可忽视。专家建议,应推动融资平台成为市场化的运行主体,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充实公司资本金,引进民间投资改善股权结构,实现商业运作。

  “地方政府应加强负债管理,将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定期公布账款,以便形成地方政府债务的社会约束机制。”巴曙松说。

  专家建议,地方政府要想解决目前项目建设资金问题,不应过多依赖银行,而是探索多元化政府融资渠道。

  巴曙松认为,应允许贷方自行发债,解决基础设施类项目投资资金问题,或借助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力量,进行公益性基建类项目建设运营。

  日前,财政部通知,上海、浙江、广东、深圳获准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专家表示,此次“破冰之举”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意义重大。长期看来,这将有利于减少传统不透明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规模,降低我国货币增速,缓解中长期通胀压力,壮大地方债券融资市场。

(责任编辑:孟先亮)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