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 >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央企电厂环保违规调查:脱硫造假为求生?

2011年11月25日04:01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央企再上名单。

  国家环保部和发改委新近公布了2010年8家脱硫设施不正常运行电厂名单,其中涉及中电投、国电、华电、大唐旗下多家发电企业。

  “这8家属情节特别严重。肯定还有其它超排或者篡改二氧化硫排放数据的电厂。”11月24日,国有脱硫设施设备供应商青风(化名)对本报指出。

  采访中来自环保系统及电力行业的人士也对本报透露,由于脱硫设备硬件问题、脱硫电价较低、电煤价格上涨过快等原因,一些电厂脱硫污染治理的动力和本钱都不足;违规的或许比8家更多。

  而具体数量尚难知悉。本报了解到,发放脱硫电价补贴的电网公司掌握了对电力行业脱硫设施不正常运行状况的监测数据,但并未对公众公开。

  “随着火电机组建设总量的不断增加,‘十二五’期间的二氧化硫减排形势依然严峻。”一位不愿具名的环保政策专家对本报称,“要想改变脱硫设施违规运行的局面,既要让脱硫设备的价格回归合理价格区间,以保证其性能达标,防止电厂引进问题脱硫设备;更要从根本上推动煤电价格改革,让电厂不再亏损甚至能实现盈利,从而解决污染治理问题。”

  部分电厂脱硫数据掺水

  环保部公告中称,8家电厂脱硫设备“监测和DCS数据弄虚作假”。

  采访中一些业内人士也称,电厂确有动力在脱硫相关数据上“掺水”。上述环保政策专家称,从2008年以来煤电矛盾日益突出,发电企业的效益一直在微利与亏损间徘徊,出于财务报表好看考虑,电厂很可能会在脱硫设施上小动手脚,以提高经营绩效。

  央企电厂环保违规调查:脱硫造假为求生?

  而可能水分的一大动力还在于脱硫电价补贴。据了解,2007年国家发改委和原国家环保总局下发《燃煤发电机组脱硫电价及脱硫设施运行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规定新(扩)建燃煤机组必须按照环保规定同步建设脱硫设施;且对安装脱硫设施的新建和现有燃煤电厂,上网电价每千瓦时加价1.5分钱。

  在政策刺激下,整体脱硫率在改观。

  2011年3至5月,国家电监会成立节能减排督查工作组,赴中央和地方发电集团所属的106家燃煤电厂专项督查,检查发现73家电厂二氧化硫100%达标排放,29家电厂达标率在95%以上。

  不达标企业为国电双辽发电有限公司、大唐长春第二热电有限公司、国电新疆红雁池发电有限公司等几家,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50%、67%、75%。

  电监会严厉指出,少数企业烟气在线连续监测系统不能真实反映脱硫装置投运率,在脱硫系统运行过程中,有开启旁路运行、偷排二氧化硫的现象。

  “的确存在一些电厂脱硫设备与电厂不同步,虚报脱硫设备运行小时数,获得脱硫补贴。”国家电监会地方派出机构一位不便具名的官员称。

  违规情况既明,然而环保部门历次问责名单却是少数。

  两部委公布的脱硫设施非正常运行燃煤电厂的数量,2007年为7家,2008年为5年,2009年为8家,2010年为8家,占全国运行燃煤电厂的极低比重。

  但不少业内人士怀疑8家被罚电厂可能只是违规电厂的冰山一角。

  当记者就此求证相关官员时,答案多数却是否定。一位五大电力集团的高管称:“按照国家环保部门要求,新建煤电机组必须全部安装脱硫设施,一些老旧机组在技术改造后也安装脱硫设施。环保部通报的8个企业应该是个别案例。”

  “上述情况可能确实存在,但不能夸大其范围。”一位地方环保厅官员也称,“在《办法》和节能减排任务双重约束下,电力企业违规操作的成本很大。”

  据他介绍,根据《办法》,地方环保部门和价格部门会每月向社会公告所辖地区各燃煤机组上月脱硫设施投运率、脱硫效率及排污费征收情况。“一旦违规操作,不但被罚款,还可能被追回补贴的电价,对五大电力企业来说,他们可能更在意公告带来的面子问题。”

  “如果是在2007年脱硫电价补贴政策实施之前,确实是这样。”环保部的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解释,“那时1/3电厂未上脱硫设施,1/3电厂脱硫设施运行不正常,1/3电厂脱硫设施运行正常。”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现在电厂脱硫设施运行普遍良好,该上脱硫设施的发电机组100%都上了脱硫设施,上了脱硫设施而不正常运行的机组属于少数。”前述环保部官员称。

  对于这些解释,前述环保政策专家对本报分析称,“目前电厂二氧化硫的减排结果主要根据上脱硫设施的情况推算出来的,而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占据二氧化硫排放量的1/2左右,减排成绩直接关系到减排目标的完成,因此环保部门有淡化脱硫设施运行不佳的内在动力。”

  该专家直言,对电厂脱硫设施违规运作最清楚的其实不是环保部门,因为环保部派出机构即六大区域环保督察中心,受制于人力限制,每半年才能做一次大规模核查,而电网公司是脱硫电价补贴的实际发放方,他们能够做到更为详细和细致的监控,但未必肯公开。

  多因素致电厂违规

  “2007年以来,违规电厂既有可恨之处,也有值得同情之处。”前述地方环保厅官员对本报分析。

  可恨之处在于违规电厂公然违反国家政策,长期超排并恶意篡改数据;而值得同情之处在于不少电厂违规,实属不得已求生策略。

  长期与电厂合作的脱硫设施设备供应商青风,感触很深。

  首先,他认为,近几年电煤价格上涨,导致发电机组燃煤来源不稳,发电机组不得不采用一些高硫煤,结果导致电厂实际使用煤种远高于脱硫设备的设计二氧化硫脱除值,这就意味着电厂排放要达标必须花钱改造脱硫设备,而在煤价压力之下,少有企业愿意花钱,只能铤而走险。

  其次,脱硫设施硬件原因也不容忽视,“目前火电烟气脱硫设施市场处于恶性竞争阶段,造价一路下跌,由2000年初的400元/千瓦造价降到目前70-80元/千瓦,市场价可能已经处于成本之下,后果就是粗制滥造,设备寿命大大缩短。实际脱硫效率低下,远远达不到设计标准,一些违规电厂出于节约成本考虑,可能采用了这样的问题设备。”

  电监会的调研也注意到这个问题。电监会报告称,“十一五”期间,国内脱硫煤电装机增加5亿千瓦。在烟气脱硫装置快速建设的同时,部分工程设计参数选取不合理,工程质量、设备质量问题突出。

  此外,青风认为2007年的《办法》也有不尽完善之处,即当时规定的脱硫电价补贴不足以保证电厂脱硫设施正常运行,特别在西南高硫煤地区,“西南地区实际脱硫电价补贴为1分9厘,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但仍然不足以填补新增成本。专家测算过实际成本为2分5厘。”一位西南地区的环保专家对记者透露。

  促脱硫策略

  “目前环保部要求8家企业整改,并予以处罚,但仍只是治标。”前述环保政策专家分析称,“随着火电机组建设总量的增加,必须寻找治本措施。”

  该专家分析称,“要根本改变电厂排放二氧化硫作假状况,单靠环保部门不够,必须推动煤电和电价改革。如果不理顺电价,电厂会继续亏损,这会迫使他们千方百计减少治污等成本。”

  上述电力集团高管建议:“脱硫电价有待细化。目前,脱硫电价统一按1.5分/千瓦时执行,没有考虑到燃煤硫分不同对脱硫成本的影响,导致有些企业脱硫成本无法得到完全补偿。”

  同时,“环保部应该出台措施规范脱硫(甚至是脱硝、除尘)市场竞争,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让脱硫设备市场价格回到合理区间,保证其运行质量和性能。”青风说。

  “快速上马的部分脱硫设备质量及衔接问题,导致部分发电企业脱硫设施运行不正常,脱硫成本增加,投运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氧化硫控制水平。一些电厂希望脱硫电价能够提高到2分钱/千瓦时。”上述电监会派出机构人士说。

  部门间的协商也被提及。“目前,电力行业对明年1月1日起实施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意见很大,认为该标准过于苛刻,环保部门置火电行业生死于不顾。”前述地方环保厅官员称,“环保部门应当尽快出台应对措施,否则今年违规企业可能会更多。”
(责任编辑:思涵)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