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把握风险 理性投资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陈光
2011年10月27日00:31

  阳光私募产品清盘、结构化证券投资产品清盘、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清盘……今年以来市场持续不景气,各类投资好手纷纷败下阵来,让清盘这个词显得格外热门。

  对于投资产品而言,清盘的名声并不好听,因为如果不是实在维持不下去,没有哪个投资经理愿意走到这一步。在年景好的时候,即使那些到期的产品也会想方设法展期继续存续,更别提诸多没有明确时间限制的产品了。

  有成立就会有清盘,作为一种市场退出方式,清盘本并不值得太过惊讶。就像那句耳熟能详的警示语“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各类投资产品也有其风险所在,当市场行情不好时,清盘的发生也就理所当然了。

  但对于多数投资者而言,清盘并不是简单的一丝遗憾,而是实实在在的损失。数据显示,不少阳光私募产品清盘时,产品业绩下跌了20%,更多的甚至有30%,而产品存续时间最短的甚至只有几个月。以阳光私募产品一般最低100万元门槛计算,有些产品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亏损了客户超过20万元资金,然后仅“抱歉”地说一声“清盘”。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阳光私募本身就是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投资者一开始就应当了解投资的风险,明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而不应该等亏损和清盘发生时怨天尤人。但这种观点有一个前提,就是投资者应当有能力合理评价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收益。简单而言,就是投资者在购买私募产品之时,应当明确知道风险有多高,自己能不能承受。而事实上,许多投资者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而在目前的市场格局下,投资者很难完成这一任务。

  投资基金,说白了就是把钱交给专业的人投资。公募基金是这样,私募基金虽然投资门槛更高,但本质依然是这样。而要从基金投资中获得较好收益,关键是要选对产品或者是选对投研团队。一个好的投研团队可以给投资者带来收益,而低水平的投研团队哪怕市场再好也会跑输大盘。因而如何评价一个投资团队的投研能力,是基金投资中最大的风险因素。尤其是投资风格各异的私募基金,不同水平的基金经理其产品的业绩表现可能天差地别。

  目前,国内私募投资者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他们或许相对富裕,能够承担更大的投资风险,但在挑选投资经理、判断投研团队能力方面依然是“门外汉”。尤其现在私募管理公司总数超过600家,各类产品的投资风格、操作策略更不相同,如何使投资者更好的辨别合适的投资产品、投研团队,成了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从一些成熟市场的经验看,多层次发展机构投资者以及更科学更细致地进行基金产品评价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

  与国内情况不同,在一些成熟市场国家,即使是高风险的私募基金市场,投资者也以一些大型机构投资者为主。他们有着更专业的投资眼光、更系统科学的评判方法,在市场内挑选合适私募基金进行投资,避免了个人投资者信息不全只能任凭私募基金经理们“忽悠”的弊端。

  另外,更科学细致地发展基金产品评价也是解决投资者投资基金“盲人摸象”问题的重要方法。通过专业团队对各类基金产品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给出更可行的投资建议,将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了解私募产品,把握投资风险,也能避免“事前不了解,事后空悲叹”的遗憾。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