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愈演愈烈,谁来拯救遭遇严重信任危机的欧洲,这是当前最令市场焦虑的一个严肃问题。
因为,目前诸多化解欧债危机的解决方案,非但没有提振反而导致市场信心愈加恐慌,从近期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债收益率不断攀高、欧洲债券遭遇大规模抛售等现象中可见一斑。其实,欧债危机正由欧元区外围国家向其核心国家甚至周边国家蔓延,这才是让市场投资者最为担心的事情。
怎么来拯救欧洲,或者说,应当如何调整拯救欧债危机的思路或方案,这个问题才是当前市场投资者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笔者看来,化解当前欧债危机的重要前提是要重建一个稳定和受到各方信任的政府。从目前来看,欧债危机已迫使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政府被迫重新选举或组建专家型的新政府,这是这些国家政治风险的提前释放。同时也表明,影响化解当前欧债危机的政治基本面正在转好。
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这三个国家新政府组建后,纷纷承诺要继续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落实各项改革与缩减开支措施,特别是减少缩减措施执行过程中来自政治因素的干扰,这对稳定未来三国经济至关重要。由此观之,政治基本面的转好,将有益于使化解欧债危机的方向转向正轨,或预示化解欧债危机的重要转折点已经来临。
但是,短期内制约欧债危机解决的政治基本面有所恢复,并没有阻止市场投资者对意大利等国国债的抛售行为,这多少反映出市场的信心已十分脆弱,也表明目前来欧洲正遭受严重的信任危机。
确实,市场一直对EFSF寄予厚望。不久前,欧盟峰会就EFSF杠杆化事宜已达成协议,计划将EFSF从现有规模4400亿欧元扩容至1万亿欧元。11月7日,欧元区财长会议敲定杠杆化EFSF的两个方案:方案之一是将EFSF作为一种部分担保凭证,与成员国发行的主权债券同时发行,为主权债投资者最初20%的损失提供担保;方案二是建设一至几个共同投资基金以吸引公共与私人机构参与。
但到目前为止,上述两个计划进展缓慢。一方面,市场对于EFSF的担保债券充满质疑,购买热情已经大不如前,如11月初EFSF发行30亿欧元的10年期债券,外部需求仅为27亿欧元;另一方面,没有一个国家在G20峰会上做出将投资欧元区救助基金承诺,IMF也可能撒手不管。另外,德国一直以来反对欧洲央行作为EFSF的参与者,EFSF扩容将可能成为空头支票,实施起来实属不易。
实际上,透过德国反对欧洲央行参与EFSF,也反映出欧元区核心国家德法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例如,在EFSF如何扩容问题上,法国曾提议,将EFSF变成一家银行,在需要时可以从欧洲央行获得注资,将4400亿欧元的救助基金与银行资源进行嫁接,从而可以从作为“印钞机”的欧洲央行那里获得贷款担保,但此方案因遭到德国的坚决反对而搁浅。
但眼下急迫的问题是,伴随欧洲主权债务融资成本的不断增加,法国也处于降级的危险边缘上,法国据此认为,欧洲央行不仅要保持欧元的稳定,更要维护欧洲的金融稳定,欧洲央行针对目前欧债危机现状应采取更强有力的行动。然而,德国并未因此而改变态度,仍然抵制欧洲央行在解决债务危机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的要求。
事实上,欧元区一体化过程一直充满波澜。早在1992年9月,欧洲货币机制就曾解体,并引发金融危机。当时,德国的表现既强势又不愿妥协,与目前的态度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上次危机最终以英镑、意大利里拉等货币被迫退出欧洲货币机制为代价。
当然,笔者很理解德国人处事审慎的态度,以及希望促进欧洲债务国家财政改革的决心,但鉴于当前欧债危机已处于关键时刻,此时能够救助欧洲的只有欧洲人自己。况且,目前意大利与西班牙的债务危机仍属于信心与流动性危机,其国债收益率不断触及警戒线,实为不断在试探欧洲央行的底线,倒逼欧洲央行加大购买的力度。
可见,欧债危机解决方案不必“缘木求鱼”。以史为鉴,欧洲要想避免重蹈1992年金融危机的覆辙,德国应该放弃目前的强硬态度,应当让欧洲央行发挥更大作用,以稳定市场信心。从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正在逐渐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