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消费者有权利对“道德污点”企业说不

来源:新京报
2011年10月29日15:15

  - 深度解析

  “道德消费”从来不是一种道德强迫,只能倚靠每一个消费者的自觉选择。然而,随着商业文明的成熟,“道德消费”终会因为一些普适性的价值信条,而成为社会共识。

  日前, GUCCI(古驰)“虐待员工风波”经媒体披露后,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古驰公司中国总部发表声明称,已撤换有关的管理人员及店铺主管。

  然而,此事并未完结,此事在消费者中间还是引发了一场“会否购买道德污点企业产品”的讨论。据《新京报》“京报调查”调查显示,74.10%的受访者表示“坚决抵制,让不良行为付出代价”。

  很多消费者拒绝购买古驰产品的意愿说明,古驰的做法触犯了一些社会的基本信条。不让员工喝水、不准孕妇休息等等做法,不但侵犯了劳工权益,而且也有违人道。其不但要接受有关政府部门的处罚,而且也理应接受社会的惩罚。道德消费就是社会惩罚的一种方式。

  人们的经济行为从来不是单纯的功利算计。社会之所以能够维持一体,除了利益交换,还有赖于道德维系。因此,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的因素是很复杂的,消费者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物质需求和商品的性价比,还有道德因素。而道德对消费的影响,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在很多时候还是决定性的。

  如有些人出于宗教信仰,而拒绝食用某些动物,或者只吃素食。现在,在一些发达国家,人们因为关心环保和全球变暖,而拒绝肉食变成素食主义者,因为研究发现饲养牲畜也会排放大量温室气体,而且量还不少。

  和过去被动的“道德消费”相比,现在的“道德消费”实际上已经成为消费者主动利用手中的货币,影响商家、改变世界的一项权利。

  多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消费者对“血汗工厂”的抵制,已经深刻影响和塑造了全球商业生态。例如沃尔玛等跨国公司对其供应商都设立了严格的劳工条款。

  近年来,中国人的道德消费观念也越来越强烈。所以,古驰这样的世界知名奢侈品牌爆出“虐待劳工丑闻”,不可能不会激起舆论的指责和道德消费抵制。

  消费者善于运用“货币投票”的权利,倒逼商业履行基本的社会责任,也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

  尽管,现在很少有数据显示,道德消费对商家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这往往取决于,事件传播的广度,以及企业危机公关的速度、力度。事实上,尽管苹果公司及其供应商在中国陷入多起环保与“血汗工厂”事件当中,可是其旗下产品仍然销售火爆。不过,大家可以设想,如果苹果公司不是每一次都积极应对、整改,而是漠视公众诉求,道德消费抵制一旦持续下去,其业绩还会如此好看吗?

  现在,已经很少有企业有胆量去公然对抗消费者和社会基本信条。古驰第一时间撤换有关的管理人员及店铺主管,是明智的做法。不过,这并不能掩盖其长期以来责任的缺失。所以,消费者买不买账,还是问题。

  “道德消费”从来不是一种道德强迫,只能倚靠每一个消费者的自觉选择。然而,随着商业文明的成熟,“道德消费”终会因为一些普适性的价值信条,而成为社会共识。这样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均将无意去触犯或者违背。

  于德清(本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