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国鹏
鄂尔多斯,一座名副其实的“煤城”。
8.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下,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达1696亿吨,约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1/6;如按坑口价每吨200元计算,其总值超过32万亿元,接近中国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约40万亿元);如按目前每年开采5亿吨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煤计算,可挖掘300多年。
“羊煤土气”是鄂尔多斯四大优势传统产业,煤炭及相关产业早已超过羊绒产业,是鄂尔多斯目前最大的产业;外界对该地区的产业发展多有“诟病”。产业转型,由单一的能源产业向多产业转型,是鄂尔多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备受关注的产业转型,鄂尔多斯的进展如何,效果怎样?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于11月初前往该地区进行调查和采访。
向非煤产业转型 鄂尔多斯市的经济可分为能源、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产业。按照鄂尔多斯市发展改革委一官员的说法,能源产业包括煤炭、电、天然气等;装备制造业是指与制造煤炭开采机械有关的、后扩展至汽车制造的相关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则包括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云计算内容。
在此基础上,鄂尔多斯提出了“两大跨越”,一是从煤及煤化工向装备制造跨越,二是装备制造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
在通往鄂尔多斯市府所在地康巴什新区的快速通道上,本报记者看到打着“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字样的标牌高耸入云。
据悉,装备制造业基地是鄂尔多斯市推进“结构转型、创新强市”战略、培育和发展非资源型产业而打造的新兴产业基地,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实施“双百亿工程”重点培育的园区。重点发展汽车制造、能源装备制造、飞机制造、电子产品制造及其他设备制造等产业,集中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该园区位于东胜城区与康巴什新区之间,总控制区面积10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建成面积40平方公里。 11月10日上午,本报记者走进了该产业基地,走访了多家企业,采访了多位企业人士和园区管委会负责人。
“目前已入驻45家企业,规模不等。正常生产的企业有13家,到年底产值可达30个亿。 ”管委会企业联络人王磊对记者说,“未来3—5年内应该会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
该园区提供给本报的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8月底,该基地已引进项目45个,协议总投资3200多亿元。按投资规模划分,投资40亿元以上的项目27个,10亿—40亿元的项目2个,1亿—10亿元的项目10个;能源装备制造业项目15个,电子产品制造业项目6个,飞机制造业项目2个,其他制造业项目12个。
据了解,鄂尔多斯市已形成康巴什—东胜—阿镇装备制造基地带,上述基地只是该基地带上的一部分。此外,东胜区云计算产业园、慧谷工业设计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一批非煤产业基地也逐渐形成。
鄂尔多斯官方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市在产业转型中承接产业转移共签约引进项目70项,协议总投资额5446.49亿元。其中,有色冶金及建材行业26项,装备制造业22项,高新技术产业14项,其它非资源领域8项。非资源项目投资占引进项目的57%左右。
鄂尔多斯搞装备制造基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人士中不乏反对的声音。一要求匿名的煤炭企业高管对本报记者表示,“鄂尔多斯不具备优势,包头也在搞装备制造基地,人家是有几十年工业制造基础的,鄂尔多斯能把煤化工搞好就不错了。 ”
企业普遍遭遇“钱荒” “2005年、2006年,我们请回来了自治区文化厅厅长讲鄂尔多斯的未来。当时就考虑了能源枯竭,能源廉价等等问题,所以要学习鲁尔,实现成功转型”。 11月10日下午,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委办公室副主任马迎春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一定要结构转型,难啊”。
行走在空旷和寂静的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本报记者注意到,在当地政府宣传的基地10家汽车制造业中,只有精功恒信重卡项目和中兴特种车辆制造项目投产,在建4家,另外4家仍处于前期阶段。
“工厂建了两年,规模特别大,一次性就投入了七八个亿,在全国来说也不多见。10月份试生产,已有了150台的订货合同,但是时间短,生产不出来,只答应了一部分”。 11月9日下午,中兴特种车辆公司(下称中兴特车)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肖斌对本报记者说,“目前只出了3台自卸车,资金紧张,今年开始至现在一直都很紧张”。
肖斌介绍,一期厂房设备6万平米作为改装生产线,二期工程设备已谈好等待安装,三期工程也等待开工。 “人也不够,主要缺熟练技术工,不好招,再加上资金不行很多事情都耽搁了”。
生产重卡的精恒汽车公司也有一本难念的“经”,该公司由当地的一家企业控股65%,恒信集团占股35%。
“我们是2008年来的,投产刚开始,目前是组装,主要是资金问题,面临的问题是国家对汽车行业贷款困难。 ”办公室主任高明坦言,“尽管资金很困难,但是公司没有考虑民间借贷,因为其数量小、利息也付不起”。
对上述两家企业面临的钱荒,当地业内人士王先生则有不同的看法。
“精恒汽车投产近两年来,一共就生产了600多台汽车,只卖了100多台,还要拉到镇江再倒回来,成本很高”。王先生表示,“他们更大的难处在于没有资质,人员流失快”。
他认为,中兴特车尽管有了资质,但生产的都是围绕当地煤炭资源需求的车辆,“谈不上科技含量或核心技术,都是改装、组装。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下,他们能走多远还不好说”。
其他企业是否也面临钱荒的问题?本报记者统计,在15家能源装备制造业中, 5家已投产,4家在建,6家处于前期准备阶段。
“我们的销售不成问题,走的是订单”。宝风新能源设备公司赵文全经理告诉本报记者,“但是目前资金很困难,政府说是帮忙,还没见效果。不会考虑小额信贷或民间借贷”。
在6家电子产品制造业中,2家已投产,3家在建,1家处于前期阶段。不过,在政府宣传中的2家在建飞机制造业现场,本报记者看到,地平尚处于平整期。
在12家其他制造业项目中,只有4家投产,7家在建,1家处于前期阶段。本报记者查询获知,4家已投产的企业均为当地企业投资,且各有苦衷。
“厂房也是刚建起来,目前是试生产阶段,销售不好,市场没打开。 ”金盟钢结构制造公司销售负责人牛经理对本报记者说,“资金不行,很缺。这个问题很头疼”。
“钱荒”之后是“人工荒”
如果说“钱荒”是困扰装备制造基地已投产企业发展的掣肘,那么“人工荒”使其再添瓶颈。
“其实,"人工荒"是公司面临的第一问题。鄂尔多斯本地人没有来上班的,由于位置偏僻、无购物场所、无公交车,很难留住人,人员走几拨了,其实我们的待遇不是很差。 ”高明对本报记者表示,公司正式投产是在2010年,至今的网络宽带、电视闭路等都没有;电话才开通半年,无线微波上网、电视闭路等都是我们自己搞的,园区都没有。
硬件问题可以自己解决,高明强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最根本的。 ”
“人才短缺严重,我们从十堰、呼市、包头等地招过人才,但还是缺熟练技术工。 ”11月9日下午,中兴特车人力资源经理李海霞告诉本报记者,“如何解决?公司正在积极应对,也从技校毕业生中招聘培训。不过,压力还是挺大的。 ”
“高级人才相对而言还好招一些,最困难的是那些熟练技工,本地很难解决。 ”李海霞坦言,“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缺口还很大。 ”
据鄂尔多斯市人力资源市场监测数据,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等专业人才短缺严重。前三季度,全市专业技术人员需求人数为7563人,求职人数为7122人次,有441个岗位虚位以待;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需求人数为11154人,求职人数仅8463人次,有2691各岗位虚位以待。
“掌握新技术、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技能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市提升企业竞争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瓶颈之一”。2011年鄂尔多斯市前三季度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分析》指出,“技能人才的短缺表现为人才绝对数量的不足,也表现为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即人才供给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对接”。
2010年,东胜区出台了《东胜区人才引进实施方案》,计划每年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引进1万—2万名符合地区经济社会需要的高层次、高学历、高技能人才。
那么,《东胜区人才引进实施方案》起到了哪些作用?如何帮助基地投产企业走出“钱荒” 、“人荒”?这些因素会不会成为产业转型的“瓶颈”?装备制造基地园区管委会主任高湛宽并未回复本报记者的问题。
“新投资的企业还缺钱说明企业原来的规划不当,而缺人却暴露了鄂尔多斯真正的问题所在,表明其发展不足,与近年来打造的高端整体形象存在距离。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对本报记者表示,“(鄂尔多斯)缺钱是暂时的,但缺人时间很长,要持续很久。 ”
在于光军看来,“不解决缺人的问题,(鄂尔多斯)实现不了很多的目标,也会严重影响产业升级转型,因为很多东西不是钱能买来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承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产业转型是由市场来决定的事情,它需要很多的条件。资金、技术、人才等都是市场化的东西,如果这些因素缺了,政府就得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话,政府就得分析根源在哪里?如果努力还是解决不了,就说明地方发展工业的基础条件不稳固或是不完全具备”。
企业得考虑投资的自身风险,政府也有招商引资的风险。张承惠强调,鄂尔多斯“转型企业的缺钱缺人问题最终还得由政府来协调解决”。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