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 > 专栏 > 最专栏 > 马光远搜狐财经专栏:光远看经济

马光远:我为什么坚决反对松货币

2011年11月23日12:35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马光远

  (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现在放松货币,既解决不了中小企业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只会使经济保持在一个吃药之后的虚胖状态——看起来增长很好,但一分析,只是房地产过热导致的非理性繁荣

  最近,中央关于宏观政策“适度微调”的说法,被很多人在很多场合直接解读为“货币政策将再次宽松”。11月22日,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在2011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表示,当“控制物价上涨”已经逐渐淡出调控首要目标后,年末两个月理应适当放松流动性紧缩力度。原因无非是通胀已经被遏制;在欧债危机压力下,经济存在下滑风险;同时,中小企业因为紧缩政策也处境困难。

  首先来说一说经济增速下降是否危险。在全球经济长期衰退趋势已经明显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受欧债危机影响出现减速,是必然的,但这种减速既有外界因素的影响,又有我们主动调控的结果,绝不是什么硬着陆。从前三季度经济数据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近25%,进出口总额增速也在24%以上,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数据表现正常,并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硬着陆”的迹象的任何迹象。因此,在大家都跑得慢的情况下,我们把速度降一降不仅正常,而且也有利于抓住时机搞结构调整。为什么在别人慢下来的时候,我们非要自己依然加速飞奔?这不符合常规。

  其次来看看货币本身够不够。相对于过去两年来说,中国的货币供应量确实在收紧,但这只是相对于前两年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而言——建国60年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宽松”也就前两年。但前两年的货币政策是不正常的,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策,而不应该是货币政策的常态。目前,尽管中小企业困难,民间借贷的利率很高,资金的需求旺盛,但就货币存量而论,池子里的水仍然很多。广义货币(M2)余额近80万亿,M2和GDP的比例仍然保持在2左右,池子里的水总体上还是多的,这是引发通胀和房地产价格泡沫的主要货币根源。货币的总量是够的,总体而言,中国依然属于流动性过剩而不是流动性枯竭。

  第三,放松货币,中小企业能否受益?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途径并不是正规的金融机构。即使在过于宽松的前两年,流向中小企业的信贷占全部信贷总量的比例也不到10%。最近,学者辜胜阻到江浙一带调研发现,中小企业只有10%左右可以从银行等主流金融机构获得贷款,80%以上依靠民间借贷生存。也就说,即使放松货币,钱也不会流到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那里去。现有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体制,根本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而中小企业目前所处的困境是全方位困局,做实业的环境越来越差,在通胀环境下,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综合成本的上涨,导致中小企业负担沉重,再加上各种各样的收费,大幅度压缩了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也就是说,要解决中小企业的困境,和放不放货币没有关系,而是需要一个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为中小企业减负。在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如果放货币,再次引发通胀,只会让中小企业的处境更为不妙。

  第四,如果货币真的放松,谁是真正的受益者?毫无疑问,最大的受益者仍然是房地产,前两年的宽松货币政策,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倒没有大的改观,但房地产却因此而暴涨。如果现在放松货币,很有可能使通胀和房价反弹,这确定无疑是个大概率事件;一旦房地产再次报复性反弹,则会使得放出来的货币加速流入房地产,房地产调控将再次宣告失败,中国经济被房地产绑架的局面会更加严重。

  因此,现在放松货币,既解决不了中小企业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只会使经济保持在一个吃药之后的虚胖状态——看起来增长很好,但一分析,只是房地产过热导致的非理性繁荣。大量资金和信贷又会流入房地产,实业不会振兴,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也不会开始。除了增长的数字漂亮之外,所有该解决的问题不但不会解决,反而因为时机的错失,而使得以后更难解决。

  可见,松不松货币,事实上是要一个短期的经济快速增长,还是要一个中国经济长治久安的选择题。如果以维稳的心态,保持现有的增速,则经济转型和深层矛盾的解决只能拖后;如果要解决深层矛盾和问题,则一定要牺牲速度,牺牲速度就不能放货币,就要忍受转型的痛苦。

  事实上,笔者一直认为,欧债危机给了中国又一次莫大的战略机遇期。在欧洲深受危机影响而经济陷入衰退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抓住时机,减慢速度,尽快解决我们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问题:用改革来挖掘经济增长的潜力,用民间投资接棒国家投资,用内需接棒出口,用转型来促增长。这是最好的良药,但如果为了一时的增长,再次服用松货币的虎狼之药,即使躲过了欧债的劫难,恐怕也逃不过房地产再次经历暴涨然后崩盘对中国经济毁灭性的打击吧?是要一时的爽快,还是百年的太平,有那么难选择吗?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财经评论员)

  马光远的搜狐财经专栏:光远看经济

  马光远的微博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

(责任编辑:时平)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