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而目前,中国创新行业的泛房地产化,值得关注。最近,有媒体连续从文化、云计算、险资等角度,报道行业发展大干快上、以创新为名跑马圈地的现象。
以文化产业为例。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目前全国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区数量已逾万家,甚至在区县、乡镇都会发现它们的身影,但其中真正能做到文化产业集聚的不到5%,“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的数量惊人,虽然国家承认的只有1300个,但实际上估计13000个都不止”。资料显示,当下中国已经立项通过审批的影视基地有110余家,除此还有很多在建的项目和计划建设的项目。而新建影视基地中,95%的项目投资过亿元。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影视中心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的影视基地能实现盈利的并不多,80%处于亏损,15%处于温饱,只有5%的影视基地可以实现盈利。中国主题景点国际峰会2006年披露,20年间建设的2500多个主题公园70%亏损、盈利的不过10%,被套牢的巨资达1500亿元。
巨亏之下,投资不止,止血的办法就是圈地。创意园土地价格非常便宜,配套费用低,手续简单,开发成本相对较小。而有些企业为了避免楼市调控影响,通过申请投建文化产业项目来曲线拿地。
看看,如此折腾,出产的文化产品影响力还不如一只“功夫熊猫”,圈地却已遍及大江南北。越圈,文化原创力越弱,因为所有的精神都集聚于土地收益,只要土地收益能够翻番,影视的亏损就可一笑了之。
再看云计算。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30多个省、市、区提出或业已制定云计算发展计划。专业研究机构IDC认为,2011年中国的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较前一年将有接近50%的增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近日公开抨击,不少地方政府虽然将云计算定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但依然是采用原始的征地、盖房子和招商引资,将云计算搞成第二个房地产。“云计算本身是一种绿色计算,不是比规模、比设备、比厂房,发展云计算决不能变成简单的圈钱圈地。”岂止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只要沾着高科技,就与商业地产、工业地产沾上了边,就轻易地沦落为跑马圈地、获取土地溢价的原始囤地模式。
这还不是结束。笔者曾经听一位创新企业的企业家表示,当地政府逼迫他们搬迁,原因很简单,以工业园为名圈地之后,土地成熟价格大涨,于是就动脑筋变成住宅地产以获暴利,逼迫创新企业搬迁,可以名正言顺再圈一块工业园。
房地产不仅已经影响上下游60多个行业,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信贷润滑剂,还成为高科技行业与文化行业的遮羞锦被。有了房地产,亏损的企业能够盈利,中国金融信贷缺乏信用也能运转,我们对于房地产迷恋到疯狂的程度,即使业内人士大声提醒超额利润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也难挡赴汤蹈火的英雄联袂而来。
如果中国房地产继续处于泡沫期,能够获得超额收益。可以肯定,所有的创业者都会变成圈地者,他们左手拍影视,右手建影城;左手发展云计算,右手建祥云天宫,把文化与高科技当成尚方宝剑,真正获得的利润来自于土地溢价与上市之后的资产重估。如果以10000个文化创意园保守估计,就算每个创意园只有1平方公里,也达到1万平方公里,其潜在收入与每况愈下的文化产业盈利水平不可同日而语。
我国急需发展的文化产业如何呢?数据显示,我国动漫产业年产量达22万分钟,但只占到世界总产值的0.68%;日本却以年产10万分钟的产量,占到世界动漫总产值的68%。90分钟的动漫电影 《功夫熊猫2》,相当于我国3万分钟的动漫作品带来的产值。而物联网企业与新能源领域,中小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不建立良性市场机制,不面向消费者,一味靠土地,必然成为一剂毒药。
剔除房地产收益,才能真实面对高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