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阿拉善追沙者说:如“精卫填海”般治沙

2011年11月22日03:54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这个与蒙古国相邻的中国盟市,被学界定位为东亚、东北亚沙尘暴源头之一,当地的治沙工作,也因此获得举国体制式的强力支持,十多年后的今天,北京上空的蓝天白云,得到了部分恢复。

  然而,今年4月末,西北强沙尘暴再次横扫包括北京在内的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东各

地,41个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大幅度超标,阿拉善再次成为焦点。

  经过多方努力,阿拉善盟沙漠化扩展速度,已由上世纪90年代的1000平方公里/年,减弱到目前的353平方公里/年。然而,贯穿全盟的乌兰布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还是在6处形成握手之势,三大沙漠连为一体的信号,几乎不可逆转。

  阿拉善盟现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3个旗(县)、24个苏木(镇)、191个嘎查(村);区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22.05万,是内蒙古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盟市。

  按照蒙古语转译,阿拉善意为“五彩斑斓之地”,但该地今天的荒漠化面积,已高达93.15%。阿拉善现状究竟如何?

  10月末,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上海大众全新帕萨特全程战略支持的“志蓝行动气候变化观察团”阿拉善站(下称观察团)展开为期一周的考察活动,追沙而至,临沙觅水,溯水寻踪,试图在猎猎风沙中,追寻、反思治沙模式,以及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启示。

  追沙:“精卫填海”式的治沙苦战

  过去和未来约20年间,阿拉善盟生态治理工程面积约占全盟荒漠化面积的6%

  “在浩瀚的流沙面前,人类的努力,如同精卫填海。”腾格里沙漠东缘生态治理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吴向荣如是说。

  该示范区为观察团的第一站,地处阿拉善左旗,由阿拉善盟生态文明建设和黄河文化经济促进会与日本国绿化世界沙漠协会合作开发,2003年启动,依靠民间捐款和日本小渊基金,投入近2000万元人民币,建成一条南北长11公里、东西宽1-2公里、造林面积11335亩的防沙林带,2008年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

  吴向荣告诉观察团,腾格里沙漠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沿边800多公里,目前以10米/年速度向贺兰山、巴彦浩特推进。他的示范区,是要锁住这个沙漠的东扩势头,计划运作三个区,现一区已建成1.1万亩,三区3万多亩正在推进,二区面积2万多亩,尚处规划之中,这三块做完,可完成7万亩治沙,拦阻近50公里沙线,耗时10年以上。

  如果按这样的速度算,这个示范区如要拦住800多公里沙线,需运作160年;如要覆盖治理整个腾格里沙漠,需运作8000年。

  需要强调的是,腾格里沙漠仅是阿拉善盟境内三大沙漠之一,三大沙漠面积7.8万平方公里,加上戈壁,荒漠化面积22.39万平方公里。在这个巨大的荒漠面前,阿拉善全盟的治沙成就,几乎是沧海一粟。

  阿拉善盟林业局资料表明,当地以十年之功,运作了三条生态防线:一是54万亩贺兰山天然次生林,二是44万亩额济纳天然胡杨林,三是以梭梭、白刺、沙拐枣、绵刺、柽柳、蒙古扁桃公益林荒漠植被为主灌木林,约1943万亩。

  2000年以来,阿拉善盟推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三北”防护林建设四期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四大工程,规划治理面积519万亩,至今完成治理面积437.3万亩,其中飞播造林240.7万亩、人工造林66.2万亩、封育102.9万亩。

  综上合计,过去和未来约20年间,阿拉善盟生态工程面积约在2063万亩,相形之下,三大沙漠面积7.8万平方公里,加上戈壁,全盟荒漠化面积22.39万平方公里,2063万亩只占了6%的比例。

  观察团注意到,飞机播种的目标是450万亩,这种粗放的低成本造林方式,占据当地治沙总规划的86.7%。

  阿拉善盟林业局副局长王新民解释,飞播对应的是梭梭、花棒等低矮灌木的自然生长。西部治沙不能采用大量种草、植树来增加森林资源和植被覆盖度,1950年代阿拉善盟头道湖种植万亩林场,因水资源的制约,现在基本消失。

  “这里是中国生态最难的地方。”吴向荣解释,阿拉善盟低降水、高蒸发,制约了中部和沿海所能想象的一切绿化方式。地面的每一寸绿色,都耗损地下的每一方古老的地下水,处理不好,这里的生态,将出现越绿化越失衡的局面。

  腾格里沙漠东缘示范区水一样广阔的流动沙丘上,一片片粉红色点缀其间,生机勃勃;如波浪起伏的流沙边缘,远眺偶见杨树一排。

  吴向荣介绍,这片粉红色,是一种号为“花棒”的荒漠灌木的花色,当地人称之为“沙漠姑娘”。在吴看来,梭梭、花棒这种低矮灌木,在沙漠中就如同人的骨骼,形成了植被架子;散布周边、紧贴沙漠的草本,则如同人的血肉皮肤,顺着“骨架”填补空地,最终形成巨大的抗沙能力。

  重要的是,这类低矮灌木高不足2米,耗水100多毫米,一亩用水仅为农田的1/15,两年补水,第三年可以自我平衡;而杨树则属于阔叶树,一年耗费地下水375毫米,是当地降水的两倍,只能局部用于风沙防护,不适宜普遍种植。

  据了解,阿拉善盟降水量从东南部的200毫米,向西北部递减为50毫米,而蒸发量则由东南部的2400毫米,向西北部增高到4000毫米,不计及人类因素,单单是自然耗水,就是补水的12-80倍。

  “以灌为主,灌乔草相结合;以封为主,封飞造相结合”。王新民称,水源匮乏,制约了人类的治沙力度,阿拉善盟实施的是有限目标治理,“保护与建设并重,保护优先,尽可能不干预大自然的整体演化”。

  分水:黑河补水与居延海脆弱重生

  东居延海的生态平衡异常脆弱,今年上游黑河补充不足,7月竟反季出现沙尘天

  “沙漠治理的核心,是水的问题。”原阿拉善盟副盟长、中国科学院寒旱所黑河研究站副站长张小由告诉观察团,与当地以“精卫填海”态度小心翼翼顺应大自然形成对照,黑河分水工程所体现的“举国体制”,展现了人类力量的另一面。

  阿拉善盟域内拐子湖、天鹅湖和东居延海等内陆湖泊,成了观察团第二站,事实上,北京沙尘暴的弱和强,和这些湖泊的生和死息息相关。

  为了获得直观感受,观察团百里驱车,在新月形层层沙丘内剧烈颠簸多时,渐见黄草怪树,黄沙凹型带一片蔚蓝的海子湖跃然眼前,小舟飘逸其上,湖水清澈见底,水味性咸,这就是天鹅湖了;返回二级柏油路,路边拐子湖延绵3公里、宽1公里,已干涸见底,成为重盐土和斑状梭梭残林及流沙地,附近乡村已全部搬迁;再行车数十公里,经过一片戈壁滩,就到了著名的东居延海边,23.6平方公里的湖面上,红嘴鸥、野鸭、天鹅随处可见,群鸟的嘀咕和湖水的流淌交集成乐,湖边芦苇荡更把阳光切成一块一块,映得芦花晶莹剔透。

  “黑河补水,令额旗多个湖泊重生。”张小由介绍,本世纪初,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一句让东居延海“再现碧波荡漾景色”,国家机器全面启动,千里调水,展现人类神力。

  黑河(额济纳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发源青海省祁连山东麓,在阿拉善盟境内水分两支,西河注入西居延海,东河注入东居延海、天鹅湖(又称古居延海)、古日乃湖。

  据了解,自1961年开始,黑河流入减少,东西居延海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湖岸沙丘向湖心逼近,额济纳旗绿洲面积以每年13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减,由6500平方公里退化到目前的3328平方公里。

  从时间上看,西居延海1961年干涸,东居延海1992年干涸,湖底形成沙质、砾石质及盐碱荒漠景观;1993-2001年,额济纳地区连续9年发生数十次特大沙尘暴,东、西居延海地区成为策源地,被当地人称为“黑风口”。

  “黑风口”卷出的风沙,近则威胁阿拉善境内东风航天城和黄河的安全,中则影响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三大商品粮基地,远则侵扰西北、华北及京津唐地区生态安全。

  张小由介绍,所谓“分水”,就是在国家统一调控下,在青海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三省区之间,将黑河上中游的水源,分一部分到下游的东居延海。2000年尝试性分水,曾引起上中游反弹,稍微扯皮一下,2002年东居延海马上见底,沙尘暴再起,中央紧急协调,最终形成今天的分水机制。

  分水机制极其严厉。按照《黑河干流水量调度管理办法》表述,必要时采取“全线闭口、集中下泄或者限制取水”措施,就是说在一定时段内,可以关闭中游地区所有取水口门,集中向下游地区输水。

  张小由计算,目前东居延海蒸发量5000万立方米/年,地下径流补给1867万立方米/年,自然条件下补水缺口达3000万方,这种情形下,要使东居延海恢复“碧波荡漾”,只有加大地面输水力度,通过黑河上、中游节水灌溉,使得每年流入达1亿立方水,占到整个黑水流量的1/10;如果要进而维持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现状,上游来水需达5.3亿立方米/年,占流量一半以上。

  事实上,仅仅救活一个东居延海,已牵动三省区的生产生活。据了解,黑河冲积形成的大面积平原,已成千里良田。张掖素有金张掖之称,被誉为甘肃粮仓,酒泉市金塔县鼎新灌区,也是西部著名产棉区。春季调水后,两地农田普遍遭遇“卡脖子旱”,大多只能浇3个农时的水,为避免用水压力转嫁地下,国家又限制打井提灌,甘肃农业产量因此被大幅度削减。



(责任编辑:思涵)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