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山东地炼调查:夹缝中尝甜头

2011年11月28日01:53
来源: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李跃群

  山东地炼企业纷纷背靠中字头央企是近年来的一大趋势,央企与地炼的接触已经开始悄然重塑民营炼厂的整体格局。数据显示,民营炼厂背靠央企之后,在加工油料方面原油比例首次突破50%大关,在成品油加工量上于三年之内实现翻番。

  背靠中字头企业, 还给地炼带来了什么?有炼厂人士称,与央企的合作固然获得了上述优势,但是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则是不容回避的风险,“这其实有点饮鸩止渴的感觉”。

  同时,由于成品油下游价格仍然未能实现定价上的充分市场化,每逢油价高企时,地方炼厂与三大油一样,也面临亏损的窘境。

  中石油抢食中石化地盘

  截至2011年,中国共有地方炼厂114家,比2008年增加15家。根据安讯思息旺能源市场分析师朱佳生提供的数据,全国地方炼厂的加工能力目前已经达到了1.3亿吨,占到了全国加工能力的20%,大致相当于半个中石化的加工量。山东地炼在上述“20%”中占据了六成,全国前十大地炼企业有8家位于山东。因此山东地炼又被称为中国炼油除中石化、中石油之外的“第三股力量”。

  2010年12月底,随着中化集团对潍坊弘润石化实现增资认购,在山东省这一中石化的传统大本营,中石油、中海油以及中国化工集团、中化集团均已在当地进行了战略布局。

  朱佳生称,现在中字头企业收购的地炼一次加工能力已占到了地炼总能力的四分之一左右。其收购的目标,集中在山东的加工能力在100万吨以上的地方炼厂,目前总计已收购达2740万吨的炼能。

  由于民营炼厂对内难以获得油气开采权,对外进口原油的自主权牢牢掌握在国企手中,因此加工油源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在吃不饱的情况下,民营炼厂的开工率一般都在50%以下徘徊。

  而背靠中字头央企,既能获取油源,还能得到资金支持,以上马大型的先进炼油设备。今年曾经传出消息,山东政府牵头中石油和山东地炼讨论成立合资公司,并通过合资公司,中石油向山东地炼供应原油、燃料油等加工原料。参与的地炼企业可能多达20家,涉及的炼能数千万吨。

  不过,弘润石化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对早报记者称,“现在中石油、中海油纷纷与山东的地方炼厂合作,这是有原因的。当年中石油、中石化分家,在油田方面就是以长城为界。东北的是中石油的地盘,山东就是中石化的地盘。现在中石油想方设法要进入中石化的地盘,地方炼厂就是很好的切入点。中海油则可以实现海油上岸。”

  不过民营炼厂有自己的看法。“与几大油合作其实有点饮鸩止渴的感觉,可能会丧失对企业的自主权。”一家山东民营炼厂的内部人士称,“我们业内都知道的一个例子是,有一家地炼企业,它这些年跟中海油合作,一直很不错,双方的股权结构是地炼51%,中海油49%。但后来中海油突然就停止给地炼供油了,那家地炼一下子就不行了。不得不就范,股权结构就倒了个个,中海油51%,绝对控股了。”

  “早些年给点甜头,等到你对它们形成依赖了,它们说不定就会动真格的。我们现在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上述人士无奈地说。

  加工的原油比例提升

  虽然地炼企业处于三大油的夹缝之中,朱佳生给出的数据则显示,地炼近年来规模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单一炼油规模不断上升,2011年平均炼油能力达到116万吨/年,4年时间累计增长达29%。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高级工程师罗艳托24日称,“十一五”期间,三大集团新增炼油能力占全国的比例为65.4%,而地方炼厂炼油能力增长更快,新增炼油能力占全国的比例高达34.6%。

  易贸集团副总裁、安讯思息旺能源首席分析师钟健称,2009年《成品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之后,山东地炼一次年炼油能力由4500万吨上升至目前8000万吨以上,增幅超过78%。与此同时,地方炼厂规模也在不断提升。目前,炼油能力在500万吨以上的地方企业有4个,300万吨至500万吨炼能的企业有3个至4个。

  钟健称,2008年以来,山东地炼的原油和燃料油加工量以年均13%的速度增长,2011年地方炼油厂的产量占比可能接近9%。

  “地方炼厂在媒体上常常反映今年拿油特别困难,但事实上由于中字头企业与炼厂的合作日趋加强,今年企业拿油状况是有所改进的。”一位行业分析师称。

  “与国内一大型油企合作之后,我们拿原油是比以前好很多了。之前是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只是贵不贵的问题了。”山东一家大型地炼企业的内部人士向早报记者称,“价格上虽然比几大油给自己旗下炼厂的价格要贵一些,但这种内外有别的程度不再像以前那么严重了。”

  朱佳生称,通过分析近两年的数据,“我们发现地方炼厂在原料构成中,原油的比例大幅上升,第一次达到了56%以上。每月获得的原油供应量大致在150万吨上下。其中主要原因是部分地炼被中字头企业收购后,原料获取渠道有所开拓。此外海洋重质原油占到了加工原料的11%,提升显著。”之前,民营炼厂主要使用加工成本高昂的燃料油。

  不过即使如此,地方炼厂的日子依旧不好过。山东一大型地炼企业内部人士称,“根本就不是什么有油炼就不亏损。你看今年柴油产品价格是历史新高了,行情非常好,需求很大,但是由于原料和人工成本增长更快,尤其是原油贵,我们最后算下来还是亏损的。成品油价格是国家管控的,我们炼越多,亏越多。”

  “柴油荒”仍未淡去

  价格不完全市场化正在继续伤害市场。新华社27日报道称,徘徊月余的“柴油荒”仍未淡去。在济南、淄博等地一些加油站,除中海油加油站能正常供应外,其他中石化、中石油及民营加油站,均加不到0号柴油,只有负10号柴油可供。

  24日,在淄博市金晶大道,凯捷加油站一位负责人说,现在对外销售柴油是亏损的,只有汽油是盈利的。这名负责人说:“实际上,现在两大集团不缺油,就是柴油批零倒挂。国家零售环节定价低,而批发价高,每吨差个二三百元,这还不含加油站经营费用。好多民营加油站都只卖汽油了。”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