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 伤“农”又伤“民”

2011年11月25日00:57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随着商品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农副产品价格“过山车”式大幅波动不断上演。去年的“姜你军”“蒜你狠”都已风光不再,进入了彻底的熊市,取而代之的则是前两年价格跌至低谷的猪肉成了今年CPI上涨的主要推手。

  但不少专家认为,由于年初的猪肉价格上涨,许多 养殖户纷纷补栏,等到明年3月以后生猪大批量上市时,猪肉价格很可能难逃“猪周期”规律,再次带来养殖户的惨重损失。

  梳理商务部近几年的监测数据发现,大多数蔬菜品种价格的周期性明显,最高价格普遍要比最低价高出一倍,有的甚至三倍以上。如黄瓜2011年3月初的高峰价格为每公斤4.23元,而2010年7月的低谷价格仅为1 .6元,最高价是最低价的2.64倍。生姜价格的波动更是达到3倍以上,许多产品的周期几乎不到一年就一次。

  虽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农产品价格有涨有跌属正常现象,但价格过大幅度波动,则会影响产业的正常秩序,影响生产安排,于“农”于“民”都没好处。去年菜价过快上涨,市民怨声载道,今年菜价大幅下跌农民叫苦不迭,这不仅造成了大量农业资源的浪费,也使国家宏观调控被牵了鼻子。

  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不能不承认和其自身的特性有一定关系。众所周知,许多农产品属于必需品,从而需求对价格的弹性很低,即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不大,高低都得吃。由此导致,当供给相对小于需求时,价格可能快速上涨,但供大于求时,价格再低需求也大不了太多。

  在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弹性低的同时,农副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却很大,如大蒜价格高时,就很快有农民把麦地改种大蒜,而当价格低时,大蒜地又改种粮食,从而导致供给大幅波动,继而价格波动,产生循环。

  供给的这种敏感性,在蔬菜、猪肉等农副产品作为农业劳动者主要收入来源的背景下,不难理解。种粮是基本收入保证,但要增收还得靠经济作物,并且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差,很少有农户敢于在亏损的情况下继续种植。

  对于到底该种什么,种多少,其实很多专业人士都没有明确答案,更别说没有什么消息来源的农民。山东金乡县农业局局长史为满说,全国的大蒜种植数量及产量只能是个估计数,没有明确的统计数,金乡县打算和其他主产区联合起来,实现信息共享。

  不仅是大蒜,目前大多数农产品的生产信息都很滞后,如生猪存栏量往往要等到几个月后才能发布,缺少信息的决策,“养还是不养、种还是不种”就只能靠带有“盲目性”的个人判断。

  缺少决策信息、对现期价格敏感、进入门槛低,这一系列因素都容易导致农副产品供给失衡,再加上需求价格弹性的原因,价格大幅度波动也就在所难免。

  然而对于信息的搜集,也并非易事。许多农业部门官员认为,我国农户数量多,整体小而散,并且农产品品种多、变化快,这都给农业统计带来困难,统计这些信息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目前实现实时数据搜集还存在很多困难。

  为解决信息不充分的问题,除加强信息化体系建设外,加强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必不可少。通过农业产业化、合作社建设,可有效改变农户生产“小而散”的局面,数据搜集也有了更多的中间载体,并且通过合作社信息共享,再指导农户种植,“盲目”决策的行为也会缓解。

  控制了源头供给这根主线,对于中间环节的“炒作”监管也需尽快完善,对于市场总量不大的一些农产品,大笔资金很容易控制市场,特别是当这些产品因无法预测的“天灾”影响而产量大幅减少时,炒作的舞台就会宽阔起来。加强对“电子盘”等农副产品交易平台的立法和监管,已显得十分紧迫。

  作者:袁军宝
(责任编辑:思涵)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