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本报记者 刘国锋
医药创新十分复杂。人类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研究出核武器,在不到60年的时间里创造出完备的计算机网络,但在超过150年的癌症研究中,始终难以研发出治愈癌症的药物。
长周期、高风险、高投入是医药创新的显著特征。无论是青霉素的偶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然发现,还是肺结核药物链霉素的大规模应用,从研究到规模化生产均经过了超过10年时间。而低产出、高回报的特点推动着企业竞相不断尝试,无论是美国辉瑞制药还是瑞士诺华,每年投入医药研发的资金额均高达数十亿美元。从这个角度而言,研发力量较弱的中国药企如何凭新药研发带来价值增值,需要冷静看待。
创新重大疾病类药物很有“钱”景,也具很高风险。癌症、乙型肝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始终困扰着人类的正常生活,但在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靶向治疗、“组学”治疗等各类治疗方式纷繁复杂的状况下,重大疾病药物研发的难点不仅在于如何发明新药,更在于创新药物在多大程度上更为有效,以及无副作用。
创新基本疾病类药物则较“稳重”,市场竞争却也相当激烈。如针对呼吸道疾病、关节疾病、内分泌失调等疾病,各类中药、抗菌药、OTC药物铺天盖地,新药的竞争优势稍纵即逝。由于专利保护期过短,低门槛的化学新药还会受到仿制药的威胁。而医保目录准入条件、抗菌药物管理办法等的约束,也使该类药物的创新价值需要冷静评估。
就长期投资而言,产业资本投资医药创新,是对专业知识和投资耐心的双重考验,不但要经历耗时较长的研发,还要跨越被称为“死亡峡谷”的成果转化。客观来讲,医药研发带来的投资收益,未必会比银行利息更高。对于二级市场而言,股民投资医药创新,不仅需理解社会疾病变化,还需厘清替代药品竞争、政策降价压力和企业研发的进展,以谨防概念泡沫的产生。
在中长期医药研发过程中,各类资金壁垒、技术壁垒、政策壁垒很高,但也应该看到,实业资本和风险资本的进入推动是医药研发进步的关键动力。以单克隆抗体研发为例,国际上单抗企业的发展主要受益于风险投资的推动。在国内,非医药企业投资医药研发的案例逐渐增多,如
重庆啤酒、
华丽家族、
岳阳兴长、
海欣股份等对治疗性乙肝疫苗、胃病疫苗、治疗性直肠癌疫苗的投资。
在“十二五”推动医药创新大发展的背景下,投资医药研发会为相关公司带来股价溢价,但不可忽视,当前国内医药研发实力脆弱,医药创新领域的“雷区”众多。对市场和投资者而言,理性估值必不可少。
恰如巴菲特所言,试图在医药行业中挑选出最后的胜利者并不现实,单独选出一家制药公司或产品进行投资也充满风险。但与他的买入一篮子制药公司股票的理念相比,投资“蓄水池”式多元研发的创新型医药企业有着同样的意义。而这也正是“十二五”期间,国内扶持生物医药产业转型,促进药企向研发主体转变,实现医药工业年均增长20%,推动产业价值增值的大方向。