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 > 金融观察 > 金融机构

山沟里的交易所

2011年11月24日01:28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中部地区某交易所客服中心最近接到不少投资者不安的咨询电话。不仅是这些投资者,受“将清理整顿交易所”消息的影响,该交易所的高管也心怀忐忑。某高管称:“我们做好了关闭交易所的最坏打算。”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号称要形成“中国价格”的交易所并未设在京、沪 、深、津等一线城市,而是设在山沟里的一个小县城。

  与其他类证券交易所一样,该交易所自称,其创办的初衷是“中国应当掌握资源类产品的国际定价权和话语权”。不过,该交易所某工作人员透露,目前每月的交易量有1亿多元,此前声称的每年2000亿元的交易量“只是个预想”。

  开业仅两三个月,国家整顿交易所的消息就来了。“此次整顿的严厉程度不同以往,我们心里都没底,正在学习文件精神。此次整顿的范围很广,不但包括产权交易所,还包括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和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场所。”该交易所相关人士称。

  针对投资者近日的不安情绪,该交易所的管理层要求,当投资者致电咨询时,客服人员要给投资者足够的信心,要说自己的交易所是“国资背景、国家支持的正规交易所,是现货交易,不是期货”。

  最早提议成立该交易所并具体操作创办事宜的是同一个人。他出资1000万元,占20%的股份,是交易所的第一大股东。2009年,他向当地政府建议:目前国内稀贵金属企业有几百家,为什么不建立一个交易所?他提出,要“打造世界稀贵金属交易中心和实物集散地,形成稀贵金属"中国价格"”。这样“大手笔”的金融创新符合当地政府“收编整合”思路,于是交易所应运而生。

  “这种"交易所"只要在工商部门注册就可以了。”知情人士称,启动运营后的该交易所曾单方面修改“游戏规则”。例如,单日涨跌幅在多数情况下是7%,但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曾突然将涨跌幅设为15%。类似这种单方面修改规则的情况多次出现。

  目前国内众多交易所都声称要掌握定价权,但在实际操作中,它们基本被国际行情牵着鼻子走。作为这家“山沟里的交易所”的投资者,田方(化名)透露,在开户时,交易所工作人员不断暗示白银将连续上涨,于是他选择做多。但9月和10月下旬,国际、国内白银价格剧烈下跌,田方不但收益没了,还亏损了70%。

  “山沟里的交易所”只是交易所乱象的缩影。近几年,艺术品交易所、贵金属交易所、农产品交易所等名目繁多的类证券交易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交易所的股东背景复杂,交易规则粗放,游离于监管之外,投机泡沫泛滥。

  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简称“整顿决定”)要求,除合法批准外,任何单位一律不得以集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各地交易所的高管最近忙于开会研究对策和疏通地方政府,竭力避免关停整顿的命运。

  “此次清理的界限是"不能做涉及证券、期货属性的交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不是搞了交易所就掌握了国际定价权,如果在穷乡僻壤搞交易所,那往往不是出于地方政绩冲动,就是涉嫌“赌局”。

  “类证券交易所是对财富的重新分配,投资者的钱被组织者掠夺走了,大部分投资者血本全亏,只有先知先觉者才获得巨额暴利,而市场的设计者、组织者、第三方存管银行会获得稳定收益。”中南大学商学院金融系教授饶育蕾说,这一切就像赌场,交易所披着光鲜亮丽的外衣坐收渔利。

  “请不要叫我们"交易所",我们怕被"错杀"。”这是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各类交易所时,听得最多的一句话。
(责任编辑:思涵)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