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终于发力了。日前,发改委陷入了与石化双雄关于炼油亏损数据的“掐架”。低于油企数字达20倍的统计结果令这场奇特的“罗生门”背后,空前折射出“两桶油”只喊亏、不论赚的盈亏逻辑。
而继此之后短短一周内,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又于上周六约谈两巨头
,矛头直指前期备受诟病的人为制造“油荒”行为。对于长江中下游部分“重灾区”,发改委明确要求加大对农用柴油的资源投放。
这似乎是为数不多的时刻,公众在质疑 “两桶油”时,与发改委站在统一战线上。刚一下调成品油售价就惯性抛出炼油亏损、油荒等诸多言论的油企们,其“联手做局”的“哭穷”伎俩或许也已被决策层洞若观火。
[伎俩一]
“炼油亏损”成万金油
在所有“哭穷”伎俩中,公众最熟悉的莫过于关于炼油亏损的一套说辞。长期跟踪油价的人士发现,只要国际油价处于高位,两大油企在分析财务报表时总不忘“兜售”炼油板块巨亏的言论。
国内成品油价不到位及国际原油价格过高,一直是对炼油亏损的“巨头版”解释。 10月28日,中石油、中石化发布的三季度业绩报告故技重施,所谓炼油亏损加剧依旧是两巨头联袂出演的“苦肉戏”。来自中石油和中石化的说法称,1-9月亏损分别达到415亿和246.10亿元。
但这一次,发改委基于统计局的数据却从官方层面无情推翻了两巨头的说法。据统计,今年1-8月份,炼油行业亏损额只有18.4亿元。尽管随后两大石油公司先后抱屈,相差几十倍的“数差”还是赤裸裸地显示出算法玄机。
记者注意到,一个有力的例证是: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上调油价后,正是因为国际油价走势一直没能在22个工作日的计价范畴内达成一致预期,导致国内成品油售价整整半年按兵未动,直到10月才因触动下跌机制而下调了价格。
专家观点:板块亏损与整体利润莫混谈
两巨头针对与官方统计相差20倍的结果,曾有一套“自打耳光”的解释,称发改委统计是依据炼油和化工两大板块,而油企的天量亏损只是针对炼油。
在两巨头自己的逻辑中,即使几百亿的炼油亏损成真,下游化工板块也仍然实现了有效对冲。那么,一个企业的盈利表内,难道能将多项业务分割看待?事实上,前三季度两大油企净利润达到前三季度赚超1600亿,相当于日赚6亿。
虽然天然气价格过低一直是中石油“御用”的哭穷招数,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还是告诉记者,“美国气价现在大概9毛8分钱到9毛9分钱,比国内气价便宜很多,实际上天然气也好、油也好,还是有很多利润可图。 ”
另一个令人费解的现状是:中石油的炼油业务比重并不大,牵系公司盈利水平的上游勘探、开采业务与国际油价的涨跌并无多大关联,又何来几百亿炼油亏损? “如果中石油、中石化只有炼油业务,公众必须倾听他们的抱怨,如果中石油、中石化的业务覆盖了全产业链,请你们把盈亏说全了,再抱怨。 ”知名财经评论人叶檀撰文呼吁。
晚报点评:炼油利润并非“听天命”!
几百亿,对于公众来说数额之巨已接近抽象。但炼厂生产成本的不透明,诸如原油质量、成品油产出率、炼厂工艺、设备、人工及运输成本等多个环节均存在不确定性的现状,却让稍有会计学常识的人难以接受“言亏”的定论。
此外,尽管一直刻意强调原油进口数字的庞大,从而将炼油利润单纯与国际油价“听天命式”挂靠,炼油企业自身的储油能力也还是炼油利润“命悬”国际油价的内在硬伤。
此外,强化加工能力和完善预算体系,也是两巨头规避国际原材料风险可以修炼的“内功”。
[伎俩二]
油价一波动必唱“油荒”
记者统计发现,2009年新的调价机制施行后,发改委共下调油价只有5次,上调了十几次,但几乎每次下调,两大石油公司都会使出各种手段逼宫阻挠。其中著名的一条手段就是不断高唱“油荒”。
不久前全国开征资源税后寥寥数日,“两桶油”便高调呼吁减收“暴利税”;针对民营加油站的柴油断供、限购,又发生在发改委下调成品油售价的半月之内,其时点之诡异耐心寻味。
其实这样的时点并非偶例。今年6月,作为国内油价调整两大条件之一的三地原油移动变化率一度跌至负值。但由正转负的态势刚触动市场的敏感神经,令关于6月会否迎来首度下调的猜测刚刚抬头,两巨头就不断通过官网唱空柴油储量。最后,或许是在“两桶油”炮轰式的信息干扰下,国家发改委发出了“二季度成品油供应紧张”的预警。
再将时间拨盘往前推,去年底曾爆发大规模的柴油荒,尽管中石化一天连发数文澄清“油荒”只是季节性因素、拉闸限电等外部因素作用结果,其天量库存却在面对距离涨价一步之遥的三地变化率时显得难洗“囤油赌涨”嫌疑。
国内“跌声”渐起时,“两桶油”为了阻挠下调油价必唱“油荒”;国内“涨势”一片时,“两桶油”又为了囤油卖出好价必唱“油荒”,意图推高油价。
专家观点:油荒七分是人为
在与“两桶油”掐断民营加油站供油的抗争之路上,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算是先锋。近日万余家民营加油站无油可供的消息就是由他爆料,他公开强调:“油源是国家的,不是个人的,给了两大油企,扶植和发展民营企业是他们的责任,而不应该依仗垄断来制造油荒。 ”矛头直指油荒的人为性。
记者注意到,去年油荒蔓延时,他也曾公开抛出震撼观点,称是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系统的部分分公司导演了“油荒”。按照他当时的说法,曾与这两家油企下属分公司因油源问题发生过交涉,分公司油库里其实有油,就是不对外批发。
这一次,发改委也不吃“两桶油”的油荒招。发改委10月25日下发的《关于保障当前柴油稳定供应的紧急通知》,统筹做好配置资源,合理安排库存,加大敏感及库存薄弱地区的资源投放,切实保障农业“三秋”生产等重点用油需求。
晚报点评: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消费者?
中石油、中石化的“油荒”已近乎“狼来了”。在库存数据不透明的当下机制中,如此频繁而有预谋地大唱“油荒”,已让公众失去了信任。
在挂钩三地原有移动变化率时,国内供需市场并无多少参考性,这曾遭到诸多业内分析是非议,但深挖之下,“油荒干预法”打的就是所谓“供需牌”。这不禁让人疑窦丛生:国内定价机制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消费者?
新闻回顾:
·辩论话题:你认为油荒是不是“人为”的?
div>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