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下调存准率 打开空间备战下轮通胀

2011年12月02日09:23
来源:理财一周报

  中国人民银行11月30日宣布,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本次调整后,中国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将分别执行21.0%和17.5%的存款准备金率。

  经济学家认为,准备金率的下调将有助于在当前复杂形势下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但并不意味着货币全面放松。

  意在缓解流动性偏紧

  理财一周报:这是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您觉得下调存准率的原因有哪些?

  李大霄:我认为主要是有三个原因。其一,是现在我们国家的通胀情况已经得到了控制,给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提供了一个基础。其二,我觉得,现在房价得到控制,房价是原来货币政策从紧的一个重要理由,当然也可以说是货币政策从紧的目标。这个目标,现在应该说初步达到了。再有,我们现在经济增速的下滑,这个下滑趋势需要纠正,需要稳定经济增长,这也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非常重要的原因。

  宋国青:央行此时调整货币政策的方向是合理的,但是需要把握一个度。大的原因是,最近一段时间,外汇占款增加的幅度较小,然后出口增长速度下降,导致外汇进入减少,造成货币被动收缩,此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有利于增加一定的流动性,以提高银行的贷款能力,缓解经济下行风险。

  原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就是因为外汇进入比较多,外汇进来后能够提供新的贷款,那么,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就可以抵消外汇贷款的增加。现在外汇贷款增长率减少,或者个别月份绝对减少,这样就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相应地提供贷款。

  另外,也是宏观政策希望增加贷款,政府希望贷款有点增加。这个是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考虑的,一个是贷款的需要,这个需要不是企业的需要,是央行认为贷款需要增加。还有就是,商业银行贷款增加的能力是和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外汇贷款这些息息相关。

  孙立坚:其实,我觉得央行这是趁现在国外投机性资金回流,我们的物价开始下降,而且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释放,这样一个好的时机,降低我们已经处于过高位置的存款准备金率,把货币政策的空间打开,以便以后通胀之时,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采用缩量的手段来吸收流动性,我们货币政策的空间几乎已经不能再调整了。存准率在这么高的位置上面,那么我们也很清楚,就是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根本没有释放,欧美国家为了解决金融危机,现在对中国的投资是因为暂时性的恐慌撤回去了。

  现在这么好的一个时候,不是通胀特别严重的时候,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新一轮大通胀浪潮开始时,那个时候,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要是在这么高的位置再往上调,我们再把堤坝筑起来。如果还是维持高存款准备金率,那么以后提高存准率的空间就太有限了。

  理财一周报:央行此番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会释放多少流动资金?

  李大霄:理论上是4000亿元。根据央行数据,截至2011年10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79.21万亿元,按照这一数据估算,央行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将释放资金近4000亿元。

  理财一周报: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于银行和中小企业来说,能带来怎样的影响?

  李大霄: 对银行是利好的。存准率降低一些,央行的钱就会少一些,可供贷款数额就会增加。对中小企业来说,也是个利好消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增加中小企业贷款,能够为中小企业纾困。因为资金的紧张目前可以说达到极致了,是非常紧张的状况。

  货币政策仍然稳健,阶段性放松

  理财一周报: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不是在释放将稳增长摆在更重要的位置的信号?

  宋国青:是的,其实,现在通胀本身已经很低了,11月CPI数据可能考虑到季节因素,季节因素调整后,CPI环比增加大概在零左右。所以,现在就把稳增长放在重要些的位置。

  理财一周报: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不是意味着现在已经由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货币政策?

  宋国青: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是希望货币增长率比原来高一点,这个从定量的角度来讲,能够看出来。到底什么叫宽松的货币政策,什么又叫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个比较难确定,但是,目前,可能不会宽松到大幅度增加。

  李大霄:最起码原来收缩的状态有所改变,至于货币政策是否转向,我们现在提起货币政策还是按稳健的提法,这个提法可能短期内不会有所改变,但是操作上已经开始转向过渡状态,可以说是局部宽松或者说是回复常态,原来过紧。

  孙立坚:我不同意这种讲法,但事实结果好像是在宽松。我认为,这不是转向,而只是前面谈到的打开货币政策空间。因为今天我们依然看到所谓流动性缺失只是一个假缺失,不代表市场上真的没有钱了。今天钱是泛滥,钱荒、钱流同时存在,那我感觉由于大家都把钱拿在手里,只有政府组织再来印钱,这样流动性问题会越来越严重,没有理由我们中国会进入一个货币政策宽松的时代。

  看上去的放松不得不说只是一个暂时的表象。当洪水再次来袭,你会看见我们又会往上走。但是这种长期的变换货币政策它会影响市场的预期,会导致宏观经济更强大的波动。所以我是非常反对流动性泛滥这样的时代,一会儿是恐慌造成资金紧张,一会儿又放松货币政策,今后带来的问题会更大,我们一直强调货币政策应该以不变应万变,不应该随意波动它。比起中国的财政政策比如减税把生产成本降下来、打通物流环节把物流成本也降下来、让我们的产业资本不要尽走高利贷的市场和新经济的市场房地产的市场,真正地回到实体经济的舞台。

  今天主要的问题是货币政策做不了打开企业盈利空间的做法,仅仅是向市场投放资金,从资金上解决企业的融资成本,根本解决不了企业的生存环境,给企业这些钱,它全部去买地、买酒,去炒货,全是以钱养钱的做法。

  未来是否下调还看内外情况

  理财一周报:经济学家连平11月30日晚间在微博预计,“2012年底之前,存准率仍可能下调5次以内。”您觉得有可能吗?

  李大霄:这个要看情况的需要,倒是有可能的。因为21点已经是历史新高了。这些情况中,比如说这次是因为外汇占款的减少,还有11月30日美联储协同全球六大央行统一降低了汇换利率,美元的汇换利率从1.0降到0.5,也可以说是全球央行的协调行动,以维持流动性的宽松,让全球资金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助力经济复苏和稳定经济增长。也有全球央行的协同统一行动性质。还有11月30日A股大跌,不排除央行此消息间接救市的意思。

  宋国青:这个倒不一定。2012年底之前,存准率仍可能下调5次的可能性是有的。首先,是外汇占款的减少,如果外汇占款大幅减少,导致银行流动性偏紧,信贷投放能力受到制约,可能会下调。他所说的5次,也是大致算一下,降低两个点。不过,这个都是一种预测估计,还有别的操作办法。可能外汇方面的情况也会有一些变化,这些预测还是有一些道理。

  孙立坚:他这个说法存在的前提是他非常看空当前的世界经济。就是说欧美国家问题非常严重,由此导致中国的通胀压力不会释放出来,现金为王的状态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个时候我们把抬得很高的存准率一而再地往下调整从而打开政策空间,那我觉得这是非常有可能的。但是,如果欧美国家很快平息欧债危机,然后大量流动性再次泛滥到我们中国的话,那这种说法就是开玩笑的了,怎么可能还连续下调呢?

  所以,他这样的远景预期会不会成为现实关键是看现金为王的恐慌格局会不会慢性化、长期化。如果慢性长期化,那么中国存准率的下调就会多次运行;如果欧美国家迎击危机的速度形成效果,那我们要看接下来的是如何再次冲进中国这样一个新型市场的大国里面。估计那时,我们又要伤脑筋地去收紧银根了。

  理财一周报:假使央行之后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话,那么,主要考虑的会是哪些因素?

  李大霄:主要还是经济方面的因素,经济上保增长的需要,原来是超常规收紧,因为当时通胀的超常态上行给经济发展造成紊乱。原定目标是抑制通胀到16点,现在是13点,那么是偏低了。国际资本对我们是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也会有影响,因为资金外流就会形成外汇占款的减少。

  总之就是刚才谈的几个因素:CPI与GDP增长、外汇占款、货币增速、经济增长。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