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浙江副省长谈小微企业困难:春天不远了

2011年11月25日15:55
来源:新华网
  中新网杭州11月25日电(记者 夏毅)小微企业是2011年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关键词。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近日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某论坛中表示,小微企业有困难,但也有前景,“冬天虽然挺难受,但春天不远了”。

  据毛光烈透露,国务院将对小微企业采取结构性减税措施,“希望企业能有信心。”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企业的压力普遍增大。其中,外向度极高的浙江温州所受冲击更为明显,一些地方发生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资金链紧绷、企业主出走的情况。温州的GDP占全国总量近1%,因此这一现象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中小企业联合会秘书长肖强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达1023.1万多户,超过企业总户数的99%,对中国GDP的贡献超过60%,上缴税收接近国家税收总额的50%。而在这些中小企业中,绝大多数都是小微企业。此外,大量的中小微企业更是创业创新的活力支援,提供了65%的专利、70%的技术。

  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在杭州,杭州银行作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专业户”,其董事长吴太普表示自己很能理解目前小微企业的困境。他用“不容易”来形容自己所感受到的目前小微企业的状况。

  据了解,目前银行融资仍是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主渠道,而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中小微企业很难得到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

  肖强表示,中小企业利用银行贷款无论从总体规模还是个体企业贷款的数量都是很小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没能建立起真正的信用关系。银行认为中小企业贷款效率低、风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设置了严格的条件,“贷款需要百分之百抵押和担保,但很多中小微企业根本无法做到。”

  “融资难、用工难、政策难落实是我现在面临的三大问题。”温州打火机协会会长黄发静告诉记者。一些小微企业主也感同身受,在接受采访时他们表示,目前资金链紧张,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及国际市场低迷是其面临的最大困难。

  不过,中央也非常重视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些政策也快速出台。今年10月12日,国务院出台了《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措施》简称“国九条”,其内容涉及中小企业融资及税费减免等;11月1日,修改后的《国务院资源税暂行条例》开始实行,被称为自1994年税制改革之后的最大的结构性税改,这项措施提高了营业税和增值税的起征点,将直接缓解小微企业生存难的状况。此外,财政部近期还公布自11月1日起至2014年10月31日,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做出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共计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那么如此多的政策性减负是否足以让众多面临困境的小微企业轻装上阵重新起航?在专家看来,任重道远。肖强认为,只有金融结构的调整,体制的转变,才是真正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根本所在,但这并不是在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还有一个过程。“我们有那么庞大的民间资本,但亟需通过金融体制的改革,进行合理疏导,更多地吸纳民间资本进入到小银行中来。如果政策的条条框框能够打破,那么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毛光烈也建议,应加快地方金融改革,充分吸收民间资金为消费型企业做信贷服务。

  “企业在政策"呵护"的同时,也要修炼自身,提升竞争力。”吴太普的一句话也引起了很多企业主的共鸣。
(责任编辑:罗为加)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